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精品出版物的一面镜子

2020-06-0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周蔚华
2008-2020年国家基金申报及资助项目情况(单位:种)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申报项目 846 527 615 579 989 1069 1006 1363 1496 1632 1718 2003
批准项目 215 95 185 205 341 317 346 376 532 778 760 633
通过率 25% 18% 30% 35% 34% 30% 34% 28% 36% 48% 44% 32%

  自2007年成立以来,国家出版基金在体现国家意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流价值观、促进精品出版物的生产与传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成果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逐步成为重点出版物的重要风向标,成为精品出版物的一面镜子,为我们进行精品出版物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引。

  国家出版基金

  资助项目情况简要分析

  总体状况

  国家出版基金成立后从2008年开始了每年一次的常规性评审,同时组织了若干次主题出版评审和国家委托出版项目的评审,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12次常规性评审,全国各出版单位共申报项目13043种,批准资助项目4783项,平均通过率36.7%。资助项目通过率最高的年份是2018年,达到了48%,通过率最低的年份为2010年,只有18%。此外,还批准了主题出版项目近1000项,除了一些因故变更、停止资助的项目外,先后实际资助总项目5600多项。资助总金额达到60亿元左右,平均年资助额度4亿多元。

  单个项目资助情况

  根据项目的重大程度、完成的难易程度、出版单位的能力等综合因素,每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金额是不等的。以1000万元以上为超大型项目,1000万元以上的,占1.07%;500万(含)—1000万元,为大型项目,占2.55%;100万(含)—500万元为中型项目,占25.54%;100万元以下为小型项目,占70.85%,其中50万元以下的占51.31%。就单个出版项目资助额度结构来看,大体上呈金字塔分布,这既符合国家出版基金的总体要求,也和出版业的选题结构状况相吻合。10多年来,国家出版基金平均每个项目资助额度约110万元,其中单个项目资助最高的年份为2010年,资助95项,平均每项231.58万元;单个项目资助最低年份为2018年,资助778项,平均每项为74.55万元,单个项目的资助额与资助通过率大体上成反比例关系。

  载体形式

  从每一年的角度来看,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出版形式主要是图书,只有少量的音像制品、多媒体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载体形式比较多样,并逐渐形成了以图书为主,兼顾音像制品、多媒体项目和电子出版项目的多重结构共同发展的格局;但就总体上看,国家出版基金集中在传统出版项目上,对融合出版关注的还不够,需要加强对融合出版精品项目的支持力度。

  学科及板块结构

  从多到少依次是社科类、科技类、文学艺术类、工具书类、民文类、古籍整理类、少儿类。首先,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出版品种本来就数量最多,二是科技类品种数量也相对较大。其次,国家出版基金的定位是公益性,像文学、少儿虽然品种多、数量大,但这类图书主要面向市场,通过市场获得效益,相对而言,公益性没有其他门类那么强。

  国家出版基金评审的特点

  我个人认为,国家出版基金入选项目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鲜明的导向性

  一是政治导向,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二是价值导向,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在价值追求方面,国家出版基金始终坚持了高质量、高品位、高格调,抵制庸俗、媚俗、低俗。

  内容的创新性

  国家出版基金在评审过程中突出创新创造,重点资助原创性、思想性、学术性较强并具有重要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出版价值的项目;对于那些能够及时反映各领域、各学科的最新原创成果给予高度关注,通过鼓励原创,催生更多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表现方式创新的优秀项目,服务于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

  目标的公益性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是那些具有正的外部性、社会效益明显但经济效益较差的出版物,比如学术著作、古籍整理、少数民族文字、盲文、走出去等,这些出版物对于国家文化建设和文化公共服务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市场面较窄,对于出版单位来说一般会亏损,如果没有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出版单位出版积极性就会降低,不利于文化建设和学术繁荣。国家出版基金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具有公益性,能够通过市场解决的出版物不属于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范围。

