【摘 要】2019年,全球开放获取运动取得突破性进展,多国机构联盟与不同出版集团签订了开放获取变革协议。本文以Elsevier为例,总结对比其2019年之前和2019年有代表性的开放获取协议,介绍其主要开放获取措施,并深入分析Elsevier从抵制开放获取到积极签订变革协议的态度转变原因,以期从出版集团开放获取政策体系转变、开放获取选项增加和态度改变存因3方面为我国学术出版机构制定开放获取政策提供参考,推进我国开放获取进程。
【关键词】 Elsevier;开放获取政策;学术联盟;预印本
2019年,全球开放获取运动取得重大突破,多国科研机构及联盟与出版集团进行了开放获取谈判并取得实质性进展,谈判围绕重构整个学术交流体系的核心层面展开,即将学术期刊传统订阅模式转变为“阅读-出版”开放获取模式。瑞典机构联盟(Bibsam)、匈牙利电子信息服务联盟(EISZ)和挪威高等教育与研究联合服务委员会(UNIT)均代表国家与Elsevier达成“阅读-出版”协议[1,2,3]。
2019年之前,Elsevier在学术出版领域的垄断及不合理的订价政策被全球学术界诟病已久。在与Bibsam、EISZ和UNIT达成新协议之前,Elsevier曾与这3个联盟、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UC)及德国Project Deal联盟进行开放获取谈判,但均以失败告终,并被以上国家联盟或机构坚决抵制[4]。例如,继2019年2月UC宣布终止与Elsevier的订阅协议之后,美国很多科研机构公告取消与Elsevier的“大交易”,不再与Elesvier续约,包括路易斯安娜州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等[5]。2019年下半年,Elsevier却“急刹车”兼“大拐弯”,与挪威、匈牙利和瑞典三国联盟“握手言和”,并在一个月内连续签署3个开放获取协议。2019年11月,Elsevier的首席执行官Kumsal Bayazit在美国查尔斯顿会议上着重介绍开放获取,将Elsevier的未来描述为“持续朝着开放获取与开放数据相结合的开放科学的愿景前进”[6]。这表明Elsevier作为全球最大的学术出版商在开放获取方面已改变策略,从坚持“大交易”和期刊传统出版逐渐转变为积极回应科研机构和联盟的要求,进而有望成为国际学术出版巨头中引领开放获取转型的先锋。
放眼全球,学术出版已逐步进入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时代,免费、开放、共享已成为学术交流的基本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科研机构参与开放获取运动,积极制定政策和路线图,努力推进开放出版进程[7]。与此同时,出版集团也逐渐意识到科技期刊从传统出版走向开放获取是大势所趋,以Elsevier为代表的大型出版集团正在不断签订新的变革协议,以寻求与科研资助机构、科研机构、作者和读者等各利益主体达成新的平衡关系,希望在APC费用、阅读权限、发表权限和知识产权等方面能尽快与以上机构达成一致。开放获取运动的快速发展与出版集团实施的开放获取政策密切相关,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发现,目前我国学者关于开放获取政策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各国国家层面政策进展[8,9,10]、我国开放获取政策与制定[11]、我国机构知识库OA政策及体系[12],大部分侧重于从国家层面进行研究,对出版集团的具体开放获取政策鲜有涉及。出版集团是开放获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其对开放获取的支持程度极大影响着运动的进程。2019年,Elsevier对待开放获取的态度有所转变,从之前的拒绝合作到积极与联盟、科研机构签订“阅读-出版”开放获取协议,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因此本文对2019年之前及2019年Elsevier的主要开放获取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其转变态度的可能存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未来全球开放获取趋势,进一步扩展我国开放获取政策体系的研究内容,以期为我国学术出版机构积极参与开放获取提供政策参考。
1 2019年之前及2019年Elsevier开放获取政策梳理
