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民阅读推广旨在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根据数据显示,农村居民阅读率、数字阅读方式接触率和阅读量与城镇居民相比差异明显,只有深入推广农村全民阅读活动、创作适合农村居民阅读的作品、拓展农村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继续建设和完善数字农家书屋,才能在数字阅读时代让农村全民阅读落地生根。
【关键词】数字阅读;全民阅读;推广
2006年4月,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中国全民阅读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2014年“全民阅读”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制定了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201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提出“推广全民阅读”,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第六次倡导“全民阅读”。
根据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手机网民占网民总体的99.1%。与此同时,根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6.2%。
一、数字阅读时代城乡居民阅读现状
生产力分布的特点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客观上决定了农村在城乡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导致城乡居民阅读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在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上差异明显。
(一)图书阅读率的差异
根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图书、综合阅读率均差异明显。详见表1、表2:
表1 城镇、农村居民图书阅读率情况统计表
2017年 | 2018年 | 两年相较升降情况 | |
城镇居民图书阅读率 | 67.5% | 68.1% | 高0.6个百分点 |
农村居民图书阅读率 | 49.3% | 49.0% | 低0.3个百分点 |
表2 城镇、农村居民综合阅读率情况统计表
2018年 | |
城镇居民综合阅读率 | 87.5% |
农村居民综合阅读率 | 73.0% |
城乡居民综合阅读率差异 | 城镇高出14.5个百分点 |
(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的差异
根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差异较大。
表3 城镇、农村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情况统计表
2017年 | 2018年 | |
城镇居民 | 81.1% | 83.0% |
农村居民 | 63.5% | 68.2% |
城乡差异 | 城镇高出17.6百分点 | 城镇高出14.8百分点 |
二、农村全民阅读活动推广的瓶颈
农村居民的阅读认知、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在数字化阅读时代的浪潮中不断被重塑,农村居民人均阅读量提升有限、深度阅读不足和乡村儿童课外阅读堪忧等问题凸显,真正在农村实现全民阅读还存在一些瓶颈。
(一)农村居民人均阅读量提升有限
根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农村居民电子书阅读量人均为3.23本,高于2017年0.53本;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为3.64本,低于2017年0.29本;纸质报纸人均阅读量为12.85期(份),较2017年的15.12期(份)减少了2.27期(份);纸质期刊人均阅读量1.72期(份),较2017年的2期(份)减少了0.28期(份)。由此来看,纸质阅读形式是限制农村居民人均阅读量提升的首要因素。
(二)农村居民深度阅读不足
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抖音快手……一个“刷”字凸显数字阅读时代的特点。根据《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达7.4亿,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4.6亿人。同时,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农村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7年的63.5%上升了4.7个百分点。浅显化、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形式成为了数字化时代的“新宠”。
(三)乡村儿童课外阅读堪忧
根据《乡村儿童阅读报告》数据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课外阅读资源匮乏,实际课外阅读数量、时间和城市存在较大差异,整体课外阅读现状依然堪忧。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的占比超过74%,受访乡村儿童年均阅读量不足3本的超过36%,受访乡村儿童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的接近20%;89.9%受访儿童父母平时无阅读习惯或只是偶尔读书。
三、农村全民阅读活动推广的途径
只有深入推广农村全民阅读活动、创作适合农村居民阅读的作品、拓展农村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继续建设和完善数字农家书屋,才能让全民阅读在农村落地生根。
(一)深入推广农村全民阅读活动
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校园、进农村,通过“书香农屋”建设,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助力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在推广全民阅读时,应把重心向农村转移和倾斜。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农村居民提供阅读推广服务,通过开展流动服务、阅读指导、读书交流、图书互换、心得共享等活动推广农村全民阅读。根据农村特点配备专业人员,开展面向乡村的阅读指导,特别是要培养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阅读推广人扎根农村,使农村的阅读有人引领、有人组织、有人服务。
(二)创作适合农村居民阅读的作品
以地方戏曲、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切实加大“三农”题材文艺经典作品创作力度,深入挖掘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方略进程中的重大成果、先进事迹、鲜活事例,创作推出一批展示当前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方略重大成就,反映当代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同时建立农村居民阅读需求反馈机制,畅通信息流通渠道和建立配套的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村居民阅读需求,制订适合农村居民阅读作品目录,及时解决用户对经典作品的需求。
(三)拓展农村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
在农村推广全民阅读,需要进一步丰富文化作品,确保纸质和数字文化资源都能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这是在农村推广全民阅读的基础。为了让群众更方便接受推送内容,不仅需要进行纸本图书的推介,更需要大力推动数字资源建设。
(四)继续建设和完善数字农家书屋
依托县级图书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等建设,因地制宜,继续建设和完善数字农家书屋,推动农家书屋与县级图书馆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实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对符合条件的农家书屋升级改造,加强图书馆分馆建设,打通推广农村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让农村居民可以“博览群书”。
参考文献
[1]丁志可,杨毅,程文.新常态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深度挖掘研究——以淮南市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02).
[2]刘敏.我国全民阅读的研究现状与对策[J].当代图书馆,2013(02).
[3]王桂平.“全民阅读”的拓展与公共图书馆的导读使命[J].图书馆杂志,2010(01).
[4]施东丽.论农村公共图书馆的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03).
[5]张文彦.融合视域下全民阅读推广专业化研究[J].中国出版,2018(20).
[6]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8-30].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