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5G时代出版产业发展进路分析

2020-06-05 来源:《编辑之友》
  【作 者】程忠良、张艳燕: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摘 要】随着中国5G牌照的发放,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将重构出版业的运营生态,整合信息传播新技术,向出版业全链条进行渗透、颠覆。面对新的发展生态,出版业如何应对成为出版业经营者思考的问题。文章尝试从如何构建“智能+”基础生态平台、如何构建内容或服务产业生态系统、如何构建运营生态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出版业5G时代发展进路问题。

  【关键词】5G;智能+;数据;算法;协同

  据中央电视台2019年6月6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当天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在全球5G逐步进入商用部署的背景下,中国正式跨入5G商用元年。

  作为下一代信息社会建设的基础设施,5G将重构出版业的运营基石,将整合信息传播新技术向出版业全链条进行渗透、颠覆,带来诸如岀版业基础平台、内容(或服务)形态、渠道矩阵、运营生态等方面的深度变革。本文立足此发展态势,从三个方面探讨岀版业在5G时代的发展进路问题,即寻求如何构建“智能+”基础生态平台、如何构建内容或服务产业生态系统、如何构建运营生态体系,试图解决出版业5G时代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战略问题。

  一、构建进化迭代的“智能+”基础生态平台

  构建5G时代"智能+”基础生态平台,指的是在开放、共享、协同的基础上,建设属于出版业数据、人机协同算法和云计算等技术支撑的运营基础设施,推动平台生态系统中各生产、开发主体等联合开发、协同,不断迭代、优化、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人机协同等先进算法框架和开发工具,实现对实时复杂海量数据的积累、存储、挖掘和分析,解决出版业数据处理(包括用户数据、营销数据、作者策划者等数据)爆炸式增长与现有系统计算能力不相匹配的问题,构筑支持数据+算法+算力+产品在人机协同和反馈闭环中一体化运营模式(应对市场不确实性)的支撑系统。

  5G时代“智能+”基础生态平台包含有两个子平台,即云计算生态服务平台和智能+生态服务平台。就云计算生态服务平台而言,其内容包含云计算+云计算生态,其中云计算指构建可用、可靠、可控、可配置、便捷、按需的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等出版业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而云计算生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搭建云计算开发者联盟,推动云计算的技术协同、快速迭代、创新进化(如出版业AR/VR技术,通过出版业产品传感器,感知光线、了解用户状态进而调整产品场景形态);二是指构建云计算产业运营联盟,即连接和协同出版业产业链中,如策划设计者、出版商、内容APP开发商等形成的协同发展生态。根据边际成本递减规律,生态联盟物种越丰富,成本就越低,效益就越好,因而能否聚集相当规模的产业生态联盟是平台生态服务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

  智能+生态服务平台则建立在云计算生态服务平台基础上,它也涉及两个方面。第一层面是智能+生态服务平台产生功能的前提,指基于云计算服务平台聚集多维数据构建的出版业数据、算力、算法与人机协同的智能化生态发展技术架构;第二层面是智能+生态服务平台产生功能的内容,指用数据、算力、算法与人机协同等赋能产业。伴随5G时代带来的万物互联,智能+生态服务平台能够促进万物智能,加之人的把关和支撑作用,出版业可以实现出版业从更大、更广和更深的层次推动人机协同、产业链协同、资源调配、效益提升等。

  就云计算生态服务平台和智能+生态服务平台两者关系而言。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云计算生态服务平台是智能+生态服务平台的前提和基础,云计算生态服务平台为智能+生态服务平台云计算生态服务平台构建了数据、技术、应用和呼应等支持,智能+生态服务平台构建了云计算服务生态平台的意义和动力;“智能+”服务平台依托云计算生态服务平台,通过数据+算法+算力+产品等赋能产业端和消费端,智能+生态服务平台介入出版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越深入,对消费端和供给端的描述、诊断、预测、决策就越有力、越精准,从而促进生态的繁荣并带动更多的生态互联,聚集更多的数据,这反过来又会对云计算服务生态平台提出更高要求,成为推动云计算服务生态平台发展新的动力,从而促进云计算服务生态平台进化和迭代。云计算服务生态平台进化、迭代,又会提升其技术、应用和呼应水平,使数据的挖掘分析更实时、更精细,从而又会提高智能+生态服务平台算法、算力和人机协同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大大提升,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一个进化力、生命力强大的基础生态系统。打造5G时代“智能+”基础生态平台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是以数据为驱动的,以算法+算力+数据+产品+人机协同等方式促进岀版业生产和消费的精准匹配和协同,实现资源共享和节约、竞争力增强等(见图1)。[2]



