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陈小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期刊《森林防火》编辑部
【摘 要】新冠疫情期间,学术期刊办刊遇到一些问题。期刊管理部门应出台或完善相关应急政策,牵头推进赋予纸质刊与网络刊同等效力的工作。期刊编辑部应科学处理延期出刊等问题;以抗击疫情、全面认识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为契机,做出有影响力、助推问题解决的选题策划;利用专业资源、专业知识、专业媒介、专业人才等向大众科普与疫情有关的知识,澄清是非,击退谣言;与数字出版平台有效对接,缩短内容上网时间,促成论文成果及时传播。
【关键词】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术期刊;疫情;网络出版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截至2020年3月18日9点50分,国内累计确诊病例81151例,累计死亡3242人[1]。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委员会于日内瓦时问2020年1月30口召开会议,宣布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2]。由于疫情来势凶猛,在未得到彻底控制之前,为了有效防止病毒的人传人,国家延长了春节假期,大、中、小学亦由齐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疫情延迟开学,机关事业单位尽量采取不见面的网上办公方式,必须复工复产的企业要履行报批乎续、落实防疫责任,许多非生产、生活、防疫必须的企业在疫情未见明显拐点之前不得擅自复工复产。在此情形下,学术期刊的办刊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要尽量减少疫情对办刊的负面影响,就必须认真审视产生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抓住其中潜在的机遇,及时改进办刊思路。
一、期刊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政策
学术期刊的刊期有季刊、双月刊、月刊等。由于疫情期问不少企事业单位延期复工复产,特别是印刷厂复工困难,必然导致期刊延期出刊,此时前往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办理增刊、专刊、特殊选题申报等事宜一也受影响。建议期刊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在遇到诸如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时可以获得免责事项,或者以文件形式明示期刊出版单位可以在规定范围内自主处理延期出刊、多期合刊等办刊事宜。在此次疫情中,江苏省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通过特定的工作QQ群发布公告,请需要延期出刊或出合刊的单位发送专门信息报备。然而,这毕竟是权宜之计,是一种非正式承诺,不具备长久的法律效力,也难以对后续发生的类似情况起指导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往需要见面签办的事情,现在完全可以通过完善程序,走网上签办之路,而期刊管理部门只要配备或更新相关办公软硬件就能实现这一目标。此外,以应对此次突发事件为契机,期刊管理部门要择机出台相关文件,赋予学术期刊的纸质版与网络版同等效力;负责职称评审、项目申请与结题、科研奖励等工作的机构要逐步增加对学术期刊网络版的认可度,在管理与操作层面形成学术期刊网络版等同于纸质版的共识,协同推进办刊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二、编辑部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问题
(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冠疫情对学术期刊最直接的影响是使一些期刊无法按时出刊。作者、读者不能及时拿到刊物,虽然是特殊时期,但编辑部仍然担心声誉受到影响。对于没有开辟网络首发渠道的刊物来说,晚出刊就意味着可能丧失部分时效性强的学术成果的首发权,意味着可能因此错过被引用的机会,间接削弱刊物影响力。鉴于此,编辑部首先要人性化地安抚作者,尽量讲清延期出刊的原因,争取作者的谅解。最好以编辑部的名义发电子邮件给已录稿件的作者,承诺刊发的具体期次,如要改出合刊,应征得作者的首肯;寄送样刊时应一并附上编辑部的致歉信,以示对作者的尊重。对于订阅期刊的读者,如有联系电话,编辑部要逐个通知延期出刊或出合刊事宜,或者通过QQ、微信等方式告知并表示歉意。有条件的编辑部可以考虑在读者续订时给予一定折扣或相应的刊物赠送,以保住或争取更多读者。从长远考虑,编辑部在稿源充足的前提下,第一要尽量前移出版日期,如月刊放在月初出版,季刊放在季初出版;第二要充分利用现代办公系统,优化收稿、审稿、校对、出版流程,让出版工作既可以见面完成,也能在网上完成;第三要在保证网络优先出版重要稿件的同时,全刊一经定稿就同步进行网络出版,这样做短时间内可能会影响纸质版的发行,但从缩短出版时滞、提升刊物影响力及学术期刊发展等方面考虑,是值得的。
(二)以抗击疫情为契机,开展有影响力的选题策划
国内发端于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影响行业的重大突发事件往往成为行业科技期刊的主要选题方向之一[3]。2003年春季我国暴发了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称非典型肺炎),对于这个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解放军医学杂志》的编辑敏锐地觉察到事件的严重性并迅速做出反应,在国内较早地报道了有关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成果,读者反应强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4]。在SARS事件中,学者分别从公共卫生事件、病理病原、法律制度、经济运行、旅游环境、公民保障、危机管理、信息公开、慈善捐赠、地理信息、传媒报道、图书馆服务、气象学关联等方面进行了学术研究或探讨[5-16]。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比SARS事件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更深、范围更广,针对疫情开展多维度研究是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是尽快结束疫情、恢复社会秩序、维护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疫情还在进行中,关联的学术研究已经开展并有成果见诸报刊,如有关疾病对制造业智能化、人民币汇率影响等方面的研究[17-20]。