  论证的周密性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论证的要素是极其全面的:从纵向看,它包含了前期论证、中期检查、后期验收的全流程;从横向看,它既注重承担项目的主体,即出版单位的资质及信誉、项目负责人的资质和能力,更重视项目的客体,即主编和作者团队状况,项目的意义和价值、内容特色、独特优势等。在项目论证中,它要进行横向比较,精益求精、优中选优,充分体现该项目的独特性和原创性。从项目评审人来看,汇集了学科领域、出版和财务等方面的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把关,堵住了各个环节的漏洞。

  评审的规范性

  国家出版基金之所以具有崇高社会声誉,还在于它具有极其严格的操作规范。首先是制度的规范性:国家出版基金从成立时就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不断修订完善,先后出台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等重大制度,从各个环节将评审规范化、制度化。其次是评审过程的规范性:国家出版基金已经建立了包括3000多名各学科及出版和财务专家等组成的庞大专家库,每次评审专家随机抽取。再次是评审程序的规范性:按照《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规定,评审经过初评、复评、终评3个环节,3个环节评审内容各有侧重,通过终评后再经过审批后向社会公示,公示期满经基金委审定后才予以公告。最后是评审行为的规范性:保密,被选参评的专家入会时签订保密协议;回避,对于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采取回避制度;打分,学科专家背靠背评审,独立打分,采取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分的打分规则;标准,国家出版基金还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评审细则以及财务资助情况制定了参考标准,使评审专家有章可循。

  从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看精品出版物的策划

  正因为国家出版基金具有上述特点,确保了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从获得资助项目的获奖情况也得到充分体现。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国家出版领域两大奖评审中有超过50%的获奖图书属于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同时,很多获得资助的项目也有较好的市场表现,可以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精品出版物的典范。

  精品出版物是内容精、形式精和效果精的完美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习近平总书记这里主要是对文艺作品而言的,但我认为它对于出版物也是同样适用的。我理解,精品出版物应该包括3个方面:一是内容精,包括正确的导向性、选题或出版的价值性、内容的深刻性、思想观点方法的独创性、内在结构的逻辑性、叙述的生动性和可读性等。二是形式精,包括书籍装帧设计以及内文的图文设计艺术性强、美观大方、内外和谐,形式美不是追求豪华,不要过分包装,而是要达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有机统一。三是效果精,也就是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精品出版物的判断标准具有普遍性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作为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的出版项目,它的评审要求为我们判断出版物是否是精品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照标准。比如,对于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从是否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是否对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大局、主流价值、正能量有重要价值,是否对满足国家、社会、人民需要,提高文化软实力有重要作用,是否对坚持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否对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积极意义,是否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积极作用等6个方面进行判断;对于项目的思想性、科学性等主要从是否代表一流水平,是否填补某一学科领域空白,是否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科学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重要推动作用,是否体现自主创新最新成果,是否具有文化积累和传承价值,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否对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有重要价值,学术著作是否符合学术规范要求等7个方面进行判断;对于项目的作者主要从是否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较高的学术水平以及是否具备完成项目的执行能力方面进行判断;对于项目申报单位主要从是否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信誉,是否具备必要的项目实施能力进行判断;对于项目实施方案从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项目经费是否科学合理等及导读进行判断。这些判断要素和判断标准对于各个出版社选题论证和出版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精品出版物的策划要发挥特色优势

  虽然精品出版物具有一般的共性,但并不否认它的个性,精品出版物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的独创性或者创新创造性方面。在国家出版项目评审中一些综合实力强的大社名社有较高的申报成功率,但一些具有特色优势或者区域优势的出版社也获得出人意料的业绩。可以说,那些体现本民族、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等创新创造价值,体现本出版社特色的作品恰恰容易被社会认可,能够有更大的可能性产生一些精品出版物。以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为例,国防工业出版社紧紧围绕国防工业建设这个主题和本社特色,在“工程技术”一个门类获得《光电技术及其军事应用丛书》《核生化防护技术丛书》《卫星遥感图像解译》《地面目标与背景的红外特征》等4个资助项目。云南省的一些出版社着力于民族出版,在“民族•古籍”一个门类有《中国西南地区蒙古族的民族认同研究》《彝族文献对中华文明的贡献》等7个项目获得资助。这些都是发挥特色优势的典型案例,给我们选题策划以有益的启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