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瞄准国家精品专著 培育专业特色出版

2020-06-26 来源:《科技与出版》
  【作 者】黄红丽:气象出版社

  【摘 要】分析科技编辑运作国家精品专著面临的困难,梳理运作国家精品专著应遵循的选题原则,基于“气象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系列”精品专著的成功运作实践,提出瞄准国家精品专著、培育专业特色出版的三步递进式选题策略,以期抛砖引玉,供业界同行参考。

  【关键词】 精品专著;专业特色出版;运作实践;国家出版基金

  实施精品战略,多出精品力作,是建设出版强国的重要抓手。在推进精品战略的过程中,众多以学术出版为主的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并不占优势,存在资金短缺、资源匮乏、出版力量薄弱以及主观认识不够等不足。中小型科技出版社科技编辑应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找准专业特色选题方向,依托专业打造精品,依托精品培育品牌,坚定走有专业特色的“精品出版之路”。

  1 科技编辑运作精品专著面临的困难

  中小型科技出版社科技编辑在运作精品专著、培育专业特色出版的进程中,主要面临三大困难:精品意识不足,调研深度不够;专业水平不高,申报经验不足;知识结构不全面,参谋能力不强。科技编辑要客观分析这些困难,对症下药,促使专业特色专著升华为精品力作,保障专业特色出版品牌的成功运作及可持续发展,为瞄准国家精品专著、培育专业特色出版打好基础。

  1.1 精品意识不足,调研深度不够:难以开拓精品选题

  在起跑线上明确方向,才能保证在终点线上成功发力。编辑是打造精品力作的掌舵人,要打造精品力作,首先要有坚定的精品意识,并贯穿到精品专著运作全过程,才能成功[1]。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些编辑人员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图书精品意识逐渐淡化[2]。而科技编辑打造精品力作中最大的敌人就是缺乏精品意识,这导致编辑无法迈出打造精品的第一步,难以开拓精品选题。因此,科技编辑在精品专著运作过程中,首先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而光有精品意识,没有实际行动,也不能成功运作精品专著,这里的实际行动就是指加强深度调研。科技编辑只有始终绷紧“打造精品”这根弦,发挥专业特长,加强深度调研,才能找到专业出版领域的突破口。而如何展开深度调研呢?第一,调研同行打造精品的经验,为开拓精品选题打好基础;第二,调研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行业发展报告等政府工作文件,了解行业相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专业领域科技发展需求;第三,调研相关科研院所网站、部委网站等,掌握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创新性学术成果;第四,参加学术会议、走访调研等方式熟络主导科研发展前沿的权威作者。为了更好地开拓精品选题方向,科技编辑应强化精品意识,提高调研能力。

  1.2 专业水平不高,申报经验不足:无法延展精品选题

  积极申报国家出版基金、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及出版领域重要奖项并延展其影响,是延展精品选题、培育专业特色出版品牌的实策良方[3]。但在撰写国家出版基金等项目申报书时,由于作者提供的书稿背景资料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很强且艰涩难懂,所以需要编辑理解后再“翻译”成无学科背景评审专家能懂的内容[4],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介绍项目背景和内容。但是科技编辑不是科学家,往往存在专业功底薄弱、申报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科技编辑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申请书撰写水平。同时,邀请专业领域相关科学家把关申请书的专业内容,解决编辑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此外,邀请出版专家把关申请书的总体内容,完善精品选题申报书的撰写质量,解决编辑申报经验不足的问题。由此提升国家出版基金和相关奖项的申中率,促成精品专著的成功运作,提高工作效率,加速精品选题的延展和专业特色出版品牌的培育。因此,科技编辑要提高专业水平,丰富申报经验,促进专业特色专著升华为精品力作,更好地保障专业特色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1.3 知识结构不全面,参谋能力不强:不能促成精品品牌

  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够帮助科技编辑提高持续策划精品专著的能力,而具备高超的参谋能力能够助力精品专著的完美运作。但在精品专著策划运作中,科技编辑往往存在知识面不够宽、知识结构不够完整、参谋能力不够强的问题,以至于延误专业特色出版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在精品专著的运作过程中,科技编辑应主动学习、努力求变,积极参加学术会议,阅读大量文献,丰富学术内涵,以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应发挥专业强项,整合优质内容资源,扩宽专业选题方向;应统筹优秀作者资源,为精品专著补充权威作者出谋划策;应重视选题的理论构思,为精品选题契合专业需要精心策划;应前移编辑工作重心,当好专业参谋,为精品专著框架搭建建言献策,引导作者高质高效撰写,共同锻造精品力作。这些不仅能提高精品专著的实施效率,还能提升权威作者对选题的认可度,进一步扩大专业影响力,吸引优质资源,形成专业特色出版品牌。因此,科技编辑应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参谋能力,加速专业特色出版精品品牌的培育进程。以笔者带领的编辑团队为例,团队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加强气象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选题方向精品专著的策划出版工作,团队运作的《雾物理化学研究》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团队策划的《城市空气污染预报》入选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空气质量和雾霾预报方法与应用》入选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团队策划的“区域环境气象系列丛书”第一期入选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