为了尽快控制并消灭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和各级政府动用了封城、中心城区交通管制、小区封闭式管理等非常举措,集中调用军民优质医疗资源前往湖北,用军队运输机调运急需物资,临时征用宾馆酒店、学校、体育场馆并将其改建成接收病人的医疗场所,指导各类非必需品生产企业延期复工复产,各类人员聚集型商业场所暂停营业,所有大、中、小学延期开学......这一系列应急措施的实施必然对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学术期刊可以站在学科或专业的角度,挖掘符合自身的选题,精心策划,向相关专家学者约稿。虽然选题组稿的方向既涉及自然科学领域也涉及社会科学领域,既包含理论探索也包括实践经验总结,但相关研究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构成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以选题组稿的机遇并非长久存在,而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想要抓住机遇,科学开展选题策划,编辑人员必须有强大的执行力、足够的学术敏感、丰厚的学科素养和较强的编辑能力。
2020年2月14日的社科学术圈订阅号整理了20份正在进行重大疫情征文的学术期刊,并列出了征文主题、选题要求和投稿方式。例如:《求索》的征文主题是“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重大疫情与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研究”;《新闻与传播评论》的主题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播应对与反思”;《贵州社会科学》的主题是“抗击新型肺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野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机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的主题是“疫情应对及疫后重建法律问题”;《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主题为“应急危机管理与中国的制度优势”。这说明已有学术期刊先行一步,正在针对此次疫情开展多方向的选题策划,扛起了把抗击疫情的社会、科学实践转化成理论成果并用以指导实际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库服务的历史责任。
江苏省负责期刊出版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工作群里鼓励各期刊出版单位面对疫情,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优势,用好手上的出版资源,积极开展有关疫情宣传工作的选题策划,为抗击疫情助力。具体内容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期刊出版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快速应对,主动作为,及时在刊物或其所办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或转载权威信息,加强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加强抗击疫情公益宣传广告发布,有针对性地回应群众关切,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省局拟将各期刊出版单位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工作情况作为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内容并纳入加分事项。“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在其公众号上发布《长三角医学期刊抗击疫情案例征集函》后,《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立即响应,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和选题方向进行广泛调研,同时通过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多方联络专家,探讨选题方向,得到国内多家三甲综合性医院呼吸内科、重症医科、病毒科、流行病科及预防医学等抗疫一线医生和学者的大力支持。这显然是一种邀约、联合式的选题策划,意在展示科技期刊界的宣传责任、担当精神。
(三)利用微信公众号或网站开展疫情相关专业知识科普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况下,QQ、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纷纷通过发布疫情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增加浏览量,提高曝光度。于是,各种令人难辨真假的防疫招术满天飞,甚至有不法分子趁机贩卖所谓的治疗神药和祖传秘方,通过兜售假冒伪劣产品牟取暴利。普通民众缺乏专业认知和信息甄别能力,加上对新冠肺炎的恐慌,容易上当受骗。学术期刊特别是医学类学术期刊要充分发挥其微信公众号或网站的科普宣传功能,替政府分忧,充当民众穿越恐慌和辨识谣言的“摆渡人”。编辑人员要利用专业知识和对信息的敏锐察觉能力,对相关论文中有普及价值的信息内容进行二次加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以老少皆宜的科普短文的形式传播。亦可请论文作者或学科专家就疫情有关问题在微信公众号或网站上进行现场解答,或者预先征集一些关注度高的疫情问题,约请专家解答后制作成短视频进行传播。总之,学术期刊要挖掘自身的专业传播和人才储备潜能,将高深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起到正本清源、稳定人心的作用。笔者认为这是学术期刊将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刊物的知名度。
(四)与数字出版平台有效对接,缩短内容上网时间
目前,多数学术期刊与CNKI、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数字出版平台签订了独家或多家网络出版协议。考虑到学术期刊有纸质刊发行或自办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论文的情况,编辑部在做完纸质刊后,往往会隔一段时间才把电子版发给数字出版平台。这样做的结果是,众多通过数字出版平台检索学术论文的读者无法及时查阅相关研究成果,使得成果的被引用滞后,既不利于及时广泛传播,也不利于提升期刊影响力。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既给学术期刊的出版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期刊编辑部要根据学术期刊出版的发展趋势,权衡利弊,认真研究并细化与数字出版平台签订的出版协议,在争取应得利益的前提下尽早将每期刊物的电子版传送上网。某些数字出版平台负责接收电子版期刊的工作人员经常变动,导致编辑部不能及时找到接收方。针对此问题,编辑部要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数字出版平台总部及负责人,数字出版平台总部要建立直通编辑部的催收或提醒机制,特别是双方要及时通告负责传送、接受期刊电子版人员变动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另外,建议数字出版平台在与编辑部签订收录协议后,在出版平台上为每本刊物的电子版收录设立专门接口,这样编辑部就能通过身份验证及时将刊物的电子版上传,减少双方人为交接时产生的出版时滞。