图1  5G时代出版业“智能+”基础生态平台框架图

  打造5G时代“智能+”岀版业基础生态开放平台的目的在于适应5G时代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物联网融合发展速度,以万物互联、数据驱动、人机协同为基础,改变中国出版业小、散、轻技术、轻数据的状况,为出版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出版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从构建可能性看,过去十多年来,数字化、网络化、云计算、大数据和算法等累积的巨大进步,诸如互联网上半场为出版业构建的人与人、人与商品、人与服务的连接,对于用户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对于产业链相关数据的及时分析等,为出版业发展“智能+”基础生态平台提供了前提。未来十年,5G商用带来的高速率、低延时、泛在网、万物智能,将推动岀版业智能商业进入大爆发阶段,如通过芯片植入,5G物传输技术能够实现出版物与出版物间的感知,将使出版业数据量大大增加,数据、算力和人工协同将推动出版业“智能+”经济的规模、范围、程度不断加深。因而,构建“智能+”出版业基础生态平台战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看,亚马逊、谷歌等巨头也在积极投身于“智能+”基础生态平台建设(如亚马逊语音音箱等),其强大的团队开发出众多诸如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通用算法框架和开发工具,满足了积累、挖掘、分析产业领域对日益海量、实时、复杂、深入数据的需求,其形成的可视化管理、分析、预测等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升了产业主体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产业适配能力和效率。

  因此,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第三部分“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中强调:“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壮大数字经济。”[3]报告从政策上给出版业发展“智能+”基础生态平台提供了支持。

  二、构建多维主体内容或服务生产生态系统

  作为以内容生产为主的企业,构建5G时代内容或服务生产生态系统对于出版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内容生产是出版业立身之本、构建其核心竞争力之所在,5G时代新的技术生态对出版业内容生产系统提出了新要求。

  由于新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5G时代出版业内容或服务生产将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它会改变生产主体(如人工智能的加入与渗透)、流程和模式,将导致出版业内容市场更加细分化、精准化,同时还表现在它会改变出版业内容本身。也就是说,诸如智能数字功能嵌入出版业内容(如传感器、智能语音等介入),数据+算法+算力+内容运用,将会大大提升出版业内容产品本身的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水平,推动出版业“内容互联网”(物联网的一种)和精准匹配,同时还会给岀版业内容形态、内容服务、内容存储、内容传播、内容消费、内容变现等方面带来深度变革。随着5G牌照的发放,出版业经营者需要考虑如何改变和应对。

  就目前而言,构建5G时代内容或服务生产生态系统就是要打造数据驱动的、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精准生产和匹配、人机协同下的PGC/UGC/MGC/PUGC/PMGC相互融通的,具有进化力、生态力和生命力等特点的生态生产体系。

  具体而言,数据驱动的、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精准生产和匹配主要指以数据驱动(通过用户画像和产品画像)精准生产和精准消费,提升出版业资源利用效率;人机协同主要是指在生产决策领域构建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下,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生产协作的各种产业模式;PGC/UGC/MGC/PUGC/PMGC相互融通中,PGC指专业生产内容,UGC指用户生产内容,MGC指机器生产内容,PUGC指专业人员、机构与用户协同生产内容,PMGC指人与机器协同生产内容,相互融通指相互协作、协同;具有进化力、生态力和生命力等特点的生态生产体系指岀版业围绕内容或服务生产形成的活力产业联盟,因为单个出版业不可能拥有全部促进发展的资源、满足每个用户的所有个性需求,所以这要靠构建联盟来解决。进化力指生产技术与时俱进、不断迭代;生态力指在联盟中保持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绿色竞争状态;生命力指超越生命周期,有梯队、不落伍、保持竞争力和活力。