开放获取运动的根源是大型出版集团为了商业利益将大量学术期刊垄断在“付费墙”内,严重阻碍了学术成果的传播和交流,学术界、政府机构及图情界等社会各界对这种状况均表示不满,由此引发开放获取运动。2002年2月,《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正式提出开放获取(Open Access)概念,并明确提出开放获取的实现形式为开放存储和开放出版。2003年10月,《柏林宣言》鼓励科研人员与学者在“开放获取”的原则下公开研究成果,鼓励文化机构通过在互联网提供它们所拥有的资源支持“开放获取”。《柏林宣言》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注意,部分国家的科研机构或联盟或政府机构开始与出版集团就开放获取展开博弈,但由于参与博弈的国家数量较少且出版集团在学术出版链中长久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之前出版集团实施的开放获取政策并未从本质上改变学术出版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参与博弈的国家数量越来越多,出版集团的变革压力也逐渐增加,其实施的开放获取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对Elsevier集团2019年之前及2019年的主要开放获取政策进行梳理,详见表1和表2。
表1 2019年之前Elsevier代表性开放获取政策一览表
协议签订时间 | 学术联盟/科研机构 | 主要开放获取政策 |
2008年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 1.作者必须支付150~6 000美元的APC费用。2.受资助的作者可在文章最终发表的12个月后将文章存入PubMed Central(PMC);在作者确认接受资助或是工作人员的情况下,Elsevier将代表作者将接受的手稿存放到PMC,并在12个月后公开提供;根据Elsevier的分享政策,作者也可以在12个月之后将其接受的手稿公开发布。 |
2013年10月1日 | 联合国大学-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所(UNU-WIDER) | 1.APC费用由研究所直接支付,确保作者知晓OA文章接受资助。2.使用保留版权的专有协议;作者可以立即将最终的OA文章发布到机构存储库以及作者选择的其他相关存储库中。3.添加CrossMark®标识符并链接回ScienceDirect记录的权威版本。 |
2014年1月1日 | 全球癌症研究机构(Worldwide Cancer Research) | 1.机构为单篇文章提供不超过2 000英镑的资助;2.论文使用CC-BY许可协议发布;最终发表后,Elesvier将立即将终稿发送到PMC和PMC镜像站点并链接回ScienceDirect上记录的权威版本。 |
2015年10月1日 | 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 | 1.所有出版费用由文章作者支付。2. Elsevier提供开放获取发布选项,作者须遵守学会的公共获取计划,并确保每个人都可以立即使用文章的最终版本。 |
表2 2019年Elsevier有代表性的开放获取政策
协议签订时间 | 学术联盟/科研机构 | 主要开放获取政策 |
2019年1月1日 | 波兰机构联盟(Poland) | 1.研究人员可访问以下数据库(ScienceDirect、Scopus及SciVal)并同时支持开放获取的出版。2.在适用的Elsevier期刊上发表文章时,作者将享有较低的折扣或无须支付任何额外费用。3.根据作者选择的开放访问许可(CC-BY和CC-BY-NC-ND),最终发表的文章将在ScienceDirect上免费提供。 |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之间 | 挪威高等教育与研究联合服务委员会(UNIT) | 1.研究人员能够继续访问数据库并实现90%的文章开放获取出版。2.作者无须支付APC费用。3.出版时,根据作者选择的开放访问许可(CC-BY和CC-BY-NC-ND),最终发表的文章将在ScienceDirect上免费提供。 |
2019年7月1日 | 匈牙利电子信息服务联盟(EISZ) | 1.为匈牙利研究人员提供ScienceDirect、Scopus及SciVal的访问权限,同时支持开放获取出版。2.作者无须支付APC费用。3.根据作者选择的开放访问许可(CC-BY或CC-BY-NC-ND),最终发表的文章将在ScienceDirect上免费提供。 |
2020年1月1日 |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University,CMU) | 研究人员将可以访问所有学术期刊,并可在这些期刊上发表开放获取文章;作者无须为此付出任何额外费用;最终发表的文章在ScienceDirect上免费提供。 |
2 政策对比与分析
通过对表1及表2 Elsevier的开放获取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可知,Elsevier对待开放获取的态度在不断变化。
