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

2020-06-18 来源:《中国血液净化》
  【作 者】韦洮、李超、王洋、张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科技期刊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中国血液净化》杂志为例,从办刊方向、数字平台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如何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人才培养,在发挥专业性、权威性优势的基础上,保持内容的多样化及高品质,实现融媒体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科技期刊;新时代;融媒体;人才培养

  学术期刊是广大科学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的媒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载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术期刊既面临新技术带来的挑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介质和传播方式不断涌现,出版的模式和形态也随之发生日新月异的改变。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是每个期刊面临的问题。

  1 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传播科研新成果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载体和驱动力量,在人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引领作用十分重要,主要报道各专业领域重要的研究学术成果,刊登方向性、综合性文章等,是刊载前沿科技信息的主要专业媒介,因此在选题及刊载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报刊出版工作的法律法规,在工作质量上下功夫、同时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大。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期刊及网络内容建设,规范数字资源的利用,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贡献。

  2 融媒体时代充分应用数字平台、提升期刊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术期刊品种数量迅速增长,出版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快速提升,由于数字出版环境下对传统科技期刊的影响,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及经营模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术期刊必须加快实现媒体融合发展和集约化发展,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并重。融媒体是指在信息时代,把广播、电视、杂志、报纸等优势互补的不同媒体进行整合,融合移动传播以便利性决定了传播的有效性、引导性和决定公共治理的有效性,对传统的纸质期刊带来了挑战。努力实现专业学术与大众文化的融合,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大多数期刊面临的挑战[1]。因此自我能力及定位的调整是目前科技期刊首要解决的问题。融媒体不能代替传统的期刊模式,应当以传统期刊为基础,引进新技术、转变观念、打开视野,通过对“互联网+”的深层次探讨,整合内容制作、产业推广。内容做到多样化,实现融媒体发展。拿《中国血液净化》杂志来说,目前的网络化稿件管理系统的应用,加快了稿件周转速度,缩短了出版周期,而且使投稿、审稿信息等更加便于统计和分析。也扩大了投稿作者范围,吸引了更多优秀稿源,提高了刊物的影响力。下一步要对杂志网络版和微信公众号做好选题和内容策划,而不单纯是纸质版的再现,要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精神、客观的尺度将科技期刊的专业优势融入到微信策划中。我们要认识到融合不仅仅是传播手段、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更应是传播理念、思想方式的转变,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去办刊,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2]。多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仍然要发挥专业性、权威性的优势,保持内容的高品质和专业性。在学术成果呈现形式上,除了传统纸刊的学术论文外,可以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动画等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提供互动性强、界面更丰富的数字产品,使学术期刊从单一的纸质媒体转变成全媒体阅读刊物,全方位展现学术论文的内容。如微信平台可以使学术内容科普化,以提高阅读量,要注意图文选题和视频选题的不同,在做短视频时要注意标题要吸引人,内容要实事清楚、看点抓人、现场感强。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使有价值影响力的声音传的更开、更广、更深入。

  3 科技期刊面临的机遇和人才培养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这是其不断壮大的智力支持,也是其引领中国取得胜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智力保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各个领域的人才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传播社会主义学术成果载体的科技期刊,经过多年的办刊积累,很多科技期刊拥有自己独特的学术传统、深厚的学术积淀、丰富的办刊经验,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着难以替代的影响力。学术期刊的人才数量多寡和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大与否的重要指标。对科技期刊本身来讲,编辑质量是期刊质量的保证,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是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的新媒体时代,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要在融媒体时代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编辑不仅要熟悉出版流程,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包括网站架构和维护、数据库、美术加工、检索、多媒体等知识,拥有能综合运用多种媒体介质的能力。但是在现实中诸多不合理的因素,如人事制度、期刊隶属关系、人员编制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缺乏与流失。在国家出台“双一流建设”的政策背景下,这就要求从国家层面来讲呼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期刊编辑人员的持续性及稳定性。出版单位也应当有大格局、大视野,以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建设为目标,拓展及培养高质量的编辑人才。如建立良好有序的工作环境,改善编辑自身发展机会,激发编辑人才的潜能,实行目标管理,健全规章制度、改善硬件措施,根据自身期刊特点办好特色栏目等。在正确预测社会和学术发展的基础上选题,重视编委会建设、发挥专家的作用,从而各方面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传统编辑应当转变观念、打开视野,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树立服务意识及营销意识,把线性的,只关注纸质出版内容物的编辑团队,转变为一个可以进行全面的多媒体创造的团队,建立起一套基于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的新的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媒新体系,数字化时代的编辑部,将成为一个全面整合信息的引擎。

  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传统科技期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科技期刊应认清自身优势,主动融入“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不论期刊内容以何种形式、何种渠道出现在读者面前,学术质量应始终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期刊在本领域学术研究、推动学术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科技期刊借助新媒体手段不断调整自身的编辑模式和出版形式,加强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顺应时代发展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及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宋薇,齐浩,姚庆辉,等.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发展[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07):13-14.

  [2]廖捷.融媒体时代传统科技期刊的定位与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3):23-24.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