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的墨迹》苏北著/安徽文艺出版社2020年1月版/52.00元
关键词 散文写作 生活见闻 审美格调
当下,散文不能说是式微,但值得一读的优秀散文确实不多。一些内容虚假、风格矫饰的“鸡汤文”大行其道;有些叙事散文又多着笔于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有了小说的痕迹。文学发展到当代,文体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散文之于其他文体,则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更强的抒情性。作家苏北是活跃在文坛上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就恰如其分地发挥了散文文体的优越性。苏北的散文叙事抒情兼长,结构自由、长短得宜,具有一种传统散文写作的韵味。
苏北散文的韵味源于承继自京派的审美格调,词句中有着冲淡平和的质感,质朴、恬静,充满人情之美。苏北的散文角度平实,没有宏大的叙事,题材多为生活见闻、人生往事、读书心得和师友往来。人间冷暖、市井风物,苏北不急不徐,娓娓道来,他在匆忙的城市生活中自得其乐,却让读者觉得人生如此甚好。苏北的散文集《呼吸的墨迹》近期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苏北作品精品集”的第5本。《呼吸的墨迹》分5辑收录了苏北近年来创作并发表于知名刊物的散文60余篇,文字清新,笔调温暖,读来颇为可亲。
苏北散文抒情绝不煽情,作家下笔克制,不卖弄技巧,只是平静地描述着生活的细节。他写自己童年时的淘气,偷桃子被蜇得浑身刺痒,看热闹被砖头误伤,骑自行车误伤老太太赔了20个鸡蛋……一个调皮的乡镇少年的形象活泼泼地跃然纸上。待到他写母亲的勤劳隐忍、父亲的倔强刚强、妻子的善良淳朴、女儿的稚气爱娇,字里行间又浸润着温情。写父亲买了一块墓地,笔下写的都是细节琐事,细节里看见的却是父母子女间的爱护和眷恋。写送女儿去大学报到,蹲在寝室阳台的推拉门间用木片一点一点将卡在门缝里的灰屑挑出来,调侃自己“越挑越有劲”“成绩斐然”,这“越挑越有劲”中却是对女儿初次离家的不舍。写妻子通过职称考试后的喜悦,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使不完的劲”,字字句句都能读出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欣赏和爱意。写与朋友南宋的交往经过,厦门的相识、北京的相知,同样对书的痴迷对文学的热爱,伴随着一声“苏北大哥,吃饭啰”,一个清清朗朗的文人就这样笑眯眯地站在你面前了。苏北笔下还有城市的道路,家门口生意人的既质朴又狡黠,卤菜店里红亮亮的鸭子,公园里追逐奔跑的小狗,春季的一杯新茶,他乡的一顿饱饭……虽不动声色,却能让读者体会到他对生活满怀的善意。从苏北的散文里,可以读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充满温情地面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正是这样对生活细节的描述,没有对技巧的执着和卖弄,使得苏北的散文特别平易近人。读苏北散文,总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散文写作是件平常而又简单的事情。可真要提笔开写,却又困难重重,只能心里暗笑:“又上了苏北的当。”正如我现在这样。殊不知,这样看似简单平淡的文字里又有着苏北多少年笔耕不辍的努力呢?
时下年轻人流行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人间不值得。”生活确实琐碎,却也不必将眼前的岁月贬低为“苟且”;人间的奋斗确实艰辛,如此沮丧却也大可不必。所幸很多作家正如苏北一样用他们的作品,身体力行地表明:眼前岁月大有乾坤,人间值得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