三、讨论与结论
学术期刊的办刊既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也肩负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新冠肺炎疫情既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运行轨迹,也给学术期刊的办刊提出了前所未遇的问题。期刊管理部门要结合此次疫情中遇到的办刊情况,预见性地为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的办刊完善政策法规,为纸质刊与网络刊同等效力的获取铺平政策之路。认真分析诸如延期复工复产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和阻击疫情需要解决的病毒来源、治疗药物、人员隔离、资源供给等难题,以及交通管控、社会治理等方式发生急剧改变对经济发展和民众心理的潜在影响等问题,编辑部在选题策划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一系列亟待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和迫切需要提供给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路线或方案。同时,编辑部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资源、专业知识、专业人才等为民众提供与疫情有关的可信的科普宣传。疫情的接触性传播促使办刊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办公,进而设计高效合理的选题、组稿、审稿、校对、出版流程。由疫情导致的暂时的出刊困难,倒逼办刊人采取措施完善与数字出版平台的对接,缩短从期刊定版到网络出版之间的时差,为更好地扩大期刊影响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动态[EB/OL].(2020-03-18),2020-03-24].https://ncvv.dxy.cn/ncovh5/view/pneumonia?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PHEIC[EB/OL].(2020-01-31),2020-03-24].http://wgy.people.com.cn/11/2020/0131//1002-31565617.html.
[3]陈小华.论行业科技期刊的几种选题组稿策略一一以《森林防火》杂志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1):109-111.
[4]曾星,李恩江.从SARS论文的组稿看编辑的信息意识[J].编辑学报,2004(3):119-221.
[5]许建阳,刘建涛."非典"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3(6):15-16.
[6]赵景民,周光德,孙艳玲,等.1例地方非典型肺炎病例病理及病原学发现[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5):379-382,478.
[7]龙宗智.关于隔离措施的法律制度亟待完善[J].法学,2003(6):35-40.
[8]石培华,张吉林,彭德成,等."非典"后的旅游经济重建与风险管理[J].旅游学刊,2003(4):8-11.
[9]徐勇.农民流动、SARS与公民保障网络[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4-29.
[10]王乐夫,马骏,郭正林.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体制:以非典型肺炎事件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03(7):23-27.
[11]刘蕊娟.从"非典"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与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23-25,44.
[12]李芹.SARS危机中慈善捐赠的特点与动机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4(2):55-59.
[13]刘纪远,钟耳顺,庄大方,等.SARS控制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遥感学报,2003(5):337-344.
[14]杨明.导向•时效•深度——从“非典”报道看央视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组织实施[J].中央广播电视学刊,2003(7):6-8.
[15]杨继贤.从非典型肺炎事件看图书馆的危机管理和服务工作: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的经验[J].图书情报工作,2003(9):11-13.
[16]陈正洪,叶殿秀,杨宏青,等.中国各地SARS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气象,2004(2):42-45.
[17]石岩,部贺,赵亮,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与风寒湿疫[EB/OL].(2020-02-11)[2020-0324].http://kns.cnki.nemkcms/detail/21.1546.R.20200211.0907.002.htmi.
[18]张炜,吴银根,张惠勇,等.《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解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3):1-4.
[19]黄培.新冠肺炎将对中国制造业智能化产生深刻影响[N].中国工业报,2020-02-12(4).
[20]管涛.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阶段性冲击[N].第一财经日报,2020-02-03(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