  2 运作国家精品专著的选题原则

  成功运作国家精品专著,瞄准培育专业特色出版方向,科技编辑主要考虑遵循以下选题原则:

  2.1 把准方向—服务国家战略,满足发展需求

  高水平精品科技专著的出版主要依托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来源于一定时期内进行研究或攻关的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5]。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是国家科技工作谋篇布局的根本出发点,准确把握这一出发点,就把握了选题的正确方向。前述4次运作实践正是基于这一根本,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托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满足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大需求,符合国家出版基金要求[6]。因此,我们把准方向,促成前述精品专著获得出版界至高荣誉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等,并形成良性循环,为打造专业特色出版品牌提供强有力支撑。

  2.2 选准作者—力邀权威专家担纲,确保选题高质高效

  在遴选精品科技专著的作者时,一定要把握主要作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作者权威是内容创新的基础和学术权威的保证[7]。在前述4次实践中,主要责任作者均是气象学圈内影响力大且执行力强的知名专家,尤其在“区域环境气象系列丛书”运作实践中,基于前述积累,我们邀请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为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郝吉明等为副主编。专家们的权威性和号召力让“区域环境气象系列丛书”的进度和学术质量有了根本保证,全部初稿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并顺利申中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可见,科技编辑在工作中要特别留心专业方向作者团队的聚集和优化,储备好专业特色出版可持续发展的权威作者团队,为策划运作系列精品图书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

  2.3 看准内容—紧盯前沿动态,坚持科学原创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内容就是精品专著的根本,创新性则是重中之重。前述四次实践均为总结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工作的中国经验,反映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一流学术水平的最新科技成果,阐述最新理论、技术和方法,填补空白,是具有先导意义的有益尝试,且符合国家出版基金和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的要求。立足科技前沿、具有较强原创性是专著成功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和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的基础。因此,在运作实践中,科技编辑应紧盯科研前沿,全方位了解相关领域科研状况,及时跟踪科研进展动态,收集梳理创新性科研成果,确保选题内容的原创性和前沿性,提升选题品质和特色,为更好培育专业特色选题方向提供关键保障。

  3 培育专业特色出版的选题策略

  上述四次气象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系列精品专著的运作实践,在解决三大困难的基础上,遵循三大选题原则,从开拓选题到延展选题再到深度延伸选题,逐渐形成专业特色出版方向,基本完整呈现培育专业特色出版的选题策略。笔者将此选题策略总结为三步递进式,即:第一步,发挥专业特长、切入专业领域,开拓选题方向;第二步,深度挖掘专业资源、巩固专业领域优势,筑牢选题方向;第三步,充分调动并汇聚专业资源、倾心培育专业领域特色,形成选题方向。据此,图1给出瞄准国家精品专著、培育专业特色出版的运作路径。



图1   瞄准国家精品专著、培育专业特色出版的运作路径

  3.1 开拓选题方向—发挥专业特长,切入专业领域

  瞄准国家精品专著、培育专业特色出版并非易事,但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是科技编辑快速切入专业领域的一条捷径。精品专著的运作初期,科技编辑应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强化精品意识,瞄准国家战略,加强深度调研,找准切入专业领域的突破口,积极运作专业特色图书出版,为开拓精品专著的选题方向奠定基础。

  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科技编辑可借鉴同行打造精品专著的成功经验,从自身专业背景出发,从熟悉的专业领域着手,分析与专业领域密切相关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科科研发展动态及专业发展需求,以及有哪些熟悉的权威作者能“为我所用”,其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又如何,基于此为开拓精品选题做好准备。《雾物理化学研究》的运作实践就是这样开始的。笔者作为一名具有大气科学专业背景的科技编辑,专业背景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密切相关,且在求学期间深入参与《雾物理化学研究》作者团队的科研工作,深知这一成果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因此,笔者抓住机会、果断决策,促成《雾物理化学研究》成功运作,专著的出版发行反响良好。实践表明,开辟气象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精品专著选题方向是正确可行的;发挥专业特长对打造精品专著具有重要作用,可为瞄准国家精品专著、培育专业特色出版品牌打下基础;科技编辑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运作专业特色图书出版,开拓精品选题方向。

