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时代漫画》出版风格探究

2020-06-04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作 者】韩丽梅:沧州师范学院

  【摘 要】《时代漫画》发行三年零六个月,出版39期,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漫画期刊。该刊因得到了林语堂、邵洵美的关注而在民国时期名噪一时。《时代漫画》充分利用本时期上海雅俗共赏的读者群、相对宽松的租界制度、良好的报刊出版制度等有利条件,舍弃高不可攀的精英启蒙意识,以亲民平和的平民姿态,提供内容丰富的稿件,高扬幽默闲适的审美格调,迎合了市民阶层的趣味,得到了市场的青睐。

  【关键词】《时代漫画》;出版风格;出版理念;创作团队

  20世纪30年代上海兴起了一股“幽默小品文”的热潮,鲁迅曾评价说:“轰的一声,天下无不幽默和小品。”[1]《时代漫画》就是在这股幽默风潮的影响下涌现出来的。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漫画刊物数量繁多,大约有二十余种,但“长命”的不多,经统计,寿命超过一年的仅有五种,一般期刊因各种因素阻挠,难以为继,稍纵即逝。应该说《时代漫画》是上海20世纪30年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漫画期刊。1934年1月创刊,创刊号一增再增,累计印数达一万册,与当时一般期刊两千册的发行量相比,可谓数量可观。该刊一直活跃在上海的出版界,直至抗日战争爆发,漫画家转而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刊物才终刊。《时代漫画》是一份图文相间、幽默闲适的漫画期刊,与之前的漫画期刊相比,呈现出图文并茂、稿源众多、内容庞杂的特征。该刊因得到了林语堂、邵洵美的共同扶持,在民国时期名噪一时,其现代的出版理念、庞大的创作团队以及独特的风格与使命引起了出版界的持续关注。

  一、现代的出版理念

  《时代漫画》的幕后老板邵洵美,集文学家、出版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深受英法唯美主义的影响,其核心的办刊理念就是大众化。邵氏认为,文学艺术“须先得到普遍的认识”,再“作高深的研究”[2],言外之意,现代期刊只有满足大众的需求,才能很好地在出版业立足。他的理想是逐步养成“一般人的读书习惯”,循序渐进,实现大众文化的普及。他主张编辑与作者、读者“共同办刊”,尽量缩短读者与作者们的“距离”,引起最大范围的共鸣。他引导刊物通过开设“编读者”“公开信箱”“编后记”等专栏实现编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时代漫画》第1期有“编者补白”:“只希望读者不原谅,作者努力追究,编者极不厌烦,发行者尽力推销。”[3]语词浅白而亲和,编者尽力与读者沟通想法,创立平等的观念。第10期的“公开信箱”:“愿与读者及一般的热心的投稿者打成一片”,“欢迎一切询问”[4]。应该说这种大众化的办刊理念跨越了金钱至上的功利思想,成为引领现代期刊编辑事业的时尚观念。因而,《时代漫画》逐步成长为20世纪30年代文化思潮沟通碰撞的重要平台,展示发表新锐思想的活跃媒介,同时更是发现挖掘新作家、展示艺术创新方法的基地。

  图文并茂是《时代漫画》的艺术追求。《论语》半月刊是民国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份大众文化期刊。早在《论语》创办之时,最初的设想是创办一本半本文字、半本漫画的幽默杂志,效仿英国的幽默杂志《笨拙》(Punch)或者美国的《纽约客》(The New Yorker),但因中途变故[5],阴差阳错,《论语》呈现的文本样式是以小品文为主,零星穿插漫画,漫画方面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时代漫画》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论语》创编过程中的某种遗憾,成全了半文半画的期刊形式。《时代漫画》不仅得到了林语堂、邵洵美的关注,还得到了徐訏、黄嘉音、海戈等人的笔墨,同时也集结了黄文农、张光宇、鲁少飞、曹涵美、汪子美、叶浅予、张乐平、黄尧、廖冰兄、胡考等绘画作者的倾力支持,应该说,《时代漫画》既体现了论语派小品文的直接影响,同时更反映出上海1930年代漫画艺术发展的高峰状态。

