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办报模式创新研究——以《河北工程大学学报》为例

2020-06-14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作 者】刘胜:河北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

  【摘 要】新形势下的高校校报急需找到新的办报模式,以解决行政化、本位化等诸多弊端。通过绩效管理、受众本位、资源整合等方式,对高校校报办报模式进行改革改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高校校报;办报模式;创新

  当前,网络传媒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一度作为高校校园媒体主导的高校校报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对传统的高校校报办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办报模式的改革创新,重塑高校校报的校园舆论引导力,是当务之急。

  一、管理模式:从行政管理到绩效管理

  长期以来,对行政式管理的依赖使得校报的发展踟蹰不前。一方面,校报编辑部作为高校行政管理链条中的一环,运作依赖于行政拨款,缺乏独立性,在办报思路、稿件组织、新闻策划等方面均受到行政掣肘,很难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另一方面,校报从业者均按照行政工作人员的标准接受考核,业务干好干坏一个样,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导致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进取心,且易产生职业倦怠。

  对此,参考社会媒体的绩效管理办法不失为一条提升校报运作效率的捷径。绩效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并使团队和个人未来绩效得以提高的手段和过程。针对校报的产品——报纸的版面和稿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进行优质优奖、低质惩戒,可谓注意力经济时代媒介创新、强化科学高效管理的必然趋势。

  但高校校报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报纸。它既具有社会报纸的功能,又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必须针对高校校报探索一条合适的、可行的绩效管理模式。近年来,《河北工程大学学报》针对绩效管理做了两个方面的尝试。

  一是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针对总编、主编、编辑部主任、版面编辑等岗位,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明确职权和义务;针对校报出版流程,对策划—组稿—编辑—送审—组版—发排—印刷—发行—上网等九个工作环节各提出具体要求。

  二是针对报纸版面及传播效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建立定期评报制度,为每期报纸版面、稿件分别打分,划分成ABC三档,其中对A档给予一定金额的物质奖励,C档提出批评意见,并对连续两期以上被评为C类的版面编辑、稿件作者停发编辑费和稿费,并扣发责任编辑的相应津贴。

  二、定位模式:从宣传本位到受众本位

  一些高校校报的定位是“党政机关报”,对此定位的拘泥导致校报传播定位为宣传而非新闻:一些校报的出发点一直是“我要让你知道什么”“你应该知道什么”,而不去考虑“你需要知道什么”,并为之奉上信息快餐。这直接导致一些校报只对领导负责,而非对读者负责,报纸版面上充斥领导行踪、会议报道,鲜活的基层动态、创新事例极少看到。因此,转变校报的定位模式,必须从宣传本位改变为受众本位,将受众——也就是最广大的师生员工的需求当作第一要义,这样校报才会赢得越来越多的读者。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增强策划意识。策划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对于一些富有创新性、具备一定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来说,如果仅仅进行动态性的消息报道显然是无法满足受众的“胃口”的。可以通过策划,对之进行全方位的挖掘和报道:通过新闻消息来叙述事件本体;通过评论来表达编辑部或记者对此的认识态度;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深度评析;用通讯的形式来拓宽新闻信息的宽度;通过新闻背景来交代新闻信息的纵深。通过这样立体报道,受众就可以对新闻事实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校报出版周期较长的劣势也一跃成为优势。

  二是牢牢把握“三贴近”的原则。“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于校报来说,贴近实际,就是要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全面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学校提出来的“建设工程特色明显的河北省强校”的奋斗目标,报道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新突破;贴近生活,就是要俯下身子,关注学校发展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创新案例、感动事件,并少一些说教腔,多一些信息量;贴近群众,就是要深入到基层中去,和广大师生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诉求,满足他们的需要。

  三是通过打造校报品牌提升竞争力。校报在校园媒体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对高校这座“新闻富矿”的深入挖掘,校报必能在校园内树立品牌。而品牌又会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校报在校园内的竞争力。为此,必须在打造内部竞争力的同时,增强校报的本体意识,通过形形色色的活动来宣传校报、包装校报,使之成为师生员工可信赖的媒体。

  三、运行模式:从单兵作战到资源整合

  目前,河北工程大学内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包含传统纸媒(校报、各学院出版的院刊、学生社团编印的刊物)、新闻网站(学校新闻网、校报电子版、各学院官网)、校园新媒体、校园广播等多种媒介样式的新闻宣传格局。针对这些资源,如何统筹管理,形成合力,并突出校报的主导地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是成立新闻中心,对校园媒介进行统管。将上述新闻媒介纳入新闻中心的管理范畴,实现从业人员和新闻资源的统一调配,以更有效地联合作战,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目前,河北省内已有多家高校成立了新闻中心,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探索联合办报的新途径。目前,高校各机关单位、各学院自办报刊质量参差不齐,办报人员和经费投入不稳定。对此,有必要由校报牵头,对这些内部报刊进行集中整合,加强专业指导,在提升这些报刊质量的同时也增强校报实力和权威性。在联合办报方面,宁波大学开创了“一报多刊”的先河,将各二级部门自办的刊物作为专刊并入校报,在全国高校校报年会上受到了一致肯定,为其他高校校报提供了借鉴的范本。

  目前,通过有效整合,河北工程大学的新闻媒介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新闻传播合力有效增强,但也存在媒介职能重叠、资源浪费、效率不高的问题,尚有待于进行更加科学的梳理。

  参考文献:

  [1]张爱苗.高校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2):33-36.

  [2]胡美莲.浅析高校校报现状与发展分析[J].艺术科技,2017,30(10):313+315.

  [3]李倩坤.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影响力的构建路径[J].新闻传播,2018,(22):89-90.

  [4]张翠娟.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定位与发展[J].记者摇篮,2018,(11):28-2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