1)协议对象的规模发生变化。2019年之前,Elsevier的大部分协议是与独立机构签订的,如美国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全球癌症研究机构(Worldwide Cancer Research)、联合国大学-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所(UNU-WIDER)等,协议覆盖面较小。如Smithsonian Institution发起一项公共访问计划,旨在扩展其“增加和传播知识”的使命,该计划主要适用于从2015年10月1日起提交出版的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文章,协议针对接受“联邦资助的研究”并在Elsevier期刊进行发表的作者。小部分协议是与学术联盟签订的,如意大利大学校长联合会(CRUI)、芬兰国家数字图书馆协会(FinELib)等,总体来说,国家层面的开放获取协议很少。2019年之后,其签订的协议大部分都是国家层面的,覆盖面广,其与荷兰的协议包括8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与挪威的协议包括46所高校和机构,仅少部分协议是与单独学术机构签订的,如与美国的CMU。
2)金色开放获取协议涉及的期刊范围有所扩大。2019年之前,大部分Elsevier的开放获取政策所针对的期刊是1 900种具有开放获取选项的“混合”期刊和250多种OA期刊,不包括传统订阅模式期刊。2019年的开放获取协议打破了这一限制,大部分协议都明确说明可在除《Cell》和《Lancet》系列的绝大部分期刊发表开放获取文章。
3)APC费用及支付方式发生改变。2019年之前,大部分协议规定APC费用须由作者或资助机构按照各刊规定按篇支付,每篇文章的APC价格在150——6 000美元之间,仅少部分协议如与FinELib签订的协议提供50%的折扣价格。而在2019年签订的协议中,大部分协议明确了开放获取文章的数量,并提供打包价格。Elsevier与Bibsam签订的协议中,预计瑞典每年发表的文章数量约为3 800篇,与EISZ的协议中预计每年共发表1 000篇开放获取的文章。同时,Elsevier为各个学术联盟制定独立的支付通道,APC费用的支付统一由联盟支付,作者无须额外付费。
4)协议类型由独立的出版协议转变为“阅读-出版”打包协议。2019年之前的开放获取协议均是独立出版协议,对开放获取文章发表的期刊范围、支付方式等进行规定,不涉及订阅协议,机构订阅数据库须另外付费。2019年之后的协议大部分是“阅读-出版”协议,不仅明确规定出版方面的权限,也为各国研究人员提供绝大部分Elsevier期刊的访问权限,科研人员可以免费访问ScienceDirect数据库或Scopus数据库,且协议的合同总额与之前的订阅协议相较并没有大幅度增长,如匈牙利的合同总额较前一合同期的涨幅为4%,挪威的合同总额较前一合同期的涨幅为3%,因此新协议使联盟在控制总成本的同时享有更多权限。
5)协议内容更加丰富,赋予科研人员更多权利。2019年之前的协议仅涉及期刊方面,2019年之后的协议除了期刊的订阅和出版,还涉及数据挖掘和科研管理。在Elsevier与匈牙利签订的合同中,Elsevier有条件地允许授权用户通过API接口进行文本及数据挖掘。协议的另一部分是访问许可,EISZ成员机构及其研究人员能够访问Elesvier的Scopus和SciVal,SciVal是Elsevier推出的科研管理、学科分析、人才绩效分析工具,其底层评估数据来自Scopus,提供全球240多个国家的8 000多个研究机构的相关科研产出信息。
6)绿色开放获取协议中的权限有所变化。2019年Elsevier的绿色开放获取协议规定作者可以继续选择以订阅模式发布文章,并根据Elsevier的共享政策自行归档其手稿。共享政策与之前的政策相比,有以下不同。①新的共享政策中,机构存储库可以立即摄取(不包括立即发布)已接受的手稿,无须签订协议;而旧政策规定必须签订协议才享有该项权利。②新政策明确了机构可以将接受的手稿用于内部交流和私人共享且无须签订协议。③旧政策不允许作者在商业社交共享平台上自存档接受的手稿,新政策可以通过签订协议享有该项权利。因此,2019年的共享政策使作者更容易访问他们接受的手稿,也使机构存储库更容易摄取元数据和获得智能链接。
通过对表1和表2的开放获取政策进行对比与分析,笔者认为2019年之后的协议显然在各个方面都更有利于科研机构,出版协议转换为“阅读-出版”打包协议不仅有利于控制总成本,也极大减轻了科研人员的支付压力,且Elsevier建立的开放获取账户使科研机构可以便捷透明地了解出版情况并完全掌握作者的APC付款请求,这种模式反映了Elsevier在推进开放获取过程中已充分考虑合作伙伴的需求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与EISZ签订的协议中,还包括科研管理分析工具SciVal和文摘索引数据库Scopus,这说明对科研机构来说,不再只关注阅读和出版,同时也需要分析工具,而Elsevier也洞察了这一趋势并根据科研机构的要求及时对开放获取政策进行了调整。
3 Elsevier的其他开放获取措施
现今,开放获取的外延不断扩展,Elsevier除了在开放获取政策方面不断调整策略,逐渐放宽可发表OA文章的期刊范围之外,还采取其他开放获取措施。
3.1 创办新的OA期刊