  1.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

  5G时代的信息技术发展推动和支撑了这种需求向纵深方向发展。第一,用户洞察更加精准快速。首先,获取数据更容易了、更多了。一方面,无论是传统的物理产品,还是新兴的数字产品,在5G时代都将嵌入越来越多的数字智能和互联功能,使得数据获取容易了;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上半场所带来的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商品等以人为中心的连接,这时又与5G时代带来的物联网(如出版物)进行协同、叠加,使数据变得更多To这两种变化加上5G超宽带、低时延,会诞生更多的实时数据,为精准认知每位用户和每一内容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其次,伴随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大数据实时分析技术进步,实时、准确分析和获取精准用户画像和产品画像成为现实。

  第二,市场上的用户定位变小。随着5G时代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对用户和内容的分析技术的进步,识别成本大幅降低,传统粗放的用户数据和内容数据挖掘分析模式将变得更精细。以前的分析模式是,首先以个体为基础、以平均值的方法,对每位用户和每种内容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将这个用户或内容贴上一个标签代表一个类,每一个类代表一个用户类画像或产品类画像,这种较为粗放的分析模式将会在5G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和浩瀚的数据分析面前失去价值,大数据及新的数据处理技术驱动数据分析由“类”变成“单体”,针对每一个“单体”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和研判将带动市场竞争对个体时间、需求进一步切分(比原来更细、更小),这种新的模式将成为商业竞争的新趋势。

  第三、满足个性化需求水平更高。5G时代的万物互联“在线化”,数字化、网络化、语音识别、图像感知等智能技术向出版物渗透,提升了出版物的智能水平,在一系列智能化的供需配置器支持下,实时数据挖掘分析使得出版企业能够快速洞察不同用户单体、用户群体等“单体”与“群类”需求的特点及趋势,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使岀版业能够借助互联从更广甚至全球范围内获取生产要素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协同能够指导企业调整内部生产运营,提供精确匹配的供给。[4]

  2.PGC主体、UGC主体和MGC主体间的协同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向岀版业产业各链条渗透介入,构筑出版业内容策划、生产、传播等环节中的人与人、物与物(如基于阅读情境的传感器可以实时分析情境最后传输到智能识别平台,在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不同显示)、人与物协作的内容生产模式将会成为未来重要的产业模式,这种协同可支撑满足越来越市场细分的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并将提升产业效益。

  3.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通

  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不是分割的,构建融通是要出版业做到让“物”能识人(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和人识“物”相互促进中形成出版业产品在两个世界互连、互切、互通,进而实现协同。目前,融通可尝试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出版生产的融通、出版形态的融通、消费场景的融通。在岀版生产领域,由于不同的数字功能(传感器、二维码等)嵌入出版业产业链各环节中,使得在出版业产业流程中,人与物能够在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中实现融通、协同。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曾说:“我们可以看到机器人看到的世界,而且机器人可以看到人类的动作,听到人类的声音,因为他也可以通过虚拟世界的交互来和我们真正交互。”如通过5G传输,机器可以通过摄像头等感知人类的动作,通过语音识别机器可以听懂人类的声音,实现真实世界的你与虚拟界的机器在出版业生产各个层面实现交互;[5]在岀版形态方面,岀版产品要追求岀版物呈现方面实现实体岀版(如印刷出版)与虚拟岀版(数字岀版)的融通,如201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典咏流传》等著作中使用了AR技术,读者只要手机客户端下载“人文AR”APP,扫描书中任意—张图片,就能看到对应的电视节目片段;在消费场景领域,5G技术将催生AR/VR/MR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商用,传统的书店、图书馆、家庭等物理世界场景与AR/VR/MR、3D/4D等信息技术再造的虚拟世界的融通。出版业需要在生产实践中努力推进这种融通、协同。

