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风,沐着雨,相依相伴,相搀相扶,张玉琢,我的老伴,与我已悄然走过了四十八载似水流年。平平淡淡才是真,多少个日出日落,云卷云舒,深深长长的光景里,总是不知不觉牵系着对你的挂念。
今年,你70岁,我74岁啦。真的,一天又一天,一日又一日,正走向耄耋之年,成了真真正正、名副其实的老夫老妻啦!
我清楚地记得:你第一次来家相亲的日子,我破例领你走进了我独居的小院。偌大的房间,桌面、柜台、角角落落堆满了各色各样书报,一张大床铺仅仅留下一个人能钻被窝的地方。我还清楚地记得:同你第一次去县城,置办结婚用品,我竟一头扎进书店里,待了大半天,害得你在外面苦苦地等啊等啊。你用无比的包容,默默接纳了一个陌生的书虫!
1989年,凭借2000元资本,我租赁一爿橱窗,创办了一个小小书屋。橱窗局促、逼仄、昏暗,容纳不下一张桌子。整个书屋简陋、杂乱,几分悲凉又几分沮丧,一副窘态,实在令人唏嘘!
那个年代,十年浩劫刚刚过去,百废待兴,满目疮痍,多少读者嗷嗷待哺,人们买不到一本字典、一本《唐诗三百首》,书荒满目,一派凄凉,古今中外名著难得一见。而此时,振兴祖国的口号震天响,读者求书望眼欲穿,想书、盼书,仿佛刚从大饥荒中逃出,枯肠辘辘,腹中空空,精神极度匮乏,知识需求空前绝后……半个文化人的我,眼观八方,多方选求,恰正逢出版日渐繁荣,购进的书实用、通俗、紧跟时代,所以,小小书屋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赢得了读者认可。每天,小小书屋前人声鼎沸,涌动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小城人口口相传,声名鹊起,书屋日渐红火,热闹非凡,纷至沓来。
为了多赢得利润,拿上第一手货,那年,我尝试着从出版社直接进书。我掏空了咱家老本3000多元钱,购回500余本小说《钱,疯狂的困兽》。然而,就是此次进书,让书店几乎翻不起身,尝尽了失败的苦果。《钱,疯狂的困兽》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一部纪实作品,展现了我国第一批个体户艰苦创业、发家致富的心路历程。当时,县里正举办一年一届的大型群众庙会,我向你夸下海口说,一个庙会就能卖掉那批书。结果,那批沉沉的书,狠狠地砸了我一个大跟头。书销出了可怜的几册,多年积攒的真金白银,竟打了水漂。
面对惨烈的失败,书店是关门,还是继续开呢?正是如此关键时刻,你坚定地支持了我。咱的书店才踉踉跄跄地爬起来,慢慢有了起色,走向正轨,又不断扩张,不断壮大,一个变为两个,两店扩为三店。生意日渐红火,全家忙得上气不接下气,每天东奔西跑,早出晚归,吃不下一顿安生饭,睡不了一个囫囵觉。
2005年,房价低迷不振,通过竞拍,我们购得河北一集贸市场主楼门脸、一个濒临破产的商场,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书店。这里有着可遇不可求的独特位置,寸金寸土,人流如织,紧邻横贯市区东西的主干道,对面是市区最早建成的金鹿公园。竞拍买下后,楼房需要过户到自己名下,才能成为真正个人的房产。过户要经过很多麻烦手续,需要一件一件办,你找东问西,跑上跑下,遭遇了多少白眼啊,但你一一坦然面对,化险为夷。以后,咱家陆陆续续添置几处房屋。搬家装修,本应是属男子汉的事情。然而,你也不声不响,默默地全部办理下来,没有留下任何尾巴。
现在,咱的书店已有一定规模,仅仅书架,大大小小就有200个之多。这些书架都是我们因陋就简、化繁为易汇集而成的。还记得2004年的时候,北京市开始进行大规模建设,拆除了许多旧房屋,处理了不少旧货,其中就有大量的书架,邻近的县城里有售,咱俩一次次地去了解考察,最终买下了许多,一车又一车运回来,装扮了书店。我们创业多么艰苦啊,能省就省,集腋成裘,才有了今天的规模:30年前的小小一爿书屋,已变成了巍巍书店大楼,巍峨、挺拔、高大,气宇轩昂,三层营业大厅,5万余种图书,装满200余个书架。整个店堂幽雅明亮,异彩纷呈,多而不乱,厚重悠远。倚墙而立的满架图书气势非凡,蔚为壮观。中央平台上的图书错落有致,高雅整洁。空中悬挂的导购牌灿然亮丽,清晰醒目。读者选书一目了然,简捷方便。书店员工彬彬有礼,以诚待客。咱们的书店已成为一个站得住、立得稳、走得远的品牌书店,以其幽幽的芬芳、淡淡的书香,默默地装扮着小城、温暖着小城……
2018年春节,是咱的书店走过30年的大喜日子,我贴出了第30副书店春联——一副特制的龙门对长联:
回眸三十年,情有独钟、孜孜矻矻,虽不嗔不怪,不急不躁,曾经几多赤橙黄绿、青蓝紫黑,斯人渐垂垂老矣,一爿小店领一方文化;
弹指一挥间,心无旁骛、坦坦荡荡,也有潮有汐,有梦有诗,饱尝半生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吾家亦盈盈足焉,满腔情怀成满城书香。
今天,我站在咱的巍巍书店前,由衷地说:老伴,张玉琢,我的爱人,请接受一个书虫的深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