OA期刊是实现金色开放获取的主要方式,开放获取运动兴起以来,学术出版巨头纷纷抢滩OA期刊市场,创立了很多新OA期刊,这些知名出版集团创办的新期刊多面向新兴研究领域和交叉学科,成为各大出版集团探索新市场的开拓者和试验者。在Elsevier过去3年推出的期刊中,超过70%是OA期刊,OA期刊总数超逾250种[13]。2019年Elsevier创办开放获取期刊《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是目前为止唯一专攻环境科学指标研究的OA期刊。该期刊的研究论文和综述的全价费用为2 200美元(不含税),为了鼓励各位学者踊跃投稿,Elsevier在第一年向该期刊仅收取1 000美元(54%折扣)的初期开放获取出版费(不含税);对于第二年出版的文章,开放获取出版费用为1 650美元(25%折扣);对于小型综述、案例研究和策略概述(最多5 000字),费用也有相对减免,初期只收取300美元。《Application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AECS)是能源领域开放获取期刊,旨在为燃烧及化学能源转化领域相关科研成果与应用的发表提供一个全新的开放获取平台,在2020年12月31日前提供APC费用50%的折扣。
从全球视角看,目前OA期刊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Spring、Nature、Oxford Academic、Wiley及Taylar&Francis等传统学术出版巨头均在OA出版领域积极布局并形成一定规模,以PLoS和PeerJ为代表的在线OA出版商也在OA出版领域崭露头角。在此背景下,从Elsevier创办的新刊可以看出,Elsevier在创办新刊时首先考虑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创刊,同时采取降低APC费用的方式提高竞争力,以吸引优质稿源,为新刊带来流量、用户和商业机遇。
3.2 发展、探索和创建全新的开放获取选项
现今,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全球最大的学术出版商,Elsevier也在不断发展、探索和创建全新的开放获取选项,以满足作者需求。包括试用开放获取镜像期刊,以及探索将其他文章类型(如数据、方法、软件和硬件)发表在专门针对这些研究要素的期刊上的可能性。如《Data in Brief》就是Elsevier创建的侧重于数据存储、共享及引用的数据论文期刊,对所有学科开放投稿[14]。科研人员可将其整个学术研究周期中收集的数据发布在该期刊上,将原本只是补充材料的数据资料转化成有价值的数据论文。基于严格的同行评审、灵活的开放获取、详尽的数据描述等机制,数据型开放获取期刊不仅能最大化提升研究数据的行业认可度、访问展现量及研究引用数,还能大大缩短相关行业的研究周期。
Elsevier通过与以帮助科研人员在线发掘以及分享其科研影响力的非营利性开源网络平台ImpactStory合作,将Scopus中超过850万篇文章标记为开放获取,这让科研人员查找开放获取文章变得轻松容易[15]。Elsevier与ImpactStory的合作为科研人员提供免费预印本共享服务器SSRN平台,在文章进行同行评审之前,Elsevier鼓励研究人员分享他们的工作,超过40万作者已向该服务器上传涉及37个学科超过73.1万篇论文,且每年产生1 310万次下载量[16]。
除此之外,Elsevier通过Digital Commons平台为全球600多家研究机构提供OA基础架构,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开放获取项目,使机构在期刊之外,全方位地出版、管理和展示他们的科研成果。研究人员在此平台上已发表超过300多万篇开放获取文章,文章共享次数超过5亿次[17]。
从以上案例可知,Elsevier的开放获取的选项不仅包括在传统期刊中发表开放获取论文,创办OA新刊,还包括扩展文章类型,提高开放获取文章的曝光度,提供预印本平台等措施。
3.3 与全球机构密切合作
开放获取运动涉及多方利益,包括资助机构,科研机构,图书馆等。在意识到开放获取是学术出版大势所趋之后,Elsevier积极与全球资助机构和学术联盟密切合作,通过协议支持挪威、芬兰、意大利、英国、葡萄牙、日本、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以开放获取方式发表文章。在Elsevier已签署的协议中,授权用户可以访问的期刊品种和开放出版发表文章的范围都是不同的。根据Elsevier的电子邮件声明,“每个协议都是唯一的,因为每个客户都是唯一的,他们的要求和情况也非常具体。”同时,Elsevier也非常重视与图书馆的关系,其与美国8所高校的院系图书馆共同开发研究数据管理图书馆员学院,为图书管理员和科研人员提供免费的、自我引导的培训课程。这说明Elsevier在提供产品方面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关注学术联盟的具体需求,其希望与开放获取运动中的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关系。
4 Elsevier态度转变原因分析
Elsevier从拒绝谈判被抵制到积极与各联盟达成协议,不断拓展开放获取外延,促使其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探究Elsvier态度转变的原因,笔者对全球开放获取运动的进展情况进行调研,从联盟、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和其他出版集团对待开放获取的态度,数据泄露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出版人员了解全球开放获取运动大趋势及出版机构制定和实施开放获取政策提供参考。
