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同心: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新媒体时代,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子产品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儿童往往经受不住电子产品的诱惑,容易产生依赖心理,甚至过度沉迷,因此影响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生活。儿童期刊是伴随儿童成长的重要媒体,但是儿童在见识过电子产品丰富多彩的视觉内容呈现之后,往往会对纸质化的儿童期刊逐渐失去兴趣,这也反映出当前儿童期刊在视觉设计上的不足。因此,儿童期刊需要增强可视化设计,提升吸引力和可读性,以增强传播效力。而儿童期刊的有效传播则可以分散儿童对电子产品及互联网的注意力,引导儿童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
一、儿童期刊可视化设计的现存问题
1.儿童期刊可视化内容不全面
儿童图书编辑家季颖曾这样评价过我国的图画书:“对于已经相当丰富的图画书经典作品,对于各国优秀的图画书作家、画家及他们的作品,对于多样化的图书创作技法,我们都缺少了解,而对于图画书的研究,还没有展开。”所以,在儿童期刊可视化设计方面,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创作手法,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来选择图画及颜色的使用,这样才能吸引该阶段儿童的注意力。对儿童来说,明亮的色彩是他们最喜欢的颜色,我们应该注重色彩及图片对于儿童的重要性,让儿童期刊在传播过程中得到升华。概括而言,我们需要博采众长,更新设计理念,全面提升创作和制作水平,改善可视化内容不全面的问题,做强儿童期刊。
2.儿童心理、生理需求的可视化设计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儿童插画图书起步相对较晚。我国连环画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引起较多关注,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是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文革”时期,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儿童插画发展停滞不前。儿童期刊文字设计比较多,图画内容大多比较呆板,儿童阅读时无法提起兴趣。儿童生理、心理都处在发展阶段,儿童期刊可视化设计却偏离了儿童发展的视线,使得儿童对期刊内容不感兴趣,无法长时间阅读期刊。所以,在设计儿童期刊时,要根据不同儿童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状况进行调整,故事情节要简单易懂、不可过于沉重拖沓,以增强儿童期刊的传播能力。
3.儿童期刊缺乏吸引力
儿童绘本作家熊亮曾讲:“今天中国绘本创作之所以进程缓慢,不在于缺乏经验,真正症结在于我们的创作者太多想着如何彰显自己,而不是为孩子或他人服务。”儿童期刊不仅要得到儿童的喜爱,还要得到家长和教育界的认可。儿童期刊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在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把国家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其中,目前大多数儿童期刊中传统文化知识元素运用不足。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儿童接触到了很多国外的优秀期刊,却对本土的儿童期刊缺乏认知,这不仅与国内的整体市场环境有关,也与儿童期刊的内容风格有很大关系。众多的本土期刊在设计上都会运用中国风元素来展现故事,如何设计出更加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又富有中国味道的期刊值得思考,所以国内中国风格的儿童期刊设计创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儿童期刊可视化发展策略
1.期刊的版式内容设计要力求丰富多彩
版式内容设计是期刊内容呈现的关键,在儿童期刊中,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将文字、图画等多种元素根据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可视化设计,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儿童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接受知识,这些渠道拓宽了孩子的视野,古板单调的设计很难吸引儿童。所以,版面设计要多样化且富有美感,每篇文章的版式设计都要不同,才能吸引儿童。儿童期刊《东方娃娃》是中国首创的大开本、大画面、与国际潮流同步的儿童期刊,在设计风格上独具匠心,语言表达幽默深情,内容上丰富多彩。儿童期刊要能够真正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及想象能力,所以在儿童期刊可视化设计中,版式和内容都应选择适合儿童阅读习惯的,以有利于儿童的学习认知,得到家长和教育界的认可。在文字编排中,要根据期刊内容,选择适合的字体与版式;在图画设计中,色彩要明亮、和谐、温馨。对于儿童来说,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疏的,他们渴望去了解认识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因此,儿童期刊信息可视化设计要真正以儿童的视角去编辑,真正增强儿童期刊的传播力。
2.期刊应坚持以“故事+图画”为构成主体
在创作故事时要有巧妙的构思与想象力,图画创作有色彩、形象与表现手法的运用,儿童在阅读的时候,对故事和图画的兴趣较大,而且年龄越小,对图形、颜色的依赖性越大,所以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审美习惯来编排,这样才能真正把可视化的作用展现出来,推动儿童期刊传播。同时,颜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元素之一,对其情感和心理状态都存在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早期时暖色是占有优势的。在刺激儿童认知、学习能力的时候,如何利用颜色技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具有代表性的《哈哈画报》,图画和文字编排富有鲜明的时代风格,适合儿童的阅读习惯,还打破了以往儿童期刊按部就班的排版布局,呈现出立体多功能画册的形式,让儿童在课外阅读和游戏中获得知识的享受。真正以儿童为主的可视化设计,其内容要符合儿童心理的特点。总之,图画和故事的内容是一致的,让孩子在笑着、玩着的同时学习知识,只有如此,儿童期刊的传播才会变得精准高效。
3.期刊应坚持以中国风元素为主导
期刊作为儿童学习的载体之一,也承载了期刊繁荣与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在进行儿童期刊可视化设计的时候,要善于利用中国风元素进行创作,把本土文化看成一个多元的、动态的事物,要对其进行筛选,选择适合儿童阅读和容易引起儿童阅读兴趣的故事、元素,这样才能促进期刊的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例如:朱成梁的《虎头鞋》《一闪一闪的兔子灯》,熊亮的《小石狮》,周翔的《荷花镇的早市》等,这些作品都把传统中国文化融入图画中,让儿童了解到传统的民俗和消失的风景等。
要做好本土化的儿童期刊,首先要在创作时坚持内容为王,同时适当增加娱乐性,以满足儿童的需求。期刊内容要生动有趣,语言幽默风趣,从而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其次,可以细致划分期刊的年龄阶段,国外的很多期刊都是以一岁为一个年龄阶段,可以借鉴。再次,儿童期刊可以利用数字产品来开拓市场,如玩具、文具、电影等,实现传统纸媒传播无法完成的效果。
结语
儿童期刊是儿童的精神食粮,要不断提高可视化内容设计水平,健全可视化服务,这样才能使儿童期刊的传播更加广泛而深入。儿童期刊可视化设计要遵循儿童心理成长的规律,在图画、文字、内容的设计上更加多样化,以满足我国儿童期刊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①姜舟:《新媒体时代少儿侦探推理期刊的发展策略探析》[J].《出版广角》,2019年第2期.
②赵燕:《教育期刊与新时期儿童文学教育的定位与推广探析》[J].《中国出版》.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