  4.产品的“四种形态”可塑性

  这里是指出版业在用户画像和产品画像基础上,形成的产品+算法+算力所变化出来的,适应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各种产品形态,包括元数据形态(便于存储与检索)、技术形态(技术渗透于产品中所形成的各种形态,女HAR岀版,智能语言渗透的出版)、媒介形态(适合各种媒介承载、传播的各种形态)、场景形态(根据场景进行变迁所形成的各种形态,如得到APP的内容能根据用户不同的阅读场景进行变换,运动时是音频,停下来是视频,又如网站白天与晚上或光线不同显示亮度调整等)。

  三、构建多重协同的运营生态体系

  构建多重协同的运营生态体系即指构筑数据+算法+算力+产品在多重协同和反馈闭环中一体化运营模式。这种运营模式包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循环往复的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出版业“智能+”基础生态平台获取用户画像和产品画像,通过算法+算力+人机协同+产业链协同实现产品与用户间多维空间的匹配,实现精确生产、精确推送和精确匹配;第二个环节衔接在第一个环节上,在出版业产品或服务进入市场后,通过实时收集处理分析产品或服务的多维用户互动与反馈数据,实时修正、优化并迭代人机协同算法生态系统,使人与机器工作实现更高层次对接,从而实现在更精准认知用户基础上更高层次、更精准地生产和服务用户,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具有生态力、进化力、生命力的产业—体化发展运营闭环。

  这种运营生态系统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以数据驱动为基础的智能化、人机协同、产业协同的生态系统。这种融合多种协同、供需精准匹配的运营模式将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生产效率,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而是出版业构建未来市场竞争力所在。

  当前,出版业运营主要问题是:没有建立自己的全国性平台,其结果是无法精确了解诸如用户在哪里、是否得到满足等出版产业链,如用户、作者、发行商等相关资源的实时数据和反馈数据,因而无法及时掌控用户画像、产品画像和市场情况;没有建立起以数据为驱动力的产品模式,运营中仍然依靠经营者的经验;没有建立及时应对市场的相应算力、算法,即使出版业收集一些结构性、非结构性数据,也不能通过相应的算力、算法及时挖掘分析以及及时回应;更进一步,没有建立运营过程的人机协同机制。算力算法可解决数据挖掘、分析、及时回应用户反馈问题等,但算法自身特有的局限性需要人机协同来克服。从长远看,人机协同将成为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要解决出版业存在的问题,打造5G时代多重协同的运营生态体系,以下几个方面是经营者需要考虑的。

  1.构建多维数据获取与算法(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机制

  (1)人工智能(算法)决策(包括优化、迭代)依赖数据。如同人类的决策是基于经验和当前的信息数据一样(掌握这两方面的数据信息越多,决策正确的可能性越大),人工智能的算法也依赖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是用来形成机器经验的,实时数据收集是用于实时决策的。人工智能(包括算法优化、迭代)的决策需要获取数量上尽可能多、时间上足够及时、品类足够多维的数据作为参考。如果没有足够多、足够多维、足够实时的数据或者数据获取不够实时、不够多维,那么这种人工智能的作用就有限。因此,构建岀版业“智能+”基础生态平台上的各产业链人(如作者、开发者、读者)、物(APP、终端等)、资源(软硬性资源)之间全数据协同整合体制非常重要,因为出版业数据+算法+算力+产品运营模式中的智能化决策、智能化运行,都依赖于数量多、维度多、实时的数据获取和处理。

  (2)构建数据、算法(人工智能)与人的协同发展可以解决算法缺陷。算法的缺陷目前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解决。首先,可通过数据来解决。目前,出版业人工智能(算法)运行模式中存在多单点决策、功能多单一、难以做出复杂决策的缺陷(如只能做简单图表统计等),如用户偶尔浏览了关于狗的知识,人工智能知道后就向他推送狗的信息,但这方面的信息并不是用户所喜欢的。通过不断试错的多维数据、多体量数据、多实时数据可能会促进这个问题的解决。其次,可通过人的把关,通过人机协同来克服出版业中算法歧视等带来的问题。