  《时代漫画》不仅仅是小品文发表的园地,也是漫画发表的平台,且在主创者那里,始终坚守着图文互文的思考与探究。《时代漫画》是文字与漫画的集合体,并且文字与漫画遵循着一个相对统一的发表原则,更重要的是语言文本与图像艺术之间存在着对话的可能与意识。在很大的层面上,语言文本与图像文本是对某一共同文本进行解释与塑造,语图之间存在难以割舍的互文现象,相互依存、相互依赖。20世纪30年代上海漫画期刊的通行惯例是组织画家给文字配图,创造一种图文互现的呈现形式,从而给读者带来一种创新开拓的视觉审美空间。深入探讨其图文呈现,画家身份的主编鲁少飞的巨大功用就体现出来了,他的工作不仅是主编加发行人,以及主要作者之一[6],更重要的是以漫画家的视角来组织和影响刊物的走向,因而给《时代漫画》在绘画创作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从整体来看,《时代漫画》的图文关系上呈现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文字稿件录用后请画家绘图,如发表于第1期的《时代小姐的将来》讲述的是一个都市女子的故事,由徐心芹供稿,叶浅予绘画;同期的《黑大个和小桂宝》写作了一个都市爱情故事,由万国安供稿,鲁少飞绘画;第4期的《喜峰口的故事》属市民小说类题材,由黄震遐供稿,鲁少飞绘画。这种模式下,绘画是将故事中最典型的人物以及最集中的故事情节展现出来,图与文之间的关系是图配文。第二种是图文互文,图能很好地表达文的意思,文也能直接地表达图的宗旨。其一是文画作者不同一,但图文互文的。如陈了平供稿、周汉明绘画,长期合作,文图合一,发表了10期的《闲话集中》;《时代漫画》的创刊元老张光宇连载了18期《民间情歌》(1934.1—1935.6)(见图1),发表48幅漫画作品,这类创作虽属于插图范畴,均由系列图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文本构成,图像文本与语言文本之间体现了文本派生图像的原始创成性,同时更体现了图像与文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解释的互动性。其二是文画作者同一,且图文互文的。《时代漫画》中涌现了一批自说自画的作家,如张英超、郭建英、胡考、黄嘉音、张文元[7],图像与文本几乎都是出自个人之手,从而从更深层次上实现了图文互文。第三种是编者将各自不同作家的文字作品与漫画作品编辑在一起,创作有先后,但文图编辑同一,这在期刊中均很常见。



图1  张光宇《春二三月暖和》

  中国自古有“左图右史”“无书不图”的传统,插图不仅是浓缩了文学文本的图画式表征,同时带插图的文本与阅读纯文学文本之间将产生不同的视觉冲击与审美感受。中国的文学界与艺术界一向是截然不同但有重要关联的领域,而且有不少文学家在艺术界也很有建树。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就在绘画界中有所作为,有人曾评价他是“最有说服力和最懂绘画的议论家”“前卫的实践者”“精通选择的艺术家”。与鲁迅生活在同一时期有“上海孟尝君”之称的邵洵美与文学界、漫画界交往甚密。他虽个人在绘画艺术领域没有较大成就,但在艺术鉴赏方面还是深有造诣。比如丰子恺文画皆胜,以作家和画家的身份并行于世,文学与绘画之间自觉贯通与互渗,既体现了对“诗画一律”传统的承接与延续,也凸显了对文与画各自独立艺术形态所具优长的理解与认知。从某种意义上说,《时代漫画》的文本呈现自觉将文与画融会贯通,相互借重,相互补足,文学元素的融入使其漫画别具一格,漫画元素的渗透又使漫文自成一家。因而《时代漫画》是从《论语》中独立并分化出来的一份漫画刊物,也可以理解为《时代漫画》是从《论语》中的幽默卡吞(“cartoon”的音译)发展而来的漫画专刊。

