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媒体智库建设的重要性、短板及进路

2020-06-07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朱喜基: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

  媒体智库是具有公信力、传播力与研究力的大众媒体构建的致力于思想论争、社会咨询和决策服务的研究咨询机构。自2015年我国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来,不少媒体智库实现了专业智库与媒体机构功能优势的充分整合,迎来了高质量发展,在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引导社会意识形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媒体智库建设过程中,仍难以摆脱内容质量、受众数量、智力积淀等多重掣肘。近年来,“智媒融合”理念的影响逐渐深人,为媒体智库提供了勃兴契机。作为融合思想创新力与舆论传播力的机构,媒体智库只有从浅层的“智媒结合”转向深度的“智媒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内容质量、受众数量、业务拓展三重跃升。

  一、媒体智库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18)》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媒体智库在我国智库体系中表现最为抢眼,如南方民间智库、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长江智库、国是百人会等便是媒体办智库的典范。媒体通过“媒介+智库”融合,不仅激活了传媒行业在内容生产方面的深厚积累,而且能将传媒的社会号召力转化为智库的决策影响力。

  第一,媒体智库建设有利于促进智媒深度协同

  新华社社长蔡名照指出,媒体的优势在于渠道推广力和品牌知名度,智库的优势在于内容生产力和资源聚合力。在智库与媒体间形成能够深度介入彼此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常态化互动联系,有助于形成“智媒协同格局”。这种常态化的联结可提升智库服务的质量及影响力,可强化大众媒体的决策支持力与公信力。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与国研经济研究院携手建设的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是智媒协同的成功样板: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牵头组织围绕宁波开放型经济、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等重大区域发展课题展开联合攻关,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则依托自身媒体推广与社会服务媒介优势提供数据釆集与成果转化服务。

  第二,媒体智库建设有利于向公众提供政策释疑与导引服务

  “媒体+智库”将促成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关系、强大资源整合能力的智媒咨询服务平台,以促进媒体舆论引导力与智库咨询服务力的双向增强。一方面,借助媒体智库平台所独具的信息发布与社会沟通优势,可为政府政策宣传呐喊、释疑解惑。如《温州晚报》与温州市政研室联合,通过“集智”让媒体变成了“智库”,2018年6月,温州都市报《智库温州》专版上线,推出了《问政直通车》《问计于民》《委员观察》《代表在线》《政三角》《锋火台》《很政经》等栏目——成功实现了政策解读与民意收集的双向互动:在纸媒和官方微信同时发布公共服务政策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将市民意见(建议)以“内部参考”的形式报政府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参阅。另一方面,还能够进一步扩大智库咨询服务辐射范围,增强政策导引效果。

  第三,媒体智库建设可为政府机构与市场主体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智媒融合下的媒体智库具有区别于高校、科研院所智库平台的优势功能,不仅可承担实践研究和社会决策咨询研究任务,还可以为决策机构提供兼具决策传播的智力支持。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方经济智库、南方法治智库、南方教育智库等媒体智库便以服务广东全面深化改革为己任,既依托自身面向市场的研究能力为当地政府提供政策咨询与民生调研服务,又发挥其在细分领域的科研优势服务于政府的政策落地。同时,“智媒融合”还可为政府与市场主体决策提供充分的宣传资料保障——既可扮演决策机构“智囊”角色,又可凭借媒体的信息采集与资讯传播优势为服务主体输送兼具时效性与针对性的决策宣传语料。

  二、媒体智库建设的困境与短板

  1.对母体媒介仍过度依赖

  媒体智库虽然在组织形式、产品模式等方面独立于母体媒介,但在实际运作中仍较为依赖母体属性与资源,导致其仍保留了较强的媒体属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媒体智库的产品长期禁锢在新闻生产及舆论传播领域。釆集与传播信息是新闻媒介的主要业务方向,但是媒体智库仍以其为主要功能定位则有失妥当。《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8)》在总结媒体智库影响力因子时就指出,过强的媒体属性使媒体智库偏于“传播”而非“咨询”——已成为媒体智库价值转向进程中的一大掣肘。二是媒体智库的治理模式仍沿用传统媒体机构的思路与方法。在实际运作中,往往照搬照抄母体媒介的管理手段,且许多媒体智库的研究团队成员构成单一,多以媒体人员为主。媒体智库过度依赖母体媒介的现实情境使其长期陷入“合而不融”的尴尬境地。

  2.产品效能处于竞争劣势

  当前我国媒体智库的产品效能相对于专业智库仍处于劣势地位,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媒体智库模糊的价值定位与短视的运营规划。近年来,我国媒体智库井喷式发展的关键推手是商业逐利,这也导致多数媒体智库并未真正打磨产品,这显然有悖于服务决策、启民开智等智库价值诉求。第二,依托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而兴起的自媒体智库对媒体智库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正如羊城晚报传媒智库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海陵所言:自媒体的异军突起,持续增强了自由学者的智力传播能力,进而压缩了传统媒体智库的服务空间。第三,相较于专业智库,媒体智库囿于落后的研究方法、滞后的创新意识,因而难以凭借高质量、前瞻性的思想产品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益的有机统一。

