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路径

2020-06-11 来源:《科技传播》
  【作 者】黄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大项目出版中心

  【摘 要】当前中国出版业经济效益下滑,贸易逆差也在持续扩大,亟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对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现状与困境进行了分析,在阐述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出版行业的主要矛盾则表现为传统出版业发展模式及产品供给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之美好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行业在规模与品种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国图书出版由1978年的14987种增加到2018年的519250种,增长了33.64倍,极大地改善了改革开放初期文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的发展,过去片面追求出版规模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与新时代大众阅读需求日趋个性化的矛盾日趋凸显,出版行业中无序竞争、粗制滥造以及落后的管理与营销模式令其面临着图书种类虽多,但单品效益差、库存积压严重的境地。因此,中国出版业亟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图书需求。

  1 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状祝

  出版业整体出版数量与经济效益双线下滑。根据Wind资讯数据,2018年全国各类出版物(含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与电子出版物)465.27亿册(份、盒、张),出版数量与2017年相比下降了4.11%。从出版物的结构看,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出版数量分别为100.09、22.92、337.26、2.41、 2.59亿册(份、盒、张),分别占全行业出版总量的21.51%、 4.93%、72.48%、.52%、0.56%,报纸、图书、期刊仍是出版业的三大主要出版物。从各类出版物出版数量的变化看,五类出版物中仅有图书的出版数量仍然保持增长,其余四种出版物的出版数量都较2017年减少,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出版数量分别较2017年下降4.93%、6.96%、5.74%、7.99%。2018年出版物营业收入为3116.28亿元,比2017年的3 179.54亿元下降了1. 99% ; 2018年出版物利润总额为250.74亿元,比2017年的283. 35亿元下降了3.58%。出版物进出口“剪刀差”持续扩大。2018年所有出版物的出口数量为1701.36万册(份、盒、张),较2017年的2178.42万册下降了21. 90% ; 2018年所有出版物的进口数量为4096.86万册〔份、盒、张),较2017年的3269. 16万册增加了25.32%; 2018年所有出版物的出口金额为10 092.61万美元,较2017年的10764.90万美元下降了6. 25% ; 2018年所有出版物的进口金额为74222. 12万美元,较2017年的66 563.22万美元增加T 11.51%。2018年所有出版物进出口贸易逆差64 129.51万美元,贸易逆差比2017年进一步扩大。出版业经济效益下滑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现状提示,中国出版业亟需调结构、去产能、提升有效供给,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

  2 传统出版业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从外部环境看,信息通信技术(OCT)的快速发展,网络新媒体以快捷、方使、高效等优点备受大众的青睐,而且比传统出版物更具价格优势,电子书、电子期刊、数字报纸等新型出版媒体对传统出版物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

  从行业内部看,尽管出版业基本完成了政企分开、转企改制的体制改革,但不少出版企业仍沿袭着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经营模式,出版过程和营销方式过于僵化,体制机制、生产技术缺乏创新,出版业产业链与改制前变化不大,行业落后的运行机制难以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

  3 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深刻理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是探寻出版业实现高质量路径的重要前提。出版企业要以出版优秀作品为导向、以高素质出版人才为支撑、以高效的运营机制为保障、以先进的出版技术为基础、以国际化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

  1)以出版优秀作品为导向

  出版物的质量,不仅是出版企业赖以生存之根本,也是保障国家出版业血统的不二法则。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出版企业通过推出更多优秀的出版物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新形势下出版企业要秉持工匠精神打造优秀出版物[1],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之美好生活需要。

  2)以高素质出版人才为支撑

  优质的人力资源是支撑出版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传统出版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工作思维不够开阔,难以满足新时期出版业信息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工作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出版企业经营业绩不佳,员工收入水平低,不少出版从业人员纷纷转行至其他高收入的行业,出版人才队伍更为凋零。新时期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熟悉出版业务、掌握数字技术、了解市场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出版人才。

  3)以高效顺畅的体制机制为保障

  制度是影响企业全要素效率的重要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高效顺畅的体制机制是出版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尽管几乎全部的出版企业已按规定转制,在经济上与原主管主办单位脱钩,但仍然还保留了不少传统出版行业的运行机制,行业的运行机制比较落后,也不利于员工的创新激励。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以建立更加高效顺畅的体制机制。

  4)以先进的出版技术为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要求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以先进的出版技术为基础。随着ICT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新媒体对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的出版己经难以满足现阶段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要。出版业必须亟需通过技术变革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5)以壮大国际传播能力为使命

  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有助于中国出版物走向世界,增加出版物的出口数量,因而是实现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出版物是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的重要载体,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壮大国际传播能力为使命,更多地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

  4 中国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优化选题结构,打造精品力作

  质量是出版企业的生命线,出版人要坚守“出版好作品”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宜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要求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因此,出版企业要转变过去以出版物数量取胜的发展思路,优化选题结构,打造精品力作[2]。着力提升出版物的格调与质量,以高质量撬动出版数量与规模的提升,推动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

  2)加强人才引进,壮大出版队伍

  新形势下,原有出版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已经难以满足出版企业对出版人才的需求,出版企业既需要引进对自己的出版领域具有较高造诣的专业化人才,还需要引进擅长企业管理与经营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出版企业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建设一支业务水平精湛的优秀出版队伍。

  3)创新体制机制,提升运营效率

  传统出版业的运行机制的固化不利于出版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和员工的激励。出版企业要在组织结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着力提升企业的行政效率与运营绩效,以促进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

  4)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出版业态

  ICT己经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的众多行业,ICT与出版业融合发展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也促进了电子书、电子期刊等数字出版物的诞生,出版业价值链也在延伸。传统的出版发行方式正面临着网络出版物的巨大冲击。在智能终端全民普及的趋势下,传统出版模式过于僵化,纸质载体读物的弱化致使大量读者流失。因此,出版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出版业态,以更好地满足大众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5)拓宽国际市场,建设文化强国。近年来,在中国出版“走出去”发展战略下,中国图书海外版权、实物出口的销量逐年增长,但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比,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化仍然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宜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满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中国出版企业要加强海外编辑部和国际图书市场“中国书架”的建设,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扬中国理念加强文化强国建设,促进中国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剑英.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术出版编辑[J].出版参考,2016 ( 12 ):11-12.

  [2]王茵.迎接创造学术精品的时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8-17 (B0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