  二、庞大的创作团队

  《时代漫画》在特殊条件下能够维持三年零六个月的办刊时长,主要得益于其开放的办刊方针。《时代漫画》前后笼络了百余名画家与五十余名作家,这些作者中有当时大红大紫的人物:林语堂、邵洵美、黄文农、张光宇等。其中林语堂发表1篇小品,邵洵美发表了3篇小品,张光宇作为绘画界的大佬亲自做《时代漫画》的发行人。《时代漫画》编辑部对画家黄文农的社会讽刺画高度评价,不仅为其编辑成整版彩图,还在黄文农死后发表纪念专刊。当然还有大批的论语派作家,不仅活跃在《论语》等机关杂志上,还时常为《时代漫画》供稿,比如徐訏、黄嘉音、姚颖、海戈、岂凡等。绘画方面,叶浅予、张振宇、鲁少飞、曹涵美等人积极绘制作品,发表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漫画作品:曹涵美从创刊号开始,绘制《金瓶梅》,连载39期;再如“上海都市人物群像系列”(胡考)、“王先生系列”(叶浅予)、“牛鼻子正传”(黄尧)、“上海摩登女郎系列”(郭建英、张英超)、“社会纪实系列”(张文元)、社会批判漫画(窦宗淦、窦宗洛)、都市畅想曲(黄嘉音)等等。有这些名家作品以及系列漫画,《时代漫画》当时在读者圈中受欢迎的程度可想而知。

  当然,《时代漫画》周围还活跃着一批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作者,他们也可以在《时代漫画》中获得认可的目光。编辑部主动策划组稿的内容,扩大征稿范围,甚至第35期专门开设了“三周年纪念——全国无名作家专号时代儿童漫画附辑”,向全国普通文学及绘画爱好者,甚至儿童征集稿件,培养、挖掘创作者,开展培养作者的积极而有意义的尝试。正是在这种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办刊理念下,《时代漫画》选登来自全国各阶层的作品,稿源众多,内容庞杂。培养锻炼了一批作者:荆有麟是在《时代漫画》期间进入了创作爆发期,他继承了鲁迅的战斗传统,将讽刺的矛头指向了反动统治阶级,先后共发表了17篇漫文,《由六中全会到五全大会的期间》(1935.11)写六中全会的召开催生了旅馆饭店及汽车行市,用这种反讽的方式爆料选举的内幕。《明日黄花记》(1935.12)继续揭批五全大会的腐败,尤其是中委选举过程中,拉关系、写条子、拉选票等违法行为,丑态百出。《在南京的娘儿们》(1936.11)中将南京“娘儿们”分为大小六派,绝大多数是穿着时尚、出手阔绰的姨太太,不知亡国恨的遗老们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全文看似戏谑南京市民,实则是一份严肃的市民精神报表。纵观《时代漫画》上的荆文,或抨击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或对南京小市民阶层生活进行讽刺,用辛辣的笔触揭示旧中国的种种荒谬,因而成为一份重要的历史证明资料。1934年张文元刚刚24岁,还是一个画坛小将,在得到鲁少飞、叶浅予等人的提携之后,逐步走上漫画创作之路。他发挥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优势,发扬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用极富社会同情心和责任感的情感,用记者敏锐的视角反映社会生活,插入峭立的幽默与嘲讽的议论,回旋着苦涩的幽默气氛。《空胡调[8]记》(1936.9)记录了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开展防空演习的闹剧,各路官员整装参会,热闹非凡,但国难当头,国民政府无视战时人员匮乏、资金紧缺、情势紧急,煞有介事地胡闹恶搞,注定防空演习是一场地道的闹剧。《警匪》(1936.10)中国家供养的保卫团不保护百姓的利益,而空有警察的身份,明哲保身,装腔作势。漫画与独幕剧冠以“警匪”的标题,其主要用意就是要对有着警察身份的“土匪”进行最痛彻的讽刺。张文元在《时代漫画》上发表漫画漫文共42幅,主要集中在1936年前后,通过这一发表平台,一跃走进他的创作爆发期。