  2.探索多维数据来源智能化、协同化路径

  多维数据来源智能化、协同化是5G时代岀版业智能化运营的基础。

  (1)努力探索实现数字虚拟世界对岀版业中物理世界的精准映射、实时跟踪、实时反馈等感知能力的技术路径,提升数据获取的智能化。可尝试的途径是探寻将传统产业的出版业产品嵌入越来越多的数字功能,如传感器、二维码、AR/VR技术融入出版业产品,又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与出版物的结合,努力探索将出版业商流、物流、现金流、信息流以及组织的所有关键要素全面在线化和数字化。[6]

  (2)努力探索实现虚拟世界(人工智能或算法)对出版业物理世界各环节的智能决策体系,提升数据智能功能。建立数字虚拟世界(人工智能或算法)对出版业中物理世界的产品策划、生产、传播、消费等流程的描述、诊断、预测、决策体系。如数据+算法驱动产品研究、数据+算法驱动营销等,探寻数据+算法驱动岀版业全链条可视化、部分作业自动化、分析智能化的路径。

  (3)努力探索实现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等及时交流与反馈方式,提升人机协同水平。借助社交媒体、即时通信、各种感应设备(如位置服务、语音识别等)等工具,实现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机器与人)之间的交互,再通过人机协同,优化出版业资源配置效率,做到策划、设计、制造与销售等环节精准协作。推动出版业实现以数据为依托,以人机协同为主的生产和服务方式,随着技术进一步人类化,人机协同水平将会大大提升。[7]

  3.构建大规模的产业生态协同机制

  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为中心,以激发生态链各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前提,利用5G所带来的万物互联推动出版业从全球化领域去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对用户需求快速反应(如用户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样的书籍,出版业迅速从平台整合相关资源,快速将书籍送到用户的手中)、精准生产、产销精准匹配,从更大范围配置资源、节约资源、提升效率。构建大规模的产业生态协同机制要注意以下两点。

  (1)以开放为基础。以开放的心态,打破边界,共建出版业数字生态共同体,以数据为驱动、以满足千百万个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推动数据+资源+组织(或个人)“自由组合、自由流动”。如某用户需要一本有关5G方面的书籍,出版业可以通过平台以数据驱动聚合相关资源、组织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快速满足其需求。

  (2)推进立体化协同。构建出版业数字生态共同体多种协同,如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来看,以数据+算法+算力+人机协同,推动出版业策划、设计、传播、营销、互动等多个环节生态主体之间数据协同、算法协同、资源协同等。协同方式可从单一协同到系统协同,从单一空间到多维空间协同,协同对象可涵盖数字生态共同体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最终寻求最大限度地凝集和释放数字生态共同体的创新活力,达到整体实现“零错配”的完美状态(提供的产品就是用户需要的),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益。结语5G时代已经来临,5G时代所带来的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以及随之产生的新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应用将颠覆已有的出版业产业发展基础。对此,出版业经营者应尽早做好战略准备,以开放、协同、共享为理念,构建“智能+”基础生态平台,将数据、算力、算法与人协同并深度融入岀版业经营决策,推进人机协同、产业生态协同、数据协同,促进供应与需求精准匹配、产业与产业跨界协同,构建5G时代岀版业核心竞争力,就会在5G时代占据有利的发展位置。

  参考文献:

  [1]程忠良.人工智能时代出版业发展模式进化的三大路径[J].科技与出版,2018(7):127-131.

  [2]阿里研究院,等.国内首份"智能+”报告——从连接到赋能"智能+"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EB/0L].[2019-03-13].http://www.sohu.eom/a/300890342_120066730.

  [3]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EB/0L].[2019-03-06].http://he.people.com.cn/n2/2019/0306/cl92235-32710456-3.html.

  [4]程忠良.人工智能时代"中央厨房"式媒介融合路径的追问[J].编辑之友,2019(5):49-53.

  [5]凯文•凯利:未来人类可以通过混合现实与机器人交互[EB/0L].[2019-05-27].https://tech.sina.com.en/i/2019-05-27/doc-ihvhiews4849237.shtml.

  [6]阿里研究院.《解构与重组:开启智能经济>,数字经济下一站[EB/0L].[2019-01-07].http://www.sohu.com/a/287305774_384789.

  [7]程忠良."互联网+”时代出版业社交化战略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7(10):35-37,6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