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将出版时滞问题置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考察,分析出版时滞产生的原因,通过比较中英文医学期刊的出版时滞及其缩短时滞的策略,得出部分中文医学期刊出版时滞较长、应对措施较少、内容存在纰漏等结论,提出中文医学期刊乃至更多中文科技期刊可出台应急预案、探索社交媒体出版、规范审稿流程等建议。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文医学期刊;出版时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 引言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受到了中国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面对这一事关人类生命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争夺时间就是争夺生命。同样,学术期刊出版也需要争夺时间,因为其出版的耗时与所能产生的社会价值密切相关。简言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学术期刊出版的时滞越短,实现的社会价值就越高[1]。
关于学术期刊出版时滞问题,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学术期刊出版时滞的因素。既有研究认为编辑、外审专家等是影响出版的重要因素[2-4]。二是缩短学术期刊出版时滞的影响。既有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缩短期刊出版时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期刊和论文的影响力[5-6]。三是缩短学术期刊出版时滞的措施。既有研究认为借助优先出版、建立联合数据库、出台支持政策等是缩短学术期刊出版时滞的有力措施[7-9]。
回顾既有研究发现,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没有将学术期刊缩短出版时滞的问题置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语境中思考。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术期刊可能会受制于诸如社会恐慌、经济停滞等环境因素,需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缩短出版时滞。二是将影响学术期刊出版时滞的因素单一、片面地归结于编辑、外审专家,没有系统地考量影响学术期刊出版时滞的多种因素。
基于此,本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为例,从多因素角度,将事件中关注度较高的医学期刊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中英文医学期刊在该事件中缩短出版时滞的策略,总结中文医学期刊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今后中文医学期刊乃至更多中文科技期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缩短出版时滞提供借鉴,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需指出,本研究提及的中文医学期刊是指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以中文为主要语言的医学学术期刊。
2 新冠肺炎中医学期刊缩短出版时滞的手段及效果
出版是以对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成果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通过载体的形式,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有偿传播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活动[9]。出版主体、出版渠道、出版内容是影响出版过程的三大要素[10]。基于该逻辑框架,本研究将影响出版时滞的因素划分为出版主体、出版渠道以及出版内容,并进一步分析医学期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缩短出版时滞的手段及效果。

图1 影响学术期刊出版时滞的因素
2.1 出版主体:打破常规流程,开通绿色通道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外因和内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11]。编辑是控制与调节出版时滞的实施者,是影响出版时滞的内因[12]。如果编辑在出版各个环节不及时将审稿意见反馈给研究人员,则会拉长出版时滞,削弱论文的时效性进而影响社会效益。外审专家是同行评议环节的关键角色,是影响出版时滞的重要因素[13]。如果外审专家不及时处理编辑送审的论文,也将拉长出版时滞,降低论文的时效性。
为缩短出版时滞,英文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编辑内部开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论文的特殊审稿通道,并协同评议专家快速审稿[14]。按照该刊日常出版周期,从论文提交到发布,至少需要两周时间。然而,该刊在2020年1月29日仅用48小时就接收并发表了论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China,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15]。该刊总编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免疫与感染性疾病系主任埃里克•鲁宾(Eric Rubin)表示:“论文出版之迅速,是为了向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16]
中文医学期刊方面,《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在疫情发生期间利用线上远程协作的方式,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论文开通了特殊审稿通道,同时在每一个审稿环节都及时给予作者反馈,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审稿周期。该刊出版的论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从收稿到网络预发表耗时7天[17]。此外,《中华医学杂志》也开通了快速审稿通道。该刊出版的论文《淋巴瘤免疫治疗一发热一双肺新发磨玻璃影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收稿到网络预发表耗时6天[18]。
2.2 出版果道:借助网络渠道,快速呈现成果
出版渠道是影响期刊出版时滞的关键因素。选择恰当的出版渠道是缩短学术期刊出版时滞的有效方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专题平台首发、自建网站发表、社交媒体发布是医学期刊缩短出版时滞的三种渠道。
平台专题首发方面,经检索发现,截至2020年4月1日,有209种中文医学期刊利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学术成果网络首发平台”出版了1623篇论文[19]。此外,包括《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协和医学杂志》等107种医学期刊借助科技部与中华医学会搭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出版了802篇论文[20]。威利(Wiley)旗下的《医学病毒学研究》(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临床与转化免疫学》(Clinical & Translational lmmunology)等34种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SCI)收录的英文医学期刊则通过“新型冠状病毒信息中心”(Novel Coronavirus Information Center)出版了98篇研究文章[21]。