  因此,编者创办了期刊,期刊又培养了作者,作者逐步成熟有了自身的创作风格,有了创作风格的作品再次影响刊物的艺术特征,这将是某个特定时期刊物发行的普遍规律。

  三、独特的风格与使命

  作为“时代”麾下的漫画期刊,《时代漫画》以“幽默”为大旗,以闲适为格调,以讽刺为批评手段,对大众社会现实、政府黑暗腐败以及社会风俗进行反馈与批判。早在创刊于1918年9月的《上海泼克》开始,技巧上受英国漫画杂志《笨拙》直接影响,因此,漫画期刊选登讽刺、幽默画,在那个时候就有了约定俗成的意识。直到1928年创刊的《上海漫画》在漫画形式和题材上都有所拓展,但无论在内容、风格和技法上都受到西洋漫画的影响,以讽刺和幽默见长,仍以阐发对时事政治的议论与评说为主。从《时代漫画》的征稿启事中看,它的征稿范围,无论是漫文还是漫画,其核心特征就是幽默。第11期“读者公开信箱”:“本刊拟刊行一专号,包括对于政治,社会一切的一切的批评。所刊漫画漫文可用讽刺或幽默的笔法描绘,惟挺尊裁。特此征求,务请多多赐稿。”“连续性的讽刺或滑稽画,已为本刊的骨髓,甚为读者所欢迎,请寄稿人特别注意。”编者借用《时代漫画》平台,发表漫画,提倡幽默创作,使其成为宣扬幽默、捍卫幽默的阵地。

  第14期“编后记”中提出,中国的漫画不仅具有抚慰大众的作用,还要肩负起“唤醒大众同情于大众”的使命,更有时要“替大众诉出了委屈”“改造的事业”的责任。因此,尽管幽默理念始终遭受社会舆论质疑,但《时代漫画》的主创者们一直坚持着漫画漫文的社会功用,即使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也不忘用“幽默”的方式排解社会的压力,用幽默讽刺的方法刺激民众的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说,幽默漫画不仅是给民众带来浅层娱乐效果的附属品,更是具有民族大义的创作者们奉献给时代读者们的一份社会意义上的大餐。民众读来不仅能缓解社会的压力,还能激发团结的斗志,《时代漫画》就是从这个意义上宣扬“幽默”,主张漫画的。

  《时代漫画》刊载的漫画漫文,引证觅据,涉笔见俏,有趣而不肉麻,讽刺而敦厚,这种幽默的风格与邵氏的幽默意识不谋而合。第25期“编后记”阐明,为了与同时期格调相同的漫画刊物相区别,征稿范围有了重新调整,对漫画漫文的格调做了统一的分类,并有全新的栏目加以规整,分别包括:“时漫春秋”“闲人闲话”“东南西北四半球”“国货展览”“千秋堂”“道地药材”“小说与诗歌”“笑之素”“摩登世相”“科学与发明”“未来的主人翁”“学府幽默”“欢喜冤家”“黑幕和银幕”“转运公司”“存文会”“笨拙版”。这十七类的每一类都有细述的说明,这在当时的漫画期刊中是首屈一指,其说明语言也是闲适幽默、可圈可点。如“东南西北四半球”选登国际间历史的、政治和社会的漫画漫文。如哥伦布正急得要命的时候,偶然发现美洲大陆的那种哭笑皆非的情况;黑衫宰相拉粪而称之曰法西党的政治工作;一位风烛年华的法兰西太太与非洲某黑人青年结婚而完成精神恋爱。这些都是本栏所欢迎的材料。“千秋堂”可以把“最爱戴的人物”,如贪官污吏、乌龟走狗等的传记、轶事,似颜画,或想象的尊容积登此栏。而志士仁人、英雄豪杰等则没有登千秋堂的资格。“小说与诗歌”本栏只征求以幽默为经,以讽刺为纬的小说与诗歌,“曾得过诺贝尔奖金的中国小说家,戴过桂冠的诗人请勿投稿,以免浪费邮票及原稿纸”。从《时代漫画》的创新栏目以及审美格调来看,作家没有固定的圈子,刊物没有门第之见,凡是具有幽默风格的稿件,都是符合刊物基本条件的。

