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厚重背后的足迹

2020-06-0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孙腊梅
  项目心得:编辑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需要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严抓图书质量关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入选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作为责编,我深感任务的艰巨和责任的重大,但又感到非常荣幸。因为该书的作者都是自己非常敬佩的国内音乐界知名作曲家和音乐学家,特别是主编宋瑾老师和高为杰老师,能够审校他们的著作,就像和他们之间的深入对话,是个绝佳的学习机会。

  该书主创人员聚集了全国对当代音乐研究有所建树的知名音乐家和音乐学家,图书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学术高度和研究深度。全书分上、下两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首次全面收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器乐代表作进行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器乐创作的历史进行比较全面和细致的梳理研究,并对20余年间围绕器乐创作问题的争鸣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研究,比以往更全面采集了作曲家思想,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将为学界、教育界和作曲界提供比较丰富的资料。

  该书研究内容的时间虽只有20余年,但横跨两个世纪,其间时代和政治背景较为复杂,为了做到尽量保持作品原貌,符合科学性、艺术性相关原则,我拜访了众多资深编辑,并请教他们如何更加准确地把握图书的表述尺度。该书编写者众多,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书写习惯和编撰体例不尽相同,涉及的作曲家和音乐作品以及音乐文论也非常众多。书中还有大量的图表和谱例,其格式和结构更是五花八门。这些都给责编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整个审校流程历经两年有余,并在三审三校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校次。下卷历史与思想研究注释部分的参考文献审定就花费了数月时间,还有作曲家人名、音乐作品名称、研究文论标题、音乐专业术语、表述体例、图表格式等的前后统一,这都需要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甚至有时为了某个人名或作品名称的前后一致,需要与作者数次的沟通与反复审阅。

  与本书的主编和众多参编人员相比,责编的这些工作都微乎其微,但如今手捧这本倾注自己心血的厚重巨作,就像怀抱爱子,内心充满无限欢喜与欣慰。正如本书编者所言,从今天回望项目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是项目组成员认为此书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它携带着研究者的印记,反映了一段探究的足迹。该书在编校方面也一定还存在一些不足,希望读者能不吝赐教,能让我和苏州大学出版社不断进步,编校出更多高质量的著作回馈给大家。

  衷心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对音乐学界产生一定的反响,带动音乐家和音乐史学家对当代器乐创作研究课题的关注,促进和引领我国当下器乐创作走进另一个新的繁荣时代。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出版社)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