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货币政策与大国兴衰》明明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年11月版/78.00元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全球历史 经济走向
唐太宗李世民得知丞相魏征去世后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是唐太宗痛失谏臣之后的惋惜之言。今天,对于人们而言,读史不仅可以借鉴经验,还可以帮助人们理清思路,穿透认识的迷雾,坚定前进的方向。《全球货币政策与大国兴衰》是一部从货币政策视角出发,讲述大国央行诞生发展、更替兴衰的著作,在这一过程中,无不伴随着刀光剑影、烽火连天、群雄争霸,而只有当一国建立成功独立的央行才能拥有稳定的币值,币值稳定才能凝聚人心,充实国库,调配资源,从而打赢战争。
《全球货币政策与大国兴衰》是一本有深度、有广度、更有温度的好书。正如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所说:“其深度体现在严谨的知识体系、深入的数据挖掘与分析、以及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其广度体现在作者的全球视野,对主要经济体央行所进行的深入透彻的跟踪。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其浓厚的人文情怀融入书中,将货币政策与人文社会发展相结合,使得货币政策不再显得那么僵硬和死板,变得有血有肉也有温度”。笔者在翻阅该书的时候,经常为书中丰富和有趣的货币政策事件与历史人物故事所吸引,且读后能够有所思考和感悟。特别是当读到德国央行和欧央行一章时很有代入感,因为笔者曾到法兰克福参观其金融博物馆,对于德国央行和欧央行的建立有着更为直接和深刻的认识。
综览《全球货币政策与大国兴衰》全书,笔者认为该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雅俗共享。该书既有通俗易懂的历史人文讲解,也有严肃认真的经济研究,无论是否经济金融人士,抑或对经济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可以从中有所斩获。
第二,视野广阔。该书在立足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同时,也关注国际风云变幻。作者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带领读者步入一个多元碰撞的世界,其中既有大国博弈,也有小国风采;既讲述了蒸蒸日上的中国、纵横捭阖的美国,也关注了逆流中艰难前行的日本和欧洲。
第三,有血有肉。该书作者将货币政策与人文社会发展相结合,融入了浓厚的人文社会情怀。例如,或许你听说过北宋的交子和南宋的会子,但你恐怕很难想象皇帝宋孝宗曾为此“十年睡不着觉”;或许你知道国民党的失败乃是由民心向背所决定,但你可能想象不出彼时的货币体系究竟何等混乱;或许你听说过2014年的欧债危机,但你可能不知道欧元区的“结构性缺陷”。该书既用冷静的眼光去还原和剖析历史,同时也穿插历史故事,使得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比如有“铁血宰相”俾斯麦、“欧元先生”杜伊森伯格、“美元总统”格林斯潘等等。
总之,这是一本理性研究思考和人文社会情怀结合得相当好的著作。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货币政策必须立足与实体经济并且与实体经济相互结合,凡是两者结合得比较好的时候,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离危机就不远了。《全球货币政策与大国兴衰》的推出正逢其时,研读货币政策与大国兴衰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时代的脉络和世界的走向,更好地发展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