  3.2 筑牢选题方向—深度挖掘资源,巩固专业优势

  在成功切入专业领域、确定专业特色选题方向、初尝精品专著“甜头”的基础上,科技编辑应秉承“打造精品”的理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趁热打铁,延展精品专著的影响,深度挖掘原创性专业资源,制定详细的选题发展规划和完美的选题策划方案,把最新科研成果拉到出版的轨道上来,巩固专业领域优势,筑牢精品选题方向。

  筑牢精品选题方向,科技编辑首先应围绕专业方向加强深度调研,充分调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专业需求,研究专业优势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与突破,遴选执行力强的权威作者,为继续开拓选题做好前期准备[8];其次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申请书撰写水平,丰富申报经验,提升国家出版基金和相关项目的申中率,实现专业优势领域选题的延续与拓展。据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将选题集中在契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切中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科技需求上,特邀专业领域资深专家担纲,总结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预报和雾霾预报的最新科技成果,促使《城市空气污染预报》《空气质量和雾霾预报方法与应用》成功申中国家出版基金和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使精品专著再次成功运作。这两次成功实践使初具环境气象特色的专业领域得到巩固和拓展,实现了气象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选题的厚植和延续,筑牢了气象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精品选题方向。同时证明,深度挖掘资源、巩固专业优势,能够筑牢选题方向,让专业特色选题更加充实丰富,实现精品专著的深度延展,为专业特色出版方向的塑造奠定基础。

  3.3 形成选题方向—充分调动资源,培育专业特色

  国家出版基金是出版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除了可以缓解出版资金的压力外,更是对图书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权威肯定[9]。成功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不仅能收获精品选题,而且能收获作者青睐,并由此产生吸附优质资源的“磁场”效应,专业优秀作者不断集聚,专业优秀作品不断汇聚。科技编辑应及时梳理实践成果,总结实践经验,绷紧“打造精品”这根弦,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加强精品选题策划和规划,储备好选题内容,培育专业特色出版品牌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助力专业特色选题方向的形成。

  面对国家出版基金这一利好政策,科技编辑一是应深度分析国家战略需求、科技应用需求和读者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扩大专业领域选题范围;二是应整合优秀作者资源,使其产生合力,组建由院士等权威专家担纲的高水平编委会,统筹运作,扩大专业特色出版品牌影响力;三是应细分优质内容资源,覆盖学科发展的最新理论、方法和技术,三维立体展现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强化专业内容资源优势;四是应发挥编辑团队的作用,多措并举,发挥好“作者的好帮手”的作用,专业指导作者完成写作,从源头上有力保证精品专著的系统性、专业性、规范性和风格一致性,提高精品丛书的出版效率。“区域环境气象系列丛书”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该丛书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诞生在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10]的关键时期。该丛书第一期(后续选题拓展正在实施中)已申中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更为重要的是基于这次实践,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作者团队,整合了优质内容资源,为专业特色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培育并形成了气象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专业特色出版方向。这次实践表明:面对优质资源,科技编辑要善于将其延续和提升,抓住闪光点,顺势而动、乘势而为,采取多种有效举措,淋漓尽致地展现专业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专业特色出版品牌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发挥专业特长、培育专业特色出版并非易事,需要科技编辑具有高点站位的精品意识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中小型科技出版社的科技编辑应披荆斩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度挖掘和调动优势资源,促进专业特色出版可持续发展,为培育出版品牌夯实根基,突破专业特色出版的困难。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调研工作深入细致、精品运作持续有力,专业出版品牌就一定能培育成功,出版强国之梦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吴培华.“书比人长寿”应该成为编辑的终身追求:论编辑在打造精品力作中的主体地位[J]. 科技与出版,2017,36(10):22-25.

  [2]刘向东.注重内容质量,打造精品图书[J]. 中国编辑,2017(1):25-29.

  [3]娄建勇.国家出版基金:精品出版的重要推动力量:从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名单谈起[J]. 科技与出版,2018,37(4):41-46.

  [4]史海燕.小型科技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编辑角色:以《精细冶金》为例[J]. 新闻传播,2019(5):41-43.

  [5]黄红丽.紧扣社会热点出版高水平精品科技专著:以《雾物理化学研究》为例[J]. 出版参考,2018(11):57-59.

  [6]琚颖.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选题策划[J]. 出版广角,2019(13):12-15.

  [7]马跃龙.把握出版关键环节催生科技精品图书:论科技精品图书的编辑工作方法[J]. 中国出版,2010(7):30-31.

  [8]王敬栋.精品科技出版的路径探讨[J]. 科技与出版,2018,37(7):55-58.

  [9]朱侠.坚持守正创新勇担使命任务:访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主任陈亚明[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1-15(2).

  [10]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6-27)[2020-02-06].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