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王斌会: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短时间内,各种与疫情相关的出版物面市并引发出版思考。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图书编辑要秉持家国情怀,坚守出版使命,认真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寻找选题的方向和切入口;要提升综合协调能力,加快出版进度,结合营销需要,在了解新媒体及各网络平台发布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产品,将选题落到实处。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分析能力;协调能力;营销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些出版社高效应对,积极出版有关疫情的出版物,为战“疫”做出贡献。作为图书出版的核心——编辑,要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做出一本能满足读者在突发事件中的阅读需求、引导读者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图书?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探讨。
一、秉持家国情怀,坚守出版使命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突然,很难预测,一旦发生又具有群体性,会对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科学回答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人民战争。2007年通过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一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第二十九条规定:“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图书编辑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一分子,因此要积极投身抗击疫情宣传工作,虽不能一线救人,但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出版物陆续出版。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正值春节假期,但是一些图书编辑没有等假期结束就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这是心灵深处潜在的家国情怀的力量感召,是出版使命的紧急召唤。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这一天,湖北科技出版社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电子版在网上转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防范新冠肺炎居家健康生活读本》电子版于2月10日上线,《战“疫”之声》于2月13日上线,硬核学术专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于2月15日推出,免费提供给一线“抗疫”医生使用,以提高新冠肺炎诊断效率。可见特殊时期,图书编辑秉持家国情怀,克服种种困难,承担起了出版使命。
二、强化分析能力,寻找选题切入口
突发公共事件无法提前预知,来势迅不可防,特别考验人的应急反应能力。图书编辑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到选题切入口必须强化分析能力,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复杂性,编辑要尽量通过各种官方渠道获取信息,分析事件突发的来源因素,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破坏性,跟踪突发事件的防控进展情况,对突发公共事件有科学、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图书倡导和传播高尚、文明、先进的文化思想,营造健康、进步、科学的文化氛围,丰富、美化、改善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公共事件突发在全媒体时代,鱼龙混杂的消息充斥着人们的屏幕,其中不乏谣言,这些信息连同突发公共事件一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让处于事件中的人们更加恐慌。编辑作为宣传工作者,要通过出版物为处于突发事件中的人们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消除人们不必要的恐慌心理,使他们对突发公共事件有科学、正确的认识,积极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各出版社从不同的切入口入手推出各种出版物。有的是针对疫情本身的科普,科技社多推出健康防护类图书,少儿社多推出病毒科普绘本,如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写给孩子的病毒简史(彩绘本)》;有的是针对疫情中人们的心理防护,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推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有的是赞扬奋斗在疫情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如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战“疫”之声》。
三、提升协调能力,加快出版进度
突发公共事件暴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影响,而突发公共事件又需要各行各业积极高效应对。作为宣传工作者,要及时、广泛宣传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及防控措施,普及科学应对知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预防、控制和处理工作,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冷静、科学对待事件本身,同时也要及时宣传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能做到有效应对的先进代表,体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
图书出版有严格的流程,一般出版周期较长,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对出版物及时性的要求,图书编辑必须具有综合协调能力,压缩出版周期,加快出版进度。在确定好选题切入口后,编辑要寻找合适的作者编写图书,拿到书稿后要快速进入三审三校编辑加工、版式设计、出版制作等环节,这些环节的跟进需要编辑有超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质量,使其更快面市。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在春节假期暴发,但是各出版社的高效反应超乎想象。有的图书电子版一天就上线了,短短几天,一批防疫读物陆续出版。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只用三天时间就和读者见面了。又如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学术专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面市只用了短短10天,该书充分利用西安交大附属医院驰援武汉一线的资源,展示了当前新冠肺炎影像学诊断的病例及权威的研究成果,对“抗疫”一线的医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这些图书凝聚了以编辑为纽带的出版人的共同努力。
四、掌握营销能力,扩大宣传力度
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具有群体性,若为特别重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其危害面更广。政府一旦启动一级响应,必然采取相应严格的防控措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了控制疫情传播,武汉“封城”,各省也陆续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暂时停止非群众生活必需的经营场所开业,医护人员一线抗“疫”,普通民众居家隔离。
图书编辑要为读者服务,就必须先让读者看到出版物。针对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情况,编辑要掌握新媒体环境下的营销方式,进而在选题实施过程中,根据内容选择最佳的制作方式、分发形式、呈现样式。新媒体拓宽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优化了信息的传播和流通,是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通道。因此,图书编辑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平台加强出版物宣传,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各出版社陆续推出了免费的电子版图书,全员营销,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阅读平台大量转发。如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防范新冠肺炎居家健康生活读本》免费推送电子书,《战“疫”之声》在微信公众号连载并在喜马拉雅上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借助医学专业平台推出,学习强国、央广网等媒体给予了广泛宣传……抗疫图书出版短短几天,医学专业平台的读者增加了二十余万。可见,正是编辑掌握了新媒体时代营销方式的变化,在内容设置、制作等方面做好了前期工作,图书出版后才能得到及时、广泛的宣传。
五、结语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作为宣传工作者的图书编辑,要有担当,给处于突发事件中的人们提供科学、理性的精神文化产品,引导人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EB/OL].(2018-08-22)[2020-02-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22/c_1123310844.htm.
[2]王笑一.关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关注防疫读物背后的故事[EB/OL].(2020-02-12)[2020-02-20].http://www.cptoday.cn/news/detail/9199.
[3]陈虹,沈申奕.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中谣言的传播规律和应对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3-9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