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2019我国期刊影响力指数排名前5中医药大学学报载文情况分析

2020-06-14 来源:《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作 者】梁葆朱、穆俊霞: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郭亚鑫: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罗炜杰: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

  【摘 要】目的:了解2019我国期刊影响力指数(CI)排名前5的中医药大学学报本年度的载文情况。方法:通过知网检索并下载2019我国CI指数排名前5的中医药大学学报本年度内全部文献,按CI指数进行排序,采用Excel表格将各学报的信息,如页数、发文数、基金论文数、发文地区与机构等录入,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求和。浏览文献,进一步将其分类,了解各家学报栏目特色。结果:《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全年发文量最高,《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次之,《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全年发文量最少;各学报本校及附属医院发文总量均较高,占各学报全部文献的一半以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关于文献研究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献较多,实验研究文献亦较多;《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关于中药研究的文献占比最高,内容也更全面;《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开设有专家论坛、国医大师、数字中医药栏目;《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均以临床研究的文献为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国家级课题占比最高。结论: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各家学报各有特色和专长,对于今后学报的工作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期刊影响力指数(CI);影响因子(IF);载文分析;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指学术界对期刊的品牌及其刊载论文学术价值的认可程度。期刊影响力指数(CI)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它是将学术期刊统计年当年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投射到“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采用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用于对组内期刊进行排序[1]。该指标综合考虑了期刊的历史和近期办刊情况质量和数量等多元因素,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影响因子单一指标评价的局限性,既能反映影响范围的大小,又能反映学术质量的水平[2]。我们通过在知网检索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查找到当年我国CI指数排名前5的中医药大学学报,对其载文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提升期刊质量、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3]。

  1  5种期刊2019年载文数量比较通

  过中国知网出版物检索功能检索并下载2019年我国CI指数排名前5的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在本年度所发表的文献(截止到12月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5种期刊2019年载文情况比较
期刊 期刊影响力指数 影响因子 刊期 可检索到的期数(期) 总页数(页) 每期平均页数(页) 总发文数(篇) 每期平均篇数(篇/期) 篇均页数(篇/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569.410(1) 1.525(3) 单月 9 756 84 124 12.2 6.10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481.746(2) 1.700(1) 双月 6 770 128.33 161 26.83 4.78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430.462(3) 1.433(4) 单月 12 2063 171.92 415 34.67 4.97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386.393(4) 1.571(2) 单月 10 1300 130 279 27.9 4.66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312.904(5) 1.149(5) 双月 6 580 96.67 106 17.7 5.47

  影响因子(IF)反映了期刊刊载的学术成果被同行关注和应用的平均相对程度,相对准确地反映了期刊近期出版工作的成效,是评价期刊编辑部近期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CI指数比IF多考虑了一个指标——总被引频次(TC),TC与办刊历史、发文量等规模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也是期刊品牌和影响力的体现[4]。期刊评价同时考虑IF与TC 2个指标,才能从量和质2个角度更为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期刊的质量[1]。由表1可见,期刊影响力指数排名与影响因子排名关系比较密切。《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全年发文量最高,《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次之,《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全年发文量最少。《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篇均页数最高,表明该刊单篇文章拥有更高的信息量,相对来说文章价值更高。

  2  基金论文比统计

  基金论文是受国家政府部门或各级基金组织提供科研经费开展科学研究项目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所代表的研究领域的科研进展情况[5]。基金项目通常要经过比较严格的评审,选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研究背景和技术手段,以及研究团队的人员构成和研究能力等方面,往往比较有保障。目前,我国期刊评价中基金论文比已经是评价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基金论文比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期刊高质量论文的多少。《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国家级课题占比最高,这可能是其CI指数较高的一个因素。结果见表2。


表2  5种期刊基金论文比统计    [项(%)]
期刊 国家级课题 省级课题 前2项合计 市级课题 其他 全部课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00(80.65) 4(3.23) 101(83.87) 8(6.45) 8(6.45) 117(94.35)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96(59.62) 38(23.60) 134(83.23) 9(5.59) 8(4.97) 151(93.79)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93(22.41) 142(34.22) 235(56.63) 43(0.36) 29(6.99) 307(73.98)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130(46.59) 101(36.20) 231(82.80) 20(7.17) 13(4.66) 264(94.62)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60(56.60) 3(2.83) 63(59.43) 37(34.91) 4(3.77) 104(98.11)

  3  发文地区与机构统计

  省(市)内发文占比《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最高,省(市)外发文占比《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最高,《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次之。各学报本校及附属医院发文总量均较高,占各学报全部文献的一半以上。医学院校发文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最高,《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次之。结果见表3。


