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编辑阅读能力修炼“三要”

2020-06-19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肖玲玲
  图书编辑常自称“做书的”,做书的很多都是爱书人、读书人。阅读对编辑而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只有长年累月地爱书和读书,才能修炼出一个编辑的能力、眼界和品位。编辑的阅读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工作的?编辑应该如何优化自己的读物,提升业务能力?

  阅读要有广度

  收到一部书稿,要评估它的价值,给作者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是编辑日常工作中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环节,也是创意环节之一。编辑评估书稿、对图书产品进行整体设计的能力从何而来,是从一页页地改错别字、改病句中来的吗?当然不是。

  笔者认为,编辑只有厚积才、学、识,到达眼光好、品位高、判断准的境界,才能保证手中图书产品的品质。而实现这一目标,深而广的阅读是必需的。我们不能想象一个连洛克、蒙台梭利、阿德勒都没读过的编辑能做好家庭教育书,因为大量的家庭教育书稿中都会提到这些大师的理论和方法。

  但是,只读自己主攻图书门类的经典著作就够了吗?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跨门类阅读,不光要在小门类之间跨越,而且要在大门类之间比如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之间适当跨越。作者很有可能跨专业领域写作。比如,一个爱好文学史学的建筑学教授想写一本关于少年读《资治通鉴》的书,一个蒙台梭利研究专家、教育家、诗歌爱好者要出版一部儿童教育诗集,他们这些想法要实现,可能需要编辑去激发、去肯定、去点燃。只有编辑懂行,才能获得作者的信任。

  阅读要有选择

  多阅读,有选择地阅读,才能打牢编辑业务能力的基础。阅读有时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选择读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公认的经典,取法乎上。

  笔者就体验过,在工作中突然收到一个新门类的稿件,除了能判断它的文字流畅度,根本无法判断它在市场上的价值,观点和思想到底有没有独创性,呈现方式是不是目标读者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要做出正确的评估,一定要找该门类的经典著作和当下的畅销书去阅读,多方比较,深入思考,否则任何决定都是拍脑门。

  多阅读,才能保证编辑的眼光长期在线,保证多数时间都有清醒的判断力。

  阅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视角,当通过不同视角去审视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时候,我们的认知常会变得更客观,“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以文学作品为例,跨越时空,走近那些伟大作家,聆听他们在伟大作品里写下的人生智慧。我觉得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就是在《红楼梦》《安徒生童话》等作品的熏陶下建立起来的。对于笔者这样一个家庭教育图书编辑来说,阅读文学作品似乎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在与一些人文素养深厚的学者沟通的时候,我就发现“平时最没用”的知识却派上大用场了,常常聊出了共同爱好,这难道不是维护稳定作者的一个好办法吗?

  阅读要有方法

  阅读一定要讲方法,“学而不思则罔”,读而不思、不精读,常常意味着白读了,到最后记忆中连半点儿痕迹都没有了。

  因此,阅读时一定要重视效果。即便是读一部小说,也不要只是读故事。初读时为情节所吸引,觉得某处构思、某处文字妙不可言,但合上书后,要想完整清晰地描述这本书讲了什么,特点是什么,这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需要花更多时间整理思路,思考相关问题。

  笔者适应遗忘规律的一个方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做批注,读完后写心得体会,并且力求写得全面。

  观千剑而后识器。要做好一个编辑,精读经典是第一位的,其次也要多泛读各个领域的畅销书,以编辑的视角去探究它畅销的原因和读者的心理。总之,是要在丰富的阅读中提升眼光、品位,以及对书稿的判断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