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狭隘地认为,编辑就是编辑,作者就是作者,二者是两个职业,河水不犯井水。
编辑如果只是编辑,充其量就只是一个编辑匠;编辑如果会写作,就有可能成为编辑家。因为高明的编辑,不是客里空、嘴把式、花拳绣腿,而应是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作者。
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大作家,无不是做过编辑,或者是编辑出身。鲁迅一生主编过的文学期刊达10余种之多。已故著名作家路遥,也曾经做过《延河》杂志的编辑,他发现的很多文坛新秀,有的至今还是驰骋在文坛。
编辑成为写作高手,不但不会耽误工作,还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工作。一个编辑在自己所在的出版领域,一定要成为行业的明白人,要充分了解行业的最前沿的动态和领军人物的特点,并与他们打成一片。当编辑会写作时,这一沟通的优势立即凸显,会以自身的写作魅力吸引第一流的作者,所谓“惺惺惜惺惺”,作者就会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最得意作品告知于你。
我以为,编辑在写作领域要涉足的修炼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要会写图书内容提要、作品简介、审读报告等,还要向更高级的写作目标——书评、论文、评论迈进,如果还能驾驭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体裁,就更好了。
当编辑会写作时,驾驭自己所编辑的图书就会得心应手,会对作者的遣词造句、文章风格了然于胸,从而修改好、完善好作者的作品。
我见过一个年轻的编辑,由于自我感觉良好,修改作者的书稿时,自以为是,把不该删改的段落给删除了。结果作者十分不满意,把抗议短文发到网上,遭到了很多网友的吐槽。可想而知,这个编辑是有多么尴尬。可见,编辑不会写作,不但不能和作者很好地沟通,还会影响工作效率。编辑如果会写作,则更能体会作者的甘苦,从而下笔修改时变也会十分慎重,不至于修改后让文章的精髓南辕北辙,驴唇不对马嘴。
会写作的编辑,能广结善缘,吸引更多的作者前来投奔。我对此体会很深。在20多年前我做杂志编辑时,由于自己不停地发表杂文、随笔,还在一次有影响力的杂文大赛中获奖,所以当我做多本杂志的编辑、主编时,约请名家写稿,真是易如反掌。到最后,因为来稿太多,很多名家的文章都无法及时发出。因为很多作者都看过我的杂文,对我就十分信任,觉得把优秀稿件交给我十分放心。所以,我做编辑工作时,借助会写作的优势,很快就在行业内不断地胜出。
编辑会写作不是多余的、毫无轻重的技能,恰恰是编辑走向职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出版业要腾飞,就需要有更多的“多栖”型编辑来展翅高飞,提振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中国地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