  《时代漫画》的创作,或暴露社会生活的丑态,或揭批国民政府的腐败,或反映都市小市民生活的迂腐,或挖掘国民思想领域的劣根性,谈古论今,纵横开阖。尽管这些作家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份、背景,在讽刺幽默的理解上也各不相同,但在幽默讽刺的道路上,发挥着每人独特的智慧与贡献。嬉笑怒骂间讥嘲讽刺(荆有麟),饱含同情与社会责任感描述百姓疾苦(张文元),深谙欧美幽默绘画理论,集漫画理论译介、幽默小品与漫画创作于一身,擅长轻松幽默(王敦庆),擅长挖掘民间情歌,抓住典型瞬间加以形象化(张光宇),擅长精确捕捉都市摩登女郎的时尚形象,展现现代都市生活的美丽图谱(郭建英、张英超)等。《时代漫画》广开文脉,凡具有滑稽讽刺特征的漫画漫文,皆兼收并蓄。

  四、结语

  作为一份大众刊物,《时代漫画》每月刊行一期,包罗万象,致力于“社会批评”与“思想批评”。就20世纪30年代的出版界环境而言,同国内的一般漫画刊物相比,《时代漫画》有相当高的起点,它将自己视为世界幽默理论的捍卫者,不仅集中地将国外前卫的漫画理论译介过来,逐步地影响中国读者,而且自觉地将己视为中国漫画刊物中的一员,责任在肩,敏锐地捕捉国内画坛的流行质素,同国内的漫画创作实践相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讲,《时代漫画》是一份“Modernism”的刊物,《时代漫画》的作家群也是当时的“Modernist”。《时代漫画》的漫画与漫文创作充分借用了上海雅俗共赏的读者群,兼容并包的思想潮流,在相对宽松的租借制度下,获得了短暂的繁荣。

  《时代漫画》第15期刊登了梁白波的漫画《人奶不是给孩子吃的!》,画中所绘,淡绿色的地面上站立着一位摩登女郎,她的面部、发型以及首饰均用简略笔法一笔带过,直接突出其高挑的身姿与深黑色晚礼服,凸显了其女性的妖媚与神秘。一个稚嫩的声音发问:“人奶不是给孩子吃的!”道出了黑色晚礼服背后隐藏的社会罪恶。梁白波是20世纪30年代或者整个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女漫画家,决澜社成员。她笔下的摩登女郎线条优美,情趣盎然,其精心打造的都市女性形象——蜂蜜小姐,采集于上海这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中小姐们的生活,在读者间引起较大关注。

  在跨语际实践的过程中,《时代漫画》作为交流的中介,不仅负载着翻译国外漫画理论、译介漫画创作的重任,同时推动中国画家逐渐从单纯的译介走上了模仿创作,以至独立。从《时代漫画》的层面上讲,在对西洋的漫画理论以及漫画作品的译介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是张光宇和王敦庆,张光宇自身对传统的民间情歌有着深厚的兴趣与爱好,同时又深受国外的现代派绘画理论的影响,从而在漫画实践中走在一条中西文化交汇融合的道路上。创刊号封面是由张光宇设计的,画面是由“文房四宝”组成的一个骑士(见图2)。墨水瓶组成了骑士的主体,而墨水的颜色彰显了主创者的冷峻;骑士下坐的图纸大有漫卷诗书的魄力与勇气;“尖刀”般的画笔在铜版纸上画出人生百态;坐骑高昂的头与高跷的尾巴预示着创作者的骄傲与决绝。《时代漫画》以解决“国家世界”问题为要义,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勇气与果敢。1927年王敦庆与友人创办中国最早的漫画团体——漫画会,他是漫画会的主要骨干,在《时代漫画》中以“王敦庆”书名的系列文字,均以译介国外幽默杂志、幽默理论、漫画家、幽默文字为主,并结合自身的理解与经验,阐述独到见解。《〈笨拙〉先生小传》(1935.2—1935.3)系统介绍英国幽默漫画杂志《笨拙》的编辑理念、活动方式、漫画家之群以及幽默作家等,希望通过这种详尽的介绍,让中国的幽默杂志能有学习效仿的蓝本。《漫画家的修养》(1935.11—1935.12)系统阐述成熟的漫画家应具备的几种修养:“永久爱好漫画的信心”、依据“体验的事实”和“想象的能力”独创漫画的能力,以及“健全的观察的脑力”和健康的体魄等,以此带动中国的绘画爱好者向成熟的绘画家迈进。