表3  发文地区与机构统计    [篇(%)]
期刊 本校发文数 附属医院发文数 前2项合计 省内其他单位发文数 省(市)内发文数 省(市)外发文数 医学院校发文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53(42.74) 8(6.45) 61(49.19) 7(5.65) 68(54.84) 56(45.16) 95(76.61)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58(36.02) 36(22.36) 94(58.39) 17(10.56) 111(68.94) 50(31.06) 95(59.01)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132(31.81) 111(26.75) 243(58.55) 45(10.84) 288(69.40) 127(30.60) 172(41.15)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97(34.77) 32(11.47) 129(46.24) 28(10.04) 157(56.27) 122(43.72) 149(53.41)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39(36.79) 48(45.28) 87(82.08) 10(9.43) 97(91.51) 9(8.49) 45(42.45)

  4  文章类别统计

  将文献按类别分别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发文类别统计    [篇(%)]
期刊 学术探讨 文献研究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 中药其他研究 前面2项合计 针灸与经络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经验传承 数字中医药 综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0(24.19) 13(10.48) 36(29.03) 11(8.87) 47(37.90) 5(4.03) 14(11.29) 0(0.00) 8(6.45) 3(2.4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6(16.15) 0(0.00) 46(28.57) 25(15.53) 71(44.10) 2(1.53) 34(21.12) 10(6.21) 2(1.24) 16(9.94)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18(4.34) 2(0.48) 50(12.05) 30(7.23) 80(19.28) 5(1.20) 216(52.05) 37(8.92) 30(7.23) 28(6.75)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30(10.75) 0(0.00) 57(20.43) 12(4.30) 69(24.73) 8(2.87) 75(26.88) 34(12.19) 30(10.75) 19(6.81)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7(6.60) 0(0.00) 28(26.42) 6(5.66) 35(33.02) 2(1.87) 43(40.57) 0(0.00) 5(4.72) 14(13.21)

  各学报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及重大科研课题,各有特色。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依托优势学科,拥有十几个国家级、省部级的中医药研究平台及研究团队,如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I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医验方评价与转化重点研究室、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等,中药品质与效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建设中,科研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在5种学报里面,《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1-6期关于中药研究的论文占比最多(71篇,占44.10%),内容也更全面,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论文46篇(28.57%),其他研究25篇(15.53%),提出了中药作用研究的最新方法,如中药量丰成分研究、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作用靶点研究以及经典名方研发、中药现代工艺研究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48个,包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药现代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1-9期关于文献研究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论文较多(30篇,24.19%),实验研究的论文亦较多(41篇,占33.06%),包括中药药理实验研究(36篇)和针灸方法实验研究(5篇)。

  201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以临床研究的论文为主,共253篇,占60.96%,其中中医临床研究136篇(32.77%),针灸临床研究80篇(19.28%),名医传承37篇(8.92%)。可能与该学报的论文大多来自医院有关,全部文献中有243篇来自各医院,占58.55%。《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研究的论文亦较多,共51篇,占48.11%,原因类似。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开设有专家论坛及国医大师栏目,2019年1-10期这两个栏目共发文25篇(在统计时根据文章性质分别归入理论探讨和经验传承类别计数),其中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周德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导)以“中医脑病理论与临床实证研究”为专题每期发文,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对于辨治各种神经内科疑难病症的独创性的理论及用药心得公之于众,如痿病、脑小血管病、癫痛、运动障碍疾病、周围神经病、自主神经疾病等,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做出了贡献。数字中医药栏目是该学报的特色栏目,共有文献29篇(10.39%),主要集中于采用关联规则、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用药规律,采用Meta分析研究方药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该校朱文峰教授的证素辨证理论通过证候和证素量表归纳疾病的中医证型,或采用相关分析探讨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的关系,使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数量关系以及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展现研究者学术脉络的流动及变迁,其研究热点与主要方向、研究趋势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等探讨方药的作用机制。其他几种学报也刊登有关于数字中医药的论文,分布在临床研究、名医经验传承等栏日中,数量较少。

  通过对以上5种学报2019年载文情况进行分析,认识到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及重大科研项目,整合校内资源,合理设置栏目,发挥学术引导作用,是推动学报发展的一个方向。山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西)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科技合作基地,现有省部级以上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20个,其中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今后我们将密切关注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进行组稿,促进我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学术交流。

  参考文献:

  [1]伍军红,肖宏,张艳,等.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指标研究[J].编辑学报,2015,27(3):214-218.

  [2]范爱红,梅洁,肖宏,等.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7(6):86-91.

  [3]肖宏,邓景康,伍军红,等.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M].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9.

  [4]伍军红,孙秀坤,孙隽,等.期刊影响力指数与影响因子评价国际期刊的比较研究[J].编辑学报,2017(5):500-504.

  [5]邵晓军,颜志森.“211工程”大学学报的载文量与基金论文比分析[J].编辑学报,2011(9):372-374.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