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端午不仅是一个石榴开花的时节,一个杨梅红了的时节,一个麦子飘香的时节,更是一个承载着中国人深厚传统文化、家国情怀和传统价值观的节日。如今的端午既是传统节日,也是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关于端午的书籍在传承历史的同时,也赋予当下生活温度。
在心中种下民族根脉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在《节日里的中国:端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这套绘本中,不仅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还通过古老的仪式织就了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如插艾草、挂菖蒲、赛龙舟、饮雄黄、包粽子、佩香囊、结五色绳等,让读者从这传承千年的文化中获得滋养。
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洪奔介绍了出版此套图书的初衷,即在世界文化大融汇的今天,中国人要守住自己的身份,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屈原所代表的文化精神。“通过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民俗节日中,让人们在端午这个特定的节日中回归传统,让悠久的文化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得以延续更新。而为了这种延续和更新,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对孩子们进行中国节日文化的启蒙和熏陶,这也是编写此书的初衷。”
《节日里的中国:端午》由一本绘本、一本亲子阅读书、一本游戏书组成,通过读、学、玩三个维度来充分而立体地展示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我们试图通过这样一套普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绘本,让孩子们了解并喜爱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而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以及其背后所体现的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最终成为一个深深为自己文化出身而自豪的中国人。”洪奔说。
为端午披上当代温情
现在的年轻人还过传统节日吗?又到一年端午时,他们还记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吗?《小艾的端午节》(中国中福会出版社)或许能够唤起读者的回忆。它是一本描绘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图画书,用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述说着端午节的习俗,真实再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风土人情,让孩子在阅读中自然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说,恬淡宁静的江南古镇,古老水乡特有的端午风情,不仅让书中主人公小艾流连忘返,更让每个打开这本书的读者深深沉浸在太婆包的粽子香气中,产生无限的回忆、思念、向往、祝福……
一个好故事往往是吸引读者的关键。这本图画书用温暖的色彩、细腻的笔触,以及水墨画中散点透视的构图方式,讲述了一个饱含温情的端午节故事。尤其是故事中,小艾和妈妈的外婆——太婆之间,从害羞到亲密,从陌生到不舍的情节,展现了中国人含蓄内敛又感人至深的亲情。
《小艾的端午节》责任编辑卢漪表示,该书有意将节日里的礼仪和风俗隐含在画面中,成为故事的背景色。在她看来,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孕育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小艾的端午节》正是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描写,生动地反映出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家庭和生活状态。
卢漪希望,能够将中国人的细腻情感通过图书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虽然我们能给予孩子的鼓励和力量是有限的,但有一件东西,它能给孩子永久的慰藉,给予他们纯净的心态,帮助他们建立对人和自然的信心,那就是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图画书。通过阅读,孩子看到、体会到传统文化中孕育而出的精神文化,把爱和美读进心里,最终成为一个有自信、认同本民族文化的人。”
以《节日里的中国:端午》《小艾的端午节》为代表的图书,唤起的是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尊重与喜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主任白旭旻认为,对传统文化,要多一点了解、多一点尊重。“出版人、媒体人有责任多为传统文化做点事,树立中国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同时他也表示,人们对于传统节日态度也要放得轻松一些,比如对于很多年轻人喜欢说“端午节快乐”这件事,就要抱有一个开放的态度:快乐就好,不要拘谨。节日流变,从俗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