4.1 各国政府及联盟的强硬态度
2016—2019年,Elsevier先后与德国、瑞典及匈牙利的Project Deal,Bibsam,EISZ联盟就“阅读-出版”协议进行了谈判,但第一轮谈判均以失败告终。
Elsevier与Project DEAL联盟的谈判从2016年开始,DEAL联盟要求将订阅协议转换为“阅读-出版”协议,由DEAL联盟支付年费,以抵用以德国科研人员发表OA论文的APC费用,且所有作者可以免费访问数据库内期刊内容。2016年12月,DEAL与Elsevier进行谈判,60余所德国科研机构、高校和图书馆与Elsevier讨论2017年的合约,但未达成一致意见。2017年10月,DEAL联盟公布2017年底不再与Elsevier续约的将近200家组织和机构名单,并宣布2018年1月1日起不再订阅Elsevier出版的学术期刊。2018年7月,DEAL联盟与Elsevier的谈判暂停,目前还并未透露何时恢复[18]。
2018年初,UNIT与Elsevier进行谈判,谈判的主要诉求也是希望签订新的开放获取协议。该联盟的研究服务策略总监Katrine Weisteen Bjerde表示Elesvier提供的开放获取论文数量太少且收取的订阅费用居高不下。但Elesvier回绝了这一诉求,并且表示“谈判团是想花一份钱买两份服务”。Elesvier表示,公司已经给挪威提供多重的低价选择,同时坚称“开放获取需要资金来支持”。因为双方就科研论文的开放性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谈判小组决定2019年不再续签。
2018年6月,Bibsam称Elsevier未满足向一个更接近开放获取模式过渡的要求,并提及出版费用增长速度已远超出预期,已高达1 200万欧元,因此决定不再与Elesvier续约,但瑞典的大学仍可访问于2018年6月30日前发表的文章。Astrid SöderberghWidding,Bibsam联合体的主席、斯德哥尔摩大学校长说,“获取科研信息的成本不断提高,在全球范围内对大学预算造成压力,而出版商依然维持高获利”,“现在的学术交流机制必须改变,当他们不满足可持续地向开放式访问过渡的要求时,我们的唯一选择是取消交易”。
2018年12月底,EISZ宣布,因与Elsevier的开放获取出版谈判破裂,将于2019年开始抵制Elsevier。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谈判之前,各国的联盟均认为Elsevier提供的开放获取论文数量太少且收取的订阅费用居高不下,一致要求将原来的订阅协议和出版协议统一转换为“阅读-出版”协议,并减少费用。在遭到Elsevier拒绝后,各联盟都对Elsevier进行了坚决抵制,几个国家的同时抵制显然对Elsevier的业务收入、国际声望等方面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4.2 高校及科研机构积极推动开放获取
除了学术联盟之外,全球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在开放获取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UC与Elsevier的博弈就是典型的由科研机构自发组织的推动开放获取的案例。[19]自2018年起,UC与Elsevier的博弈一直是全球开放获取运动的焦点,该校教职员学术评议会主席Robert May认为:“知识不应仅由能付得起钱的人获得,全面转向开放获取是大学的使命。”2018年,UC共向Elsevier支付1 100万美元购买其旗下的期刊,同时支付近百万美元的APC费用,2018年11月,由教师、图书馆员及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UC谈判小组与Elsevier正式谈判,谈判条件包括UC的科研人员在Elsevier旗下期刊所发表文章的出版模式将默认为开放获取,作者自愿选择放弃的除外,支付总额比目前支付总额(1 100万美元)减少10%,将订阅协议转换为“阅读-出版”协议,Elsevier需要为UC建立专门的支付通道,图书馆将根据账单与Elsevier定期结算费用,作者无须和图书馆单独申请账单。双方经过谈判,2019年2月26日,Elsevier发布消息称无法实现该要求,2月28日,在学术交流委员会的支持下,UC结束谈判并宣布不再续订Elsevier数据库[20]。2019年2月底UC宣布终止与Elesvier的协议之后,路易斯安那州大学宣布学校将在2019年底终止与Elesvier的期刊数据库购买协议,只保留学校最常用期刊的订购[21]。
