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出发!》孙卫卫文、马小得图/明天出版社2020年6月版/38.00元
关键词 成长 最美逆行者 勇气 榜样
“爸爸,出发!”是哥哥含泪说出的,更是爸爸心中给自己的暗暗鼓劲。有了孩子们的支持,有了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作为后盾,他的逆行之路将走得愈发稳健、踏实、安心,前行的动力更足,返回的希望更大。读孙卫卫、马小得合作的最新图画书《爸爸,出发!》,令我既感到内心温暖,又充满力量。
玩是孩子世界的全部。爸爸一旦去外地支援,就没人陪他们玩了。于是,妹妹藏起爸爸的鞋子,哥哥藏起爸爸的剃须刀,还趁爸爸睡着后,偷偷摘下他的眼镜。连身份证、家用应急包都被偷偷藏起来。他们甚至还寻思着,如果家里有病人,爸爸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去支援了。从不容分说、旗帜鲜明地反对,到含泪支持,对哥哥和妹妹来讲,就是精神上的成长。也许,他们懵懵懂懂地认识到,爸爸既是小家庭的,也是整个国家与社会的。这样的改变和成长,全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既平凡又不凡的爸爸。
不管多忙,身为医生的爸爸都舍得花时间和孩子们玩,玩他们最爱的“坐飞机”,笑声溢满家中的每个角落。孩子们高兴,他也快乐,小小的家犹如无边无际的欢乐海洋。爸爸认为,不剃胡子给病人看病就像孩子们不洗脸不刷牙去上学一样,都是不礼貌的行为。这是对子女的提醒与期待,期待孩子们以后成为有教养有修为的人。
反过来看,孩子们“想方设法”表现出来的不舍与不愿,证明了爸爸是称职的、平凡的。因为平凡,他把生活的重心立足于家庭与工作;因为不凡,他在危机到来时,勇于走在前面,抵抗黑与恶的来袭,撑起光明与美好的未来。若无素来对家庭与子女的尽责,绝无对国家的义无反顾与对百姓的大爱无疆。前者是后者的基座,后者是前者自然而然的升华。如此统一,才显得真实可信。若只是不切实际地拔高,爸爸这个角色必然经不起推敲,同时也缺少感染力。
出发前,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爸爸拖地、做饭、洗衣服,好像要把家里所有的家务都干完。这是对妻子的体贴与感激。对孩子们来说,这是爸爸言传与身教的结合。出发前,爸爸和孩子们玩了一次“发射火箭”的游戏。爸爸向哥哥敬礼后说道:“报告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您指示。”哥哥哭着说:“出发!”读至此,我眼含热泪。这哪里是游戏,分明是一次真的“出发”。哥哥喊出这个词的时候,该是多么的难受。爸爸离开之后,好玩的游戏无从玩起。爸爸能够平安回来吗?在孩子们的心里,担忧是隐隐约约、似有若无的。妈妈的异常沉默、爸爸对家务的大包大揽,这些反常的举动,在家中是无言又明确的暗示。
“出发”这个简洁、有力的词,是日常生活中习见的场面。出发,还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仪式。对爸爸和兄妹俩来说都是成长的重要节点。在特殊的时刻,它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让这个游戏或仪式,于表面的童趣背后寄托着大人难以承受的沉重。妈妈的无言就是证明。
作者孙卫卫在后记《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出发》中写道:“孩子们长大后会发现,人的一生,出发是常态,短暂的相聚之后,是新的出发。人生也是在一次次的出发中实现价值,获得成功的。”这不正是寓教于乐吗?重玩一次游戏貌似洒脱、有趣,实则是郑重、严肃的身正为范。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退缩;在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必须向前。有意义的出发,是生命之光最耀眼的那个瞬间。基于此,“出发”才会一直回荡在兄妹俩的耳畔与心中。若非如此,在回家的路上,哥哥不会跟妈妈说想要长大后当医生,妹妹不会想要当一名护士。
高贵、充满正能量又切近可学,此之谓榜样。爸爸的逆行之美不是孩子们能够很快领悟的,但是他树立的榜样因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作粘合剂,才使得力量的传递能够更加真实、自然。
正因为有许多这样的逆行者,人们的健康、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然才能得以保证。当爸爸完成任务,安然返回时,“发射火箭”必然会常常在那一盏灯下常常进行着。那时,家里积攒起的精神财富是无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