  3.缺乏高端研究人才支持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智库报告》指出,我国智库虽然在数量上是仅次于美国的智库大国,但囿于创新力和影响力短板,距离智库强国仍有较大差距。与高校、科研院所智库相比,媒体智库从成立伊始便面临着高端人才供给不足的窘境。一方面,媒体智库高度依赖来自媒体内部的研究人员。目前,绝大多数媒体是通过直接调整媒体机构设置,让部分媒体人员直接进入媒体智库,然而,多数媒体从业者难以适应、难以胜任专业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媒体智库人才引进激励机制作用有限。与政府部门专业智库不同,许多媒体智库无法以竞争力薪酬吸引人才。在媒体内部管理不透明的当下,创新媒体智库激励机制也面临诸多阻滞。曾有一些媒体智库试图釆取高端研究型专家持股的激励方式,但囿于“资产流失”“内部人控制”等多方质疑,导致方案最终无法实现。

  三、媒体智库建设的进路

  1.构建独立运作模式,充分发挥智库的功能属性

  媒体智库虽脱胎于媒介机构,但其功能属性决定了其必须构建独立的管理与运作模式。媒体智库只有摆脱来自母体媒介的基因控制,持续强化自身的社会属性、功能属性与独立属性,才可行稳致远。媒体与所属智库间应形成“亲”“清”的融媒格局——充分发挥但并非完全依赖母体媒介的资源比较优势,以促进媒体智库实现融媒转型。一方面,媒体智库要向以研究团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转变。媒体智库须优化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持续提升人才的全要素生产率。如借鉴英国《经济学人》智库用人机制,构建人尽其才、能进能出的智囊管理制度,彻底扭转媒体智库研究人员新闻釆编与课题研究“一肩挑”的窘境,实现内脑与外脑的全面赋能。另一方面,媒体智库的功能范围不应局限在单一向度的“被动咨询”,而应转向以结果为导向的全链条服务。如《南方周末》研究院就依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记者团队、专业科研团队,通过与党政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全方位介入政策制定的前端程序、中期建言与后期完善等过程,构建全链条服务模式。

  2.利用母体媒介的区域品牌资产,深耕垂直领域

  当前,我国媒体智库的品牌声誉表现出两极分化的发展态势:部分大型中央媒体智库、市场化媒体智库、门户网站媒体智库近乎垄断了主流传播渠道,而其他中小型及新生媒体智库的决策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则十分有限。因此,媒体智库应有效利用母体媒介的区域品牌资产,打造具备区域品牌美誉度的产品,实现在垂直领域的深耕细作。一要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打造区域性品牌形象。地方媒体智库可充分发挥区域媒体品牌效能,在学界和大众舆论场打造差异化的智库产品。如南方舆情、羊城晚报传媒智库、封面智库、南风窗传媒智库等便利用母体媒介平台的区域品牌力,以媒体专访、成果发布、沙龙论坛等形式打造了系列服务地方的智库产品,在各自区域内树立了良好的智库品牌形象。二要强化属地研究导向,深耕垂直领域。媒体智库应精准识别研判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扎实践行专业化、地域化的发展模式。媒体智库具备开展属地化议题研究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其不仅掌握了当地民众评价、地域文化、区域经济等一手数据,还熟谙当地的政策风向,因而,媒体智库应着力深耕垂直领域,打造具有特色的地方性智库产品。三是媒体智库要通过为区域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进而获得定向资源扶持。如2018年成立的“南方经济智库”通过“汇数”与“汇智”相结合,服务广东经济改革发展,将“实体经济十条”“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系列调研报告送进了广东省委全会会场,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3.搭建人才“旋转门”平台与广泛合作网络

  高端人才供给不足是影响媒体智库竞争力的突出瓶颈,因此,组建兼具思想引领力与实践创新力的专职科研专家队伍,持续提升媒体智库的咨询服务效能,是媒体智库锻造核心竞争能力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应搭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旋转门”平台,促进媒体智库研究人员由“单一媒体人”到“复合型智库专家”转变。我国媒体智库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凭借一己之力组建兼具战略眼光、理论深度与观察敏锐度的智囊团队既不现实亦无必要,可引入美国智库所独创的“旋转门”人才管理机制,有效促进研究人才在智库、政府、社会三方自由流动,激发智库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长江智库的做法可以推广,其打造了全能型专兼职研究队伍——除让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资深记者、编辑转型成为研究员外,还组建了类似美国智库的“旋转门”人才建设机制,搭建了经济、文化、法律、商业、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人才与媒体智库人才的多向流动平台一-媒体智库专家可以去政府、企业、高校等机构参与项目研究;政府、企业、高校的专家学者亦可以到媒体智库兼职。另一方面,还可创建多方协作参与的深度战略合作网络,加强媒体智库与其他智库平台的战略合作,以产生1+1>2的聚合扩散效应。如封面传媒与四川省社会舆情与信息传播研究中心、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合作,共同就数据智能化、底层数据库建设等封面传媒智库重点关注的议题开展联合攻关——不仅有效弥补了媒体智库在人才储备方面的短板,而且释放了智力协同的潜能。

  参考文献:

  ①鲁杰薛,雨濛:《"智媒融合"时代地方媒体智库建设的优化策略》[J].《出版广角》,2018年第10期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