自建网站发表方面,我们在知名综合性英文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官方网站检索发现,四种医学期刊均借助自建的官方网站开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及时出版了30余篇论文[22]。《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全科医学》《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数十种中文医学期刊也在自建网站优先出版了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论文。
社交媒体发布方面,本研究发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少数中文医学期刊还借助社交媒体渠道发布论文,甚至先于网络首发和自建网站发布。例如,《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在2020年2月19日10时14分利用该刊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论文《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应用于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专家共识》[23]随后,该刊于10时27分在自建网站出版了该论文[24]。本研究在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对《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期刊》,以及威利旗下医学期刊的官方账号进行检索,检索关键词为“COVID-19”,未发现有英文医学期刊利用社交媒体渠道首发论文。
2.3 出版内容:AI辅助校对,技术赋能增效
出版内容的准确性是缩短出版时滞的基础,一旦内容出现误差,则有可能产生更长的出版时滞。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部分英文医学期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编辑审稿,快速纠正论文中的错误,为缩短出版时滞奠定基础。例如爱思唯尔所采用的艾瑞思(Aries)审稿系统就利用引入的Stat Reviewer软件,借助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帮助旗下部分期刊检查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关论文的统计资料以及实验方法是否完备[25]。此外,一些英文校对软件,诸如“Writefull”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发生期间为期刊免费提供了软件接口,帮助期刊更快速地审查论文中的术语纸漏[26]。而在国内,尚无公开资料显示有中文医学期刊与人工智能公司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发生期间提升出版内容的准确性。
3 中文科技期刊缩短出版时滞存在的问题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国内外许多医学期刊都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特别是诸多编辑部在疫情发生期间仍然坚持出版,为促进科技信息共享、科研合作,以及推动科研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与国外知名医学期刊相比,中文医学期刊在缩短出版时滞上还有值得改进的空间。
3.1 与英文医学期刊相比,中文医学期刊出版时滞仍然较长
本研究以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医学期刊,以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旗下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收录的医学期刊为例,对比分析英文医学与中文医学期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出版时滞的差异(在数据库SpringerLink检索的关键词为“COVID-19”,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旗下期刊官网“优先出版”栏目选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文章,时间截至2020年3月6日)。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出版机构的医学期刊,一是因为二者均公布了作者的投稿时间与论文的接收时间,在数据上具有可收集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因为施普林格•自然是世界知名学术期刊出版社,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是中国较具影响力的医学学术出版机构,二者的审稿流程较为规范和成熟,具有一定代表性。
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后,我们在数据库SpringerLink共录得37篇论文,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旗下医学期刊的官网上共录得93篇论文,平均时滞的计算方式参考赵树庆、刘永胜的研究。图2显示,中华医学杂志社的期刊平均出版时滞天数为8.45天,中位数为11.5天,上四分位数为16.25天,下四分位数为6.75天。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医学期刊的平均出版时滞天数为4.43天,中位数为6.5天,上四分位数为9.75天,下四分位数为4.25天。这在一定范围内说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中文医学期刊的出版时滞要长于英文医学期刊。

图2 中文医学期刊出版时滞与英文医学期刊出版时滞对比
3.2 与英文医学期刊相比,中文医学期刊缩短时滞措施较少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与知名英文医学期刊相比,中文医学期刊缩短出版时滞的措施较少。本研究对《中国公共卫生》《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现代预防医学》等9种预防医学和卫生学期刊预约了电话访谈,其中有4种医学期刊未接受访谈,最终获得的期刊有效访谈数为5种[27]。访谈内容显示,5种医学期刊均未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开展与预印平台的合作。与之不同,《柳叶刀》则与爱思唯尔旗下的预印本服务器“社会科学研究网络”(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SSRN)合作,借助该预印本服务器开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收集专业同行在该预印本服务器的评议结果,为期刊的同行评议流程节省时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评议专家拖延审稿而产生的出版时滞问题[28]。
此外,5种医学期刊也未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展开内部合作。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则在官网公告称,其对于被拒稿,且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论文,将连同该论文的同行评议结果传递给其他期刊,在为论文提供更多发表机会的同时,也提高了其他英文医学期刊的审稿效率,缩短了出版时滞[29]。基于前述分析,与英文医学期刊相比,中文医学期刊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时所采取的措施集中在期刊内部,缺乏一定的外部合作思维,采取的措施较少。
