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春月(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室副主任)
陈 红(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小学生读物编辑中心主任、《劳动教育读本》责任编辑)
2015年7月,教育部曾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对促进劳动教育的开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后,党中央对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基于以上时代背景和教育需求,人民日报出版社策划开发了根据《意见》精神编写的《劳动教育读本》。
《劳动教育读本》出版三项重要原则
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劳动教育读本》承载着重要的引导、教化功能。从选题开发到内容策划到编写出版的过程中,人民日报出版社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专业性与实际性相结合、理论引导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三个重要原则。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意见》精神,这是《劳动教育读本》出版的大前提。读本将劳动教育与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美术、科学等多学科相关内容结合起来,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生活实际和可接受程度,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力求提供先进的劳动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坚持专业性与实际性相结合。《劳动教育读本》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教师网考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徐长发主编。为了保证读本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出版社还邀请了教育部首任副总督学、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卓晴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教育科学出版社原社长所广一等任编委,既有教育理论专家,也有一线知名实操教师,既保证了图书的权威性,又保证了实用性。另外为了使读本贴近实际,编辑策划团队曾于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后及2019年上半年先后到江浙、河南、河北、福建和贵州等地进行市场调研,并先后四次召开研讨会,就出版策划、体例编写、板块设置和内容选编进行研讨、审定,力求读本能真正满足现实需求。
坚持理论引导与实践指导相结合。《劳动教育读本》以两位小主人公“小勤”和“小勇”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生活为线索,将劳动教育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通过个人阅读、手工制作、小组讨论、师生提问、角色扮演、调查研究、社会访问、现场参观、情境模拟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学生乐于劳动、勇于实践。
新教材与配套产品提供深层次服务
在前期调研中发现,目前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个别省市,《劳动》作为地方课程已经开设,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在发行《劳动》相关教材,但这些教材出版时间较早,大多是十年前的版本,基本没有修订,教材内容的有些主题与现在社会发展已经不相适应。学生在使用时,因受到没有专业课时(大多数是使用综合实践课时)、没有专业老师、没有专业器具和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学习效果不理想、收益不大。由此可见,市场上对劳动教育相关指导教材的需求很迫切。
鉴于上述情况,人民日报出版社优先启动了《劳动教育读本》(小学低年级版、小学高年级版、中学版读本)的编写出版。2020年底,将出版《劳动教育》(教材),2021年秋供学生全面使用,教材小学 1——6 年级、初中 7——8 年级、高中 1——2年级分上下册,高三和9 年级为全一册。《劳动教育》(教材)将突破传统教材模式,与其他课程学科、专业特点结合,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不局限于课堂内,还囊括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劳动实践,既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操作,也便于教师(或其他组织者)的使用和指导。
《意见》要求每年要学会1——2项劳动技能、12年20多项怎么落实,需要统筹设计构建好一个劳动技能体系和框架。接下来我们也将根据劳动教育中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实际需求,实时研发除图书外的各类综合配套产品,为中小学提供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劳动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