虽然UC未能与Elsevier达成协议,但UC事件被称为开放获取运动中一场关键“战役”。这一“战役”为众多图书馆带来推动变革的勇气和希望,维吉尼亚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大学图书馆均发表声明支持UC的决定,肯定UC争取的可持续的学术出版模式[22]。2019年9月24日,加州电子图书馆联盟(SCELC)发表公开信表示完全支持UC的决定,这无疑给UC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23]。有了UC的先例和众大学的声援支持,Elsevier的态度有所妥协,2019年11月,美国CMU宣布与Elsevier签订协议,协议主要内容与UC所提的要求相似[24],笔者相信,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及高校与Elsevier达成“阅读-出版”协议。
4.3 科研人员的觉醒
现今,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认同科学公有主义,希望科研成果能实现全民共享。同时,科学的社会契约理论也对科学成果价值实现提出新的定义,其中公众利益的获得已成为衡量科学成果社会价值的重要方面,满足公众需求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体现。在此背景下,科研人员作为学术出版中的重要参与者,也与Elsevier进行了博弈。
2019年2月,在UC宣布谈判结束后,UC科研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支持学校,通过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公开宣布不再给Elsevier期刊投稿,也不会参与审稿工作。2019年8月7日,31位UC教师发布公开信,宣布辞去包括《Cell》《Developmental Cell》和《Neuron》在内的Elsevier生物领域旗舰出版物的编委会职务,直到其同意重启谈判,公开信的起草人詹姆斯•赫利教授,曾在《Cell》和其他3本Elsevier期刊的编委会任职,他表示Elsevier忽视了1 100万美元的订阅费是建立在数百名UC学者在该公司编辑委员会的工作及数千名撰写和评论该公司文章的学者所做工作之上的,“如果Elsevier不承认这是UC贡献价值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要在其他地方发表(文章)”。签署公开信的包括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共同发明者詹妮弗•杜德纳、诺贝尔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医学院副院长斯蒂芬•萨马尔等[25]。
由科研人员推动开放获取有一种天然的优势,在学术出版体系中,科研人员占据主导地位,其是科研成果的发现者、文章的撰写者,同时也是文章的评议者。相较于由政府强制要求科学共同体在开放获取的期刊上发表文章,科研人员自发的主动参与更有利于推动开放获取的实施,也会给出版商带来一定的压力,UC在公布的谈判蓝本中提到“Elsevier在乎我们的作者”。如果没有科研人员的支持,有影响的作者不再向期刊投稿,不再审稿,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必然下降,所有期刊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4 期刊黏性下降
随着开放获取运动的逐渐深入,读者获取文章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笔者认为学术联盟和科研机构州之所以会坚持立场毫不犹豫的停止协议,一部分原因在于Elesvier的主要客户在其产品中获得的感知价值已经降低,也就是客户黏性降低了,其根源在于阅读文章的方式逐渐多样化。
1)通过预印本服务器或预印本资料库浏览文献。预印本已经成为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如著名的arXiv预印本服务器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成立之初主要是发布物理学预印本,目前arXiv上有来自多个领域的文章,比如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等[26]。BioRxiv是目前涨势最猛的生物学预印本服务器,现在上面共有超过11 000篇论文,每个月新增800篇[27];美国化学会创办化学界的预印本服务器,包括ChemRxiv和开放科学中心支持的广泛的特定学科预印本[28];The Center for Open Science(COS)创立PsyArXiv、AgriXiv、SocArXiv 、EngrXiv[29]。此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综合性的预印本服务器,例如Peerage of Science、F1000等[30],以及我国的预印本服务器ChinaXiv[31]等。
2)Sci-Hub和ResearchGate等文献下载网站的兴起,尽管有很多争议,不可否认,几乎全世界的科研人员都在使用Sci-Hub,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根据Alexandra Elbakyan提供的2017年下载数据来看,2017年1—12月,下载量约1.5亿篇,这意味着平均每天下载量超过40万篇[32]。除了预印本和Sci-Hub,还有其他文献获取渠道,例如各种机构存储库、学术社交网络传播及原文传递和馆际互借,这些渠道都可以满足用户的文献需求。
