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像李子柒那样,回乡野过诗意生活

2020-06-19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王琳

《生态乡村》萧淑贞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4月版/42.00元

  关键词 乡村生活 生态文明建设

  李子柒,这个火遍全网的四川姑娘,把日子过得像诗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菜、烧柴、做衣服、扎院墙,一方小院子,春天百花齐放、夏天虫鸣如歌、秋天收获满满、冬天围炉而坐……世界变得简单纯粹,这大概就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生活。

  向往的生活不一定能成真,它承载着我们内心的一种寄托:远离城市的喧嚣,去往山野中偷得浮生闲。在憧憬完诗和远方之后,大部分人还是会回到眼前的苟且。可是,真的有人把向往的生活过成了现实。

  四川成都明月村,依托始于隋唐的4口老窑,启动了一系列的文创项目,吸引金凤凰,成为了“明月国际陶艺村”。村里保存了陶艺、染织、制茶等传统的手工艺;明月村的新村民有80后陶艺家、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主持人、设计师、建筑师;明月村的民宿也远近闻名,85后设计师的作品获得了UED“全国最美民宿奖”。无论是新村民、原住民还是游客,都会感受到这里是环境自然生态友好、产业可持续发展、人文关系舒展、村民友善喜悦,与外界友好连接的地方。不管是了不起的人,还是普通人,他们大大小小的理想和愿望在这里都可以实现。明月村的建设力量主要是年轻人,他们以不同于前辈的姿态出现在乡村建设的领域。他们从生活出发,到乡村寻找“理想的生活”,他们信奉“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了,乡村自然就好了”的理念,这使得他们以自然、轻松的态度去融入、享受乡村生活。

  浙江胥岭村,引入推广和践行生态村理念的社会企业,打造传统村落的典范。在村里创建了“小而美”的自然学校,以酵素、垃圾分类和有机农耕等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的生活方式和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孩子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一体、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整个村子就是最大的教室,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晴耕雨读、秋收冬藏,回复乡村日常生活的本来面目。在全球化文化视野下,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重建传统文化脉络。

  贵州洋洞村,黔东南传统农耕文明牛耕方式保存最完整的村落,被誉为“最后的牛耕部落”,2011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里运用有机的种子、有机的劳动方式,把中华传统农耕方式的生态价值与“守农有牛”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打造了中国有机第一镇,使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农耕文明得以保存。洋洞各个村寨的路上,看不到一片纸屑、一个塑料袋;每家每户坚持传统的牛耕方式,不打农药不用化肥;距离稻田不远的山坡上,错落着村寨的木屋民宿,看青山隐隐、炊烟袅袅、流水潺潺、鸟叫蝉鸣,体会天人合一的悠然。

  ……

  这些美好的故事都来自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生态乡村》一书。该书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讲述乡村的故事,精心选取了10个乡村文明复兴的典型案例,既有富庶的江浙村落的断腕转型,也有北方“空心村”的活化再生;既有贵州世外桃源农耕文明的传承,也有青藏高原上牧民对生态保护的坚守……翻开这本书,展现给我们的是与想象中不同的乡村,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现生态新农村建设的不同路径,探讨生态文明视野下乡村建设的模式,如何平衡地处理文化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些乡村振兴的故事,虽然尚未形成主流,但代表着并为我们指引着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向往的生活,有人在为之努力并且真的实现了。

  城市与乡村是人类文明的两极。城市解决了人类的发展问题,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高效的物质财富,而乡村是人类生存的根基,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应该是城市和乡村的均衡发展。单极城市的高速发展,被资本与市场刺激的消费欲望高涨的城市文明,是一种远离自然缺乏信仰的高能耗、高消费的文明。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低成本追赶西方现代化的时代已经结束,当前的世界局势正在倒逼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条现代化之路,需要从乡村文明的复兴开始。乡村文明的复兴,是对当代世界城市和乡村两极文明失衡矫正的需要,在乡村文明复兴中重构乡村和城市的均衡关系。

  许多有理想有情怀的人,正在这条路上努力探索。《生态乡村》的主编张孝德博士,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公共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叶培红博士,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秘书长;萧淑贞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还有许许多多的先行者。他们致力于农村问题的研究,致力于新型乡村建设的探索。“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从2014年起已经举办了5届,每届论坛都推出10个乡村文明复兴的典型案例,都是这些先行者们多年追踪、研究的乡村复兴故事。分享这些迈向新时代、创造新生活的振兴乡村故事,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初衷。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