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儒林内史》:出版业的职业指南

2020-06-16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歇浦客
  “满纸大实话,一个万花筒”,不是《红楼梦》,是房向东的《儒林内史》(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顾名思义,《儒林内史》似乎是专为“知识分子”或“文人”画像的。这是一本专为出版业人物写照的书,其文本和风格同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那部译名《小城畸人》的文学名著高度相似。

  《儒林内史》描绘了M省出版业生活的心理和气氛。它是个短篇小说集,又介乎长篇和短篇之间。从小编辑熬到大社长的方仁尧是全书的主角,书中轮番出现的人物直接间接都和他有点关系。全书没有宏伟叙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多是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孤芳自赏的“老夫子”,郁结难舒的“吴打杂”,含羞卖嗲的绿茶妹,狷介执拗的谢伏龙,一脸肃穆的“西装先生”……总之,东西中南北,编校印发美;男女老中青,股科处局厅;白专本硕博,生旦净丑末……出版业的各色人等和嘴脸,应有尽有,并不限于“知识分子”或 “文人”。尤其令我佩服的是,书中人物,除了那些厅官级的局座总裁鲜有交往,几乎全部认识。对,那位拿着大学者刘再复来信到处塞给同事看的贾集之,不就是那个把大文豪给他的亲笔回书复印件贴在座右墙上的甄散者老师么?哦,这个处处拆烂污又处处成为“引进人才”的项开梁,立刻就让不断换槽不断升官的诸副社长对上号了。一句话,在我一二十年出版业生涯中,书里的这些人应有尽有,连自己在内。

  在我看来,《儒林内史》之所以值得吹吹,就在于它既然如此真实地再现了为特有环境所塑造的“群体的众生相”(《后记》),所以径可当作传统出版业生态的万花筒来看。书市和荧屏上职场作品多如牛毛,但除了名作家孙颙那部《风眼》,有力度有影响的“出版社故事”还真是少见,以致很多人都弄不清出版社是个什么东东?所以前任出版社社长孙颙写的《风眼》和现任出版社社长房向东写的《儒林内史》,都以其专业上的权威性,足备业外看看热闹。而对于正在考虑加入出版业,或者虽已入职,但感觉还没摸到门径的后浪,也许还可以当作职业指南参考。

  如果有人告诉你出版是“夕阳产业”,乏人问津,千万别信。你只看时代出版社第五次招聘大学生,北大才子、清华美女,纷纷放弃在北京就业,接踵来到,即可想见此中大有发展机会。如何在竞争中上位,揭开“评委”内议的《面试》一篇,可指点迷津。

  一样是出版业,还有春花秋月之分。房向东的《儒林外史》无论海浪社、时代社或其他N社,一概以教辅为压舱石。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