从各种预印本服务器的兴起和Sci-Hub的下载量可知,全球用户对Elsevier的期刊数据库的依赖性正逐渐下降。2019年2月,UC与Elsevier谈判破裂后,虽然Elsevier在公告中表示失去对Elsevier的访问将使研究人员无法立即访问最新的高质量研究,还会导致研究人员的生产力下降,然而,UC的研究人员在社交平台纷纷表态并不是很在意,他们可以通过Google Scholar,Unpaywall和Open Access Button等工具快速查找开发获取副本并使用馆际互借系统申请副本。因此,笔者认为客户黏性降低也是推动出版集体由传统订购模式转变为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的重要原因。
4.5 其他出版集团对待开放获取的态度
除了Elsevier之外,Spring Nature、Taylor &Francis Group及以CUP为代表的大学出版社积极参与开放获取也是促使Elsevier转变态度的重要原因。2019年10月4日,UNIT宣布与Taylor & Francis Group签署为期3年的开放出版协议,从2020年开始执行。这项协议将确保UNIT下属的23个挪威机构的研究人员可以访问Taylor&Francis Group和Routledge旗下的全部期刊,涵盖科学、技术、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并可将研究成果立即免费开放获取[33]。
在开放出版运动中,大学是开放获取的主要社会力量之一,大学出版社作为大学的一分子,通常能够以长远的眼光积极支持并推进开放获取运动。CUP是当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期刊400余种,学科门类多达29个,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学科18个。CUP公开表示开放获取将会推动研究成果全球化,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包括根据不同国家和机构的情况,制定独立且差异化的“阅读与出版”转换协议,并将协议作为全部期刊向开放获取过渡的敲门砖。到目前为止,剑桥出版社已与荷兰大学协会(VSNU)、Bibsam等6个机构联盟签订“阅读与出版”协议[34]。
学术出版领域的竞争一直都非常激烈,全球开放获取出版的市场竞争也趋于白热化。Spring Nature、Taylor &Francis Group等传统出版集团均在争取开放获取市场份额,除此之外,一些大学出版社、学协会出版社和开放获取平台也积极参与竞争,将开放获取运动视为出版升级和转型的契机。在此过程中,部分出版社甚至愿意牺牲部分商业利益,以最终实现旗下期刊全部开放获取。因此,其他出版集体对待开放获取的积极态度也是促使Elsevier进行改革的重要原因。
5 结语
长久以来,出版集团始终在学术出版领域占据主动地位,大量一流学术期刊被其垄断。开放获取运动的目的是重塑学术出版体系,希望在科学公有主义和出版商的商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保证科研人员快速便捷获得科学文献和学术信息资源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出版商获得合理利润。
2019年学术界和出版界都在努力向平衡点靠拢,全球开放获取运动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总结并对比2019年之前和2019年Elsevier的开放获取政策及其转变态度的原因,可以看出资本天然具有逐利性,面对如火如荼的开放获取运动,出版集团从强烈反对到希望合作,更多的是原因是学术界强硬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笔者认为在未来全球开放获取运动中,随着各国政府和学术联盟的不断推动,出版集团的开放获取政策将进一步放宽,开放获取选项也将逐渐增多,与此同时,科研人员在学术出版中的地位将逐渐从弱势转变为与出版集团平等对话并形成合作关系,因此,未来根据不同国家和联盟的需求情况签订的“阅读-出版”协议将逐渐普及。
全球学术出版转型升级的大潮已然到来,各出版集团已意识到转型是争夺开放获取市场份额并更好地服务科研工作者的必经之路,我国作为全球学术出版的重要一极,还并未在开放获取运动中崭露头角。笔者认为我国的出版机构应尽快参考出版集团的开放获取政策及其他开放获取措施,把握全球学术出版转型升级大潮带来的众多机遇并结合自身情况努力谋求转变,争取在开放获取运动中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参考文献
[1]Hungary and Elsevier agree pilot national license for research access and Open Access publishing[EB/OL]. [2020-02-15]. .