3.3 片面缩短出版时滞,部分中文医学期刊出版内容现纰漏
对于科技出版而言,其内容的严谨、科学,表述规范、准确是最基本要求。如果出现数据、术语等纰漏,则容易因为纠正纰漏而拉长出版时滞。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部分中文医学期刊片面追求缩短出版时滞,导致内容出现纰漏。如某医学期刊刊登的《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与方法》一文,因作者将“生脉注射液”错误地写成“生麦注射液”,且编辑在审核过程中未能发现,导致文章被替换并重新刊登[30]

图3 知网平台中文医学期刊撤稿或勘误的原因统计
经人工检索知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学术成果网络首发平台”中的医学论文后发现,截至2020年3月6日,该平台共计出版827篇医学论文。其中,刊登撤稿声明、勘误声明的共计26篇。图2显示,在这些论文中,声明为撤稿的共有13篇,声明为勘误的共有13篇。在被撤稿的论文里,因“论文信息不完善,需改善后再出版”的有2篇,因“未通过终评”“数据错误”“稿件信息错误”的各有1篇。在被勘误的稿件里,“稿件信息错误”是导致勘误的主要原因。总的来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部分中文医学期刊存在审核不严、排版疏忽等问题,导致一些论文在发表后又因被替换或撤下耽误时间,延长了出版时滞。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缩短中文医学期刊出版时滞的策略
医学期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承担的责任是及时有效地传播学术信息,从而为事件提供专业参考、决策。本研究通过对比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里中文医学期刊和英文医学期刊的表现,分析了中文医学期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为今后中文医学期刊,以及更多的中文科技期刊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乃至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有益借鉴。
4.1 出台内部应急预案,加强出版主体的有序性
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转来源于系统化的规则制度。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果没有事先制定规则,则有可能导致组织的无序化,使出版活动陷入停滞[31]。基于此,中文医学期刊缩短出版时滞的策略之一是出台相应的应急预案。具体而言,应急预案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应急预案应规定期刊编辑部的体系职责。这主要是指编辑人员在特殊时期的职责分划,即统筹好收稿、审稿、出版等各个环节,以及连接这些环节的纽带。第二,应急预案应规划期刊编辑部的处置保障,即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编辑部如何在正常运转的同时,保证编辑人员的健康,保证正常出版的运行。这里面还需要考虑到一旦交通封闭,编辑人员应采取的协同运作模式,包括如何更好地相互沟通,以及如何及时地反馈外审专家的意见。第三,应急预案可制定加强期刊外部合作的细则,包括与其他期刊,以及预印本平台在审稿上的协同合作。第四,应急预案应量化编辑绩效,强化编辑的时效意识。包括出版的论文产生重要社会影响该如何实施奖励,或者耽误重要论文的出版该如何惩罚,从而提升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2 探索社交媒体出版,提升出版渠道的即时性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少量医学期刊探索性地使用了社交媒体进行了首发出版。这为科技期刊未来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思路。事实上,社交媒体比平台专题首发、自建网站出版更具即时性,更能够提升学术出版的时效性,并促进学术交流[32]。因此,中文医学期刊未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作出探索。一方面,中文医学期刊可与社交媒体平台加强合作,研发适合呈现学术论文的数字阅读页面,并开发能够提升编辑排版效率的后台系统,缩短因排版或调试网站产生的出版时滞。另一方面,中文医学期刊可借助社交媒体探索建立实名认证的学术社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邀请社群成员参与审稿讨论,利用社交媒体即时反馈的功能,积极为论文提出学术意见,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同行评议的时间,进而缩短出版时滞。
4.3 规范编辑审稿流程,提高出版内容的准确度
出版内容的严谨性是缩短出版时滞的基础。因此,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只能缩短出版周期,不能减少出版环节,否则就容易使内容产生纰漏。基于此,中文医学期刊一是要坚持“三审三校”的出版流程。特别是一些利用网络首发功能发布的论文,中文医学期刊不能因为是电子出版而持有可修改、可撤回等观念,为了缩短出版时滞而不采取“三审三校”制度。二是可以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编辑审阅电子版的论文,及时查找排版错误、文字错误等问题。例如可与腾讯、阿里巴巴等拥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科技公司合作,借助机器学习等技术开发基于医学专业术语、专业数据的校对系统,既缩短编辑的校对时间,又提高内容的准确度。三是编辑部要加强责任意识。特殊时期,中文医学期刊应当秉承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出版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论文出版的质量,发挥其社会效能。
5 结束语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中文医学期刊与英文医学期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缩短出版时滞的表现,发现部分中文医学期刊存在出版时滞较长、应对措施较少、内容出现纰漏等问题,并提出出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探索社交媒体出版、规范编辑流程等建议,为中文医学期刊,乃至更多科技期刊未来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提供缩短出版时滞的策略。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限于数据难以获取,在研究中文医学期刊出版时滞的长度时,未能纳入大样本数据予以考察,只能以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作为例子,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论证,这降低了该论点的说服力。未来,伴随更多数据公开,本研究将完善相关数据,以期更全面、精确地量化中文医学期刊乃至中文科技期刊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的出版时滞。
注释:
[1]佟群英.学术期刊时效性探析:以学术期刊稿件时滞问题为例[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5(5):75-78+96
