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理大发现》(增订本)胡阿祥、彭安玉主编/齐鲁书社2019年10月版/65.00元
关键词 地理大发现 自然资源 探索精神
于人类而言,地理空间是生存繁衍的基础,人类拓展地理空间、探索地理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地理大发现》(增订本)是一部全面介绍中国地理探索与发现的图书,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胡阿祥教授和江苏省行政学院彭安玉教授主编,由十多位专业人士参与撰稿。《中国地理大发现》初版于2004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版权输出到韩国、我国台湾,总印销量超过3万册。作者在央视系列纪录片《百年地理大发现》及“喜马拉雅”“中国地理大发现”百集音频节目中,通过音像形式对图书主要内容进行了更广泛的传播。应选题策划约请,作者对图书进行了增订,于2019年10月由齐鲁书社重新出版,修正了发现的错谬,新增了书前目录英文版、正文三篇重要文章和书后“增订本后记”等。
《中国地理大发现》(增订本)主要涵盖古往今来中国人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重要发现成果,分为5篇,全面深入地反映了自古及今中国地理发现的主要收获。
第一篇“地理视野的拓展”,以地理大发现的历史为主线,沿着地理发现的历史脉络去看中国历代在几个重大的地理视野拓展事件的起因、成果及影响。从战国时期邹衍的大九州说这一混沌的地理意识开始,有两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班氏父子再通西域,魏晋南北朝及唐朝时期法显、玄奘等高僧西行取经,再到元朝耶律楚材、丘处机及常德跟随蒙古大军远赴西域,明朝郑和船队的七次远航东南亚、南亚乃至东北非。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及与之俱来的中国版图和国家影响力的变化,都已作为历史沉淀融入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并拓展着中国人的地理视野。
第二篇“地理认识的深入”,以实地踏勘探索为主线,既有沈括、徐霞客、王士性等人在游历考察中的记录和研究,也有人们对黄河、长江、淮河等河源的实地探寻,以及中外探险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玛峰等极限挑战中的全新认识,更有人们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天坑”奇遇之后的重大发现。这些发现,彰显了探索精神在深化人们地理认识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
第三篇“揭秘地质与地理现象”,以学理上的辩证推理发现为主线,讲述了长江第一弯及三峡的成因、中国大油田的发现、黄土高原的成因、古老孑遗植物的发现、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发现、罗布泊的成因、“鸣沙”的成因等,从地质和地理两个维度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推理。各种假说的提出、推理及相互辩证的过程精彩纷呈,充分说明了科学的辩证推理对寻求地理现象背后的真正成因是十分必要的。由果推因的推理和对有关问题的辩证分析,既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底,更需要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求真态度。
第四篇“回眸古老的地理世界”,以想象+考证为主线,展现了人们在对帽天山、黄海深处、太湖、西湖、黄河及珍稀动物变迁等地理探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分析、推演、考究、佐证出了在人类诞生之前中国的地理变化,为我们重新认识这片古老的土地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使我们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审视过去、观察现在、展望未来。
历史时期,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较现在种类更多样,数量也更庞大。“白云悠悠,千古依然;鸟兽虫鱼,历尽变迁。”野生珍稀动物几乎都经历了空间分布的变迁,其自身也伴随着历史一起演变进化。书中举了很多野生动物的例子,弄清野生动物活动的空间变迁和食性演变的具体时间及其原因,对当今的生物资源的调查、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一篇“地理发现的未解之谜”,以地理发现中的谜团为主线,围绕徐福东渡、“耶婆提”等历史未解之谜,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我们后来人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探寻,在求知解谜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认识,进而探求并产生新的地理大发现。
该书用扎实丰富的史料、科学规范的考证、真实鲜活的细节,复活了一个个“中国地理大发现”的具体过程,让人感同身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通读全书,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故事,还有人类从古至今为了提高认知水平而永不停息的跋涉与探索。一段段历史让我们有了积累,一次次探索让我们获得发现,一轮轮辩证分析让我们更靠近真理,一次次好奇和想象让我们迸发新的灵感。
如今,中国人的探索和发现正在进入更新、更广阔的空间和领域。南极、北极和珠穆朗玛峰,这些令世人向往的地球三极,都留下了中国人探索的脚印。正是这一次次的探险和发现,推动着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不断进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写,作者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让读者知晓这些地理大发现的来龙去脉,记住这些地理大发现的缔造者,传承他们孜孜不倦、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希望丰富与完善我们自身,从而能奉献我们的心智于广袤无垠、气象万千的中华大地,进而续写“中国地理大发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