[2]Elsevier in €9m Norwegian deal to end paywalls for academic papers[EB/OL]. [2020-02-15]. .
[3]New transformative agreement with Elsevier enables unlimited open access to Swedish research[EB/OL]. [2020-02-16]. .
[4]Norway becomes latest country to ditch Elsevier[EB/OL]. [2020-02-15]. .
[5]Big Deal Cancellation Tracking[EB/OL]. [2020-02-15]. .
[6]Kumsal Bayazit, Elsevier CEO, shares her vision for building a better future in research[EB/OL]. [2020-02-15]. .
[7]许洁,王嘉昀.Open Access 2020战略背景下的开放获取期刊出版现状:第十二届欧洲学术出版会议综述[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7):593-598.
[8]刘瑞.英国高校开放获取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7):89-92.
[9]李国俊,邱小花.金色OA模式的典范:荷兰开放获取模式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43-49.
[10]杨杰,张新鹤.美国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政策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7(23):86-91.
[11]王涵,许洁,叶阳.近十年来我国开放获取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7(22): 7-13.
[12]徐速,张新鹤.我国机构知识库开放获取政策体系与内容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2017(6):42-49,97.
[13]支持开放获取[EB/OL]. [2020-02-17]. .
[14]Sharing research data[EB/OL]. [2020-02-17]. .
[15]Elsevier becomes newest customer of Unpaywall Data Feed[EB/OL]. [2020-02-17]. .
[16]Tomorrow´s Research Today[EB/OL]. [2020-02-18]. .
[17]Increase visibility & impact of your institution’s research & scholarship[EB/OL]. [2020-02-18]. .
[18]Hundreds of German universities set to lose access to Elsevier journals[EB/OL]. [2020-02-20]. .
[19]The UC System[EB/OL]. [2020-02-21]. .
[20]UC terminates subscriptions with world’s largest scientific publisher in push for open access to publicly funded research[EB/OL]. [2020-02-20]. .
[21]Elsevier changes: Message from the provost[EB/OL]. [2020-02-20]. .
[22]California’s showdown with Elsevier inspires US campuses[EB/OL]. [2020-02-15]. .
[23]SCELC supports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 push for open Access to Research[EB/OL]. [2020-02-13]. .
[24]Carnegie Mellon Publishing Agreement marks open access milestone[EB/OL]. [2020-02-15]. .
[25]UC faculty to Elsevier: Restart negotiations, or else[EB/OL]. [2020-02-20]. .
[26]侯志江.arXiv预印本服务研究及启示[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2):47-54.
[27]张智雄,黄金霞,王颖,等.国际预印本平台的主要发展态势研究[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10):2-7.
[28]ChemRxiv: The Preprint Server for Chemistry ChemRxiv[EB/OL]. [2020-02-15]. .
[29]Center for Open Science[EB/OL]. [2020-02-20]..
[30]Transforming the way science is communicated[EB/OL]. [2020-02-15]. .
[31]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EB/OL]. [2020-02-15]. .
[32]Sci-Hub download log of 2017[EB/OL]. [2020-02-20]. .
[33]UNIT and Taylor & Francis Group introduce flexible approach to university research access and publishing[EB/OL]. [2020-02-20]. .
[34]The first read and publish deal with California: An interview wi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EB/OL].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