[2]韩国圣,李辉,耿艳辉,等.国内外旅游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的差异分析及启示[J].旅游论坛,2019,12(5):93-102
[3]厉艳飞.数字化背景下科技期刊缩短出版时滞的路径探析[J].编辑学报,2016,28(4):354-356
[4]范永德.网上定稿会系统对期刊论文出版时滞的影响:以《中国防痨杂志》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4):369-372
[5]韩牧哲,李秀霞,王冬,等.发表时滞与论文影响力关系研究:以图书情报学中文核心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85-792
[6]Luwel M,Moed H.Publication delays in the science field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ageing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J].Scientometrics,1998,41(2):29-40
[7]徐会永,许玉清.中国科技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3):296-299
[8]王艳.学术期刊缩短出版时滞的对策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2(1!):145-146+39
[9]施勇勤.出版构成要素分析[J].编辑学刊,2001(2):33-35
[10]李新祥,出版传播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及意义[J].出版科学,2005(1):28-35
[11]戴安良.对辩证否定的再认识[J].探索,1995(2):34-36
[12]刘瑞兴,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时滞的基础理论与调节[J].编辑学报,1989(4):217-219
[13]付伟棠.我国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8):819-826
[14]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Request a Rapid Review[EB/OL].[2019-04-08].hops://www.nejm.org/author-center/request-a-rapid-review
[15]Qun Li,Xuhua Guan,Xiaoye Wang,etal.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China,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0,382(13):1199-1207
[16}李静,曹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总编:高福等人论文"有急迫公共卫生需要",提交48小时即发表[EB/OL].[2019-04-0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7317307365995439&wfr=spider&for=pc
[1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3):145-151
[18]张聪丽,杨城,施举红,等.淋巴瘤免疫治疗一发热一双肺新发磨玻璃影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J/OL].[2019-04-08].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82778.htm
[19]中国知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研究成果网络首发平台(OA)[EB/OL].[2019-04-08].http://cajn.cnki.net/gzbd/brief/Default.aspx
[20]中华医学期刊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EB/OL].[2019-04-08].http://medjournals.cn/2019NCP/index.do
[21]Wiley Online Library.Covid-19: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EB/OL].[2019-04-08].https://novel-coronavirus.onlinelibrary.wiley.com
[22]数据来源:统计自4种期刊官网的"COVID-19"专栏的研究文章。
[23]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应用于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专家共识[EB/OL].[2019-04-08].https://mp.weixin.qq.com/s/dZaJtcV1nDdchmqEiRBw2w
[24]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应用于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0,13(!);1-3
[25]Elsevier.How Elsevier is supporting your response to COVID-19[EB/OL].[2019-04-08].https://www.elsevier.com/connect/coronavirus-initiatives
[26]Hindawi Limited.Hindawi Limited is First Publisher to Integrate the AI-based Academic Language Platform Writefull to Help Authors Improve the Language of Their Manuscripts[EB/OL].[2019-04-08].https://www.prnewswire.co.uk/news-releases/hindawi-limited-is-frst-publisher-to-integrate-the-ai-based-academic-language-platform-writefull-to-help-authors-improve-the-language-of-their-manuscripts-893692695.html
[27]9种期刊包括《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中国疫苗和免疫》《中国公共卫生》《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卫生研究》《现代预防医学》。
[28]Maimuna SMajumder,Kenneth D Mandl.Early in the epidemic:impact of preprints on global discourse about COVID-19 transmissibility[J/OL].[2019-04-08].https://www.thelancet.com/action/showPdf?pii=S2214-109X%2820%2930113-3
[29]Eric J.Rubin.Medical journals and the 2019-nCoV outbreak[EB/OL].[2019-03-06].http://nejmqianyan.cn/article/YXQYe2001329#auther_info
[30]李建生,李素云,谢洋.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与方法[J].中医学报,2020,35(3):453-457
[31]许治,杨芳芳,陈月娉.重大科研项目合作困境:基于有组织无序视角的解释[J].科学学研究,2016,34(10):1515-1521+1540
[32]彭芳,董燕萍.社交出版对学术期刊出版的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15(1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