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王成凤:开明出版社有限公司
【摘 要】本文结合英语教辅图书的特殊性,总结了书稿里出现频率较高的编校质量问题,提出了应对办法,给出版工作者提供了提高英语教辅图书编校质量的思路,希望编辑能够对症下药,切实保障和提高编校质量。
【关键词】英语教辅;图书质量;编校错误
图书质量是图书的生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大众的关注。编校质量是图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辅图书是学生学习英语和备考的重要工具,其编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其非母语类图书的特殊性给编校质量控制增加了难度。
一、英语教辅图书中常见的编校质量问题
(一)拼写错误
英语单词由字母组合而成,存在大量只有个别字母差异的形近单词。以汉语为母语的编辑在看稿时易忽略这些细微差异。现实工作中频繁被混淆的有:lighting(点亮)—lightning(闪电);tired(疲惫)—tried(尝试);Paris(巴黎)—Pairs(对;双);quiet(安静)—quite(非常);from(来自)—form(类型);split(分裂)—spilt(溢出);等等。
有些字母和字母组合在常用印刷体中显示时非常接近。如:m与rn,d与cl。此外,年份中的阿拉伯数字“1”易与英语小写字母“l”混淆,题干序号的罗马数字“II”易被错误地写成两个大写字母“I”组成的“II”。
(二)英语语法错误
此类错误涉及主谓一致、名词单复数等。这些语法点看似简单,但常出错。如:“The bear eat some corns.”。中文动词在不同人称后无数量变化,英语谓语动词则需要与主语保持人称和数的一致。英语名词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中文则通常以量词来区分。此句中的eat需要改为第三人称单数形式。corn作“谷物;玉米”解时是不可数名词。本句应改为:“The bear eats some corn.”。(熊吃了一些玉米。)
(三)知识性和科学性错误
多数英语教辅图书会介绍英语国家社会历史和文化风俗等内容,多含有人名、地名、年份等。如:“Britain defeated America in the War of Independence.”。这句话的语法和单词拼写无误,但是不符合史实。应改为:“America defeated Britain in the War of Independence.”。(美国在独立战争中打败了英国。)又如:“Harward University was estab lished in 1638.”。此句语法无误,但专有名词和年代均有错误,正确应为:“Harvard University was established in 1636.”。(哈佛大学创建于1636年。)再如:“Pluto is the ninth planet and the farthest one from the sun in the solar system.”。(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的第九大行星和离太阳最远的行星。)这句英文乍看没有问题,实则有知识性错误,冥王星已被证实为矮行星,太阳系不再有“九大行星”之说。
(四)标点符号错误
典型的错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讲解中的中文夹用英文时引号使用错误,引用完整的英文句子应当使用双引号标引,中文夹用英文单词一般不需要用引号;二是英语中无书名号,出现书刊名称时容易产生格式上的不规范。
(五)正斜体和大小写错误
英语中的书刊名等需要用斜体表示,具体是指图书、期刊、报纸、曲目(歌剧、话剧、戏曲、舞曲)、电影、唱片、音乐、绘画、雕刻、单行本的诗歌等。而书中的章节、期刊里的文章、诗集中的诗歌,以及讲座和会议发言稿、手稿、论文等未发表的作品,则用引号表示。英语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机构名等单词和句首单词的首字母需要大写。例如:“Professor Lee wrote a book named Social Psychology.”。(李教授写了一本名为《社会心理学》的书。)本句中的大小写是规范的,但书名应改为斜体。
(六)文字表述不当导致的政治问题
典型的错误是在英语句子里将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与国家名称并列而不作区分。还有阅读篇章介绍国外网站制作的某名目国家排行榜,但只截取部分内容,看似无误,殊不知完整榜单竟然将我国香港和台湾当作国家列在榜上。这些都属于严重错误。
此外,英语教辅文章一般摘自外文书刊、网站,其中的一些观点、说法不符合我国国情和意识形态。例如,“中国大陆”的正确说法是the mainland of China、Chinese mainland或China's mainland。外刊文章中的Mainland China或mainland China是不符合一个中国原则的。又如珠穆朗玛峰的正确表达是Mount Qomolangma,而非历史上西方殖民者所说的Mount Everest。再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的英文是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DPRK),不可称呼其为“北朝鲜(North Korea)”。
(七)中文错误
英语教辅图书中一般会有中文翻译和答案解析,易出现三类错误:一是错译和漏译,二是答案解析与正文内容不对应,三是中文本身的错漏字、缺主语等错误。
以翻译为例:“China has been accepted as a member of the WTO.”。原译文:中国已被接纳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正确译文:中国已被接纳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WTO(世界贸易组织)和APEC(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中有一些“单独关税区”不是主权国家,故其成员只能称“成员”或“成员方”,不能称“成员国”。又如:“Blue and white are the colors of the UNf lag.”。原译文:联合国国旗是由蓝色和白色组成的。正确译文:联合国旗帜是由蓝色和白色组成的。联合国并非国家,没有“国旗”一说。
二、保障和提高英语教辅图书编校质量的对策
(一)严格遵守三审责任制度和责任编辑制度
三审责任制度和责任编辑制度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的基本制度。英语教辅图书审校时实现三审三校相对比中文图书困难,尤其是复审和终审人员中有英语专业背景的不多,导致复审和终审流于形式。在坚持责任编辑制度的前提下,出版社应坚持对英语教辅图书进行严格的三审三校,可跨部门调配人手,也可充分发掘社外专家编辑资源,并坚持对稿件进行印前通读和质检。
(二)要有“差错雷达”和“把关人”的使命感
“差错雷达”是指编辑应当归纳和总结英语教辅图书中常见的编校问题,提高对“差错标志词”(如易拼错的单词和涉及港台地区的表述)的警觉性,养成遇到标志词就停下来核实的习惯,降低每个编校环节的留错率。编辑要有“把关人”的使命感,不能放过任何未确认的信息。另外,录排人员较少有英语专业背景。编辑核红时也应严格把关,修正稿件退改时发生的错误。
(三)中英文文字加工能力不可偏废
英语编辑岗位多聘用英语专业毕业生,但其中文功底多数不够扎实。编辑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中英文两种语言文字的加工能力,平时既要不断更新英语专业的知识储备,又要多阅读中文图书、学习中文语法和词汇知识,方可高质量地处理英语教辅稿件。
(四)勤用、善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
编辑要勤查各类词典,善用译名工具书、权威语法书等,确保词汇、译名、语法的准确性;不可只关注文字的拼写和语法,还要确认文字信息真实准确;不可偏信中文搜索引擎和网站上无法确认来源的中文信息,而是要去相关的英语官方网站对比核实,比如查历史事件可以去《大英百科全书》官网,查机构信息可以去机构官网,查人物生平可以去其纪念馆官网等。
综上所述,英语教辅图书编辑要熟悉常见的编校质量问题,对症下药,有效规避同类错误。出版企业不可让三审责任制度和责任编辑制度流于形式。编辑要有责任意识,严格遵守编辑工作规范,积极提高自身中英文语言文字加工能力,勤用、善用工具书,有疑必核,保证和提高英语教辅图书的编校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标点符号用法》解读[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2.
[2]黎洪波,利来友.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M].4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