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邂逅笔墨间灵动雅韵 《兰亭序(绘本版)》

2020-06-1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吴菲
  王羲之是中国伟大的书法家,史称“书圣”。他的代表作《兰亭序》不仅文章清丽,书法更是“尽善尽美”。后人评价他的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资自然,理隐而意厚”。那么,该如何用绘本的形式来展现《兰亭序》的内容,又该如何表达王羲之飘逸遒劲、浑然天成又饱含意韵的书法呢?

  在翻看资料时,我看到了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断》中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在他看来,王羲之的书法能如此出神入化,恐怕是造化发灵的缘故。这句话启发了我,也使我陷入了思索:天地万物间,什么东西既能飘逸又能遒劲,还能千变万化?除了水之外,我没有想到第二个答案。

  “水”存于天地之间,是奔腾的惊涛骇浪,也是润物无声的绵绵细雨。绘本的第一段,既是在描绘水的各种形态,其实也是在映射王羲之书法的丰富性。而天地万物中,水最是潇洒恣意,也像极了率性自然的魏晋风度。

  同时,为了表达王羲之书法“理隐而意厚”的特点,我也在那段历史中插入了自己的想象,即王羲之在写帖时,其实回想了自己的一生。就在他沉浸在回忆中起笔挥毫时,他与造化之灵“水”再度相遇,共同创造了流传千古的《兰亭序》。在这个故事中,王羲之参透了天地间个人的渺小,将自己融进了历史的沧浪大河之中,而水也有感于王羲之的人生,化为水墨,拥有了另一种永恒的生命,实现了真正的天人合一。

  在历史现实中,王羲之所处的东晋正是这样一个追求内心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时代。与前代相比,魏晋时期的人们冲破了经学的束缚,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肯定人和自然的独立价值和意义。可以说,这个“水”与王羲之对望的故事,正是魏晋风貌的一种折射。

  2018年到2020年,这个绘本的文字部分就经历了十几次修改。为了保证故事的严谨,我查阅了很多关于王羲之生平和魏晋风貌的资料。例如,为了确定魏晋时代的“流觞曲水”到底用的是什么杯子,我在查阅论文和考古资料后还询问了相关老师,最终确定是双耳的椭圆形器具,这些史实也都一一展现在画面和文字中。

  最后,谢谢叶露盈对故事节奏、角色塑造、画面语言的中肯建议,在和她一次次的讨论中,文字部分才有了现在的样子。而她飘逸的画风、瑰丽的想象也完美地演绎了这个故事,特别是她将“水”画成了一名女性的模样,使得整个故事顿时鲜活了起来。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重新演绎的故事,邂逅1600多年前那飘逸笔墨间的魏晋之灵。

  (《兰亭序(绘本版)》 叶露盈 绘 吴菲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4月出版)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