图2  张光宇《创刊号封面》

  一份刊物从它的创办发行开始,就注定了要有终止的一天,尽管《时代漫画》停刊,终究留下了辉煌的痕迹。漫画期刊的生命之路充满荆棘与坎坷,它们遭遇了来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思潮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作为一份20世纪30年代的幽默刊物,其高扬的“幽默”在当时就屡遭质疑。其实“幽默”也正好是主创者规避时局动荡和主流意识形态的积压的最无奈的方法,但是即便如此,《时代漫画》中那些稍有民族气节的画家们仍用手中的画笔进行针砭时弊的讽刺,由此,《时代漫画》在第26期,以及30期,先后发表了《晏子乎?》(鲁少飞)(见图3)、《活动的中国》(王敦庆)等讽刺特征鲜明的画作,而受到停刊罚款的处罚,这也正说明了,宣扬幽默的《时代漫画》不仅要受到政治层面的积压,还要受到文学思潮的影响,因而有这样的创刊实绩实属不易。


图3  鲁少飞《晏子乎?》

  同时期漫画与漫文的创作,在“幽默”的旗帜下,一方面顺应了现代传媒兴起后读者的广泛需求,另一方面也深处泥淖,尚未真正跨进现代的门槛,始终处于时代和文化的“边缘”。漫画漫文应时代而生,并无积淀。鲁迅曾经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散文进行定位,强调其“匕首”“投枪”的作用,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这与《时代漫画》中所宣扬的“抚慰和麻痹”,甚至闲适与幽默,“给人愉快和休息”的初衷截然相反。从延伸的角度而言,海派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有着水火难容的隔阂,这些自然也给漫画期刊的发展带来某种负面因素。加之,《时代漫画》是邵洵美在绘画领域中注资的唯一一份漫画期刊,邵氏这种一味追求艺术效果,讲求艺术装帧的精美,不顾及经营效益的问题也给刊物带来了影响。从20世纪30年代杂志不断创刊与停刊的事实来看,来自于经济方面的潜在危机,使得漫画期刊稍不用力,就有被吞噬的危险。

  由此观之,《时代漫画》的出现正在经历着漫画的勃兴与漫文的现代化转型,其血脉中保留着海派文化的深刻烙印,我们固然渴望听到震撼天地的铁笼中的狮吼,也不妨听听时代都市霓虹灯下的自由歌声,我们权且将其看作是时代的独特产物与灵魂的心声。

  参考文献:

  [1]鲁迅.花边文学•一思而行.鲁迅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99.

  [2]邵洵美.文化的护法[J].时代,1935-11-20.

  [3]《时代漫画》编后记[J].时代漫画,1934(1).

  [4]《时代漫画》编后记[J].时代漫画,1934(10).

  [5]参阅绡红《邵洵美与幽默杂志<论语>》,新文学史料,2015-08-22.《论语》原本设想由林语堂负责编辑工作,请漫画家黄文农主编《论语》的漫画页面,但阴差阳错,一时失着,请柬上把名字错写成王元龙(名演员),气得黄文农甩手辞请,半本漫画的计划从而落空。参阅邵绡红《为什么<时代漫画>得到那么多人的宠爱》,选自《生活月刊》编:《时代漫画:被时光尘封的1930年代中国创造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4.《时代漫画》继《时代》画报之后诞生是必然的。张氏兄弟和叶浅予原就是《上海画报》的班底。《时代》画报是综合性的刊物,怎能满足这班漫画家的需要?苗子忆及邵洵美和朋友们创办幽默杂志《论语》之初,是想效仿英国的老牌幽默杂志《笨拙》(Punch),半本文字半本漫画;因林语堂的失着,计划泡汤。《论语》留给漫画家们的篇幅实在少。张光宇他们自然想出版一本专门的漫画册。邵洵美跟他们情谊深,言听计从,于是请鲁少飞执编。邵洵美自己也是极其欣赏漫画的。

  [6]鲁少飞共在《时漫》发表了53幅漫画,包括6幅封面彩图。

  [7]张文元发表在《时漫》上的小品文均由自己配画,仅有第34期《入伍记》(1937年1月)文中所插小图是柳小沫与老纪的漫画。

  [8]空胡调,有任意乱搞之意。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