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引进版日本文学何以热销——从《人间处方》的策划与设计谈起

2020-06-01 来源:《出版广角》
  【作 者】柯欣: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 要】2019年10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引进版日本文学《人间处方》一书在短时间内实现多次印刷,分析该书热销的原因,一是其内容借助了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之力;二是该书内容策划极具创意,体现了作者、编辑、译者的智慧;三是装帧设计匠心独运,别具特色。整体来看,该书删繁就简,在阅读体系构建上给读者留有充分的思考与想象空间。文章主要从《人间处方》一书的内容与设计两方面探讨其热销的缘由。

  【关键词】中川越;夏目漱石;《人间处方》

  《人间处方》一书是日本引进版文学,2019年10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北京时代华语国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发行。《人间处方》的作者中川越(日本)并不是我国图书市场上的热门作者,但该书在上市短短的3—4个月里便实现多次印刷,捕获了大量读者,其热销原因值得研究。《人间处方》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中川越关于夏目漱石书信内容的选摘与感悟,由此可见,该书的热销原因首先是因为借了名作家夏目漱石之力;其次,作者中川越在摘选夏目漱石书信的同时添加自己的解读,内容温情而充满人生智慧;再次,该书的装帧设计十分抢眼,这也是其在短时间内热销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从内容和设计两方面探讨《人间处方》热销的缘由。

  一、《人间处方》内容及策划的创新分析

  根据各大销售网站平台上的评价可知,多数读者对于该书的关注点在于其内容为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写给青年的信,也十分认可书中的内容因此而购买此书。《人间处方》内容及策划的创新之处不仅仅在于夏目漱石的信,这只是该书的“源”,而“流”向哪里,则是作者中川越的对内容的整理与解读,以及引进版图书编辑对整本书内容体系的创新和把握,“流”的创意才是《人间处方》一书的升华所在。

  1.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夏目漱石书信内容为“源”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作家,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盛名,在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日本读者称为“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在东西方的文化领域上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夏目漱石早期的思想是“自己本位”,在这一思想建立的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东方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他还借鉴了西方近代哲学、近代自由主义思想。因此,东方儒家思想是夏目漱石“自己本位”思想的根本,西方近代哲学则是其实践的方法论。夏目漱石关心社会现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代表作品有《我是猫》《哥儿》《疾风》等,他的作品对日本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做出尖锐的讽刺和深刻的批判,对利己主义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夏目漱石毕生创作汉文诗两百首余,《鲁迅全集·现代日本小说集》收入了他的两篇小品文,即《挂幅》和《克莱喀先生》,小说附录中写道:“夏目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作,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夏目漱石的知识背景极为丰富,其将汉文学与英文学相融合,作品富有个性,不局限于任何一种似乎既定的文学概念,有一种非历史主义的文学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夏目漱石可以称得上是日本近代文学史的第一人,也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日本作者之一,因此,以名作家夏目漱石的造诣和名气策划出版《人间处方》无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该书的策划选题本身自带读者群,因此得以迅速打开市场,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的潜在读者,而选题本身自带的读者黏性,也为新书的出版提供了市场基础。《人间处方》一书的选题因借夏目漱石之力而激发市场潜力,为其打开市场赢得了先机。

  2.多角度解读:中川越的编辑职业升华与实践

  作者中川越选择将夏目漱石的书信作为全书主体内容,是该书的第一次策划与升华。《人间处方》日文版的原名是《夏目漱石的来信》,书中内容由中川越从2500多封夏目漱石留传至今的书信中整理出来。中川越,1954年生于日本东京,曾从事杂志、书籍编辑工作,在东京新闻连载《书信、写法与欣赏》专栏,著有《从夏目漱石的书信学习表达的工夫》《向名文学习,打动人心的书信写法》《打动人心的书信》等文。从中川越的工作背景来看,他具有策划图书的基础经验。

  有相关资料介绍了中川越创作《人间处方》一书的想法:“收到了夏目漱石的来信——当然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在阅读了留存下来的两千五百余封夏目漱石的书信后,感觉到有许多书信仿佛是写给自己的。人在社会中成长,有了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在这过程中会碰到五花八门的壁,该如何去跨越,或是该如何与之达成和解?我们能从书信中找到这些问题的明确解答,或是重要提点。如果我年轻时就接触到漱石的书信,或许就能过上比现在更好的生活了,想到这里便感到惋惜。因此我萌生了一股冲动,想向诸位读者介绍漱石的书信”。中川越以将自己和读者作为收信人的思路策划全书,将该书定位于善意的、温情的励志类读物,这个策划拉近了夏目漱石与读者间的距离,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具有创新意义。中川越依据自己编辑职业的特点和人生感悟,对书中所选摘的夏目漱石书信的精神加以解读,这是对书信内容的再次升华。而巧妙之处在于,中川越并不是一味地支持夏目漱石的观点,也有不置可否,或言谈其他,在尊重夏目漱石、表达自我的同时,留给读者充分的思考空间。

  “人生在世,难题便在于如何与这时间、与自己和解。生活、工作会黯然失色还是熠熠生辉,都取决于此。夏目漱石写给特定的熟人、友人的信件,都是充满智慧的生命话语,给出与世界达成和解的方式。有的是棉柔安慰剂,有的是苦口一良药。无论头疼还是心痛,外症抑或心病,本书的处方总有一款能治愈你的问题”,《人间处方》力图通过夏目漱石的书信内容治愈读者,而作者中川越的构想与解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中川越对夏目漱石书信内容的二次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这也是其编辑职业的升华与实践。

  3.体系构建:策划编辑为读者提供想象空间

  首先,该书的阅读体系完整且给读者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全书内容分为七大主题:挑战、幸福、品行、批评、处世、矜持、表现。其原版是整体的一本书,而中文版则依据主题分成了七本小册子,合为一本书的结构。编辑为读者构建的阅读体系是完整的,而将全书分为七本小册子,延伸了作者对该书的阅读想象。

  其次,《人间处方》七个部分的内容自成一体,互相渗透。书中有造境也有写境,造境多指构建理想,写境多指面对现实。七个小册子虽然有主题词,但其内容并不都是紧密围绕这个主题词的,而是较为分散、相对集中,集合于每一册的30个小篇中。举例而言,如《矜持》一册中的《养成勇往直前的心性,不要害怕这个世界》篇;《挑战》一册中的《多给人留余地,人生才会快活》篇;《幸福》一册中的《处于逆境之中却仍一派从容》篇……这些小篇的内容相互渗透,在反复抚慰读者的同时引发读者思考夏目漱石的核心思想以及中川越的创作本意。为了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与感悟书中内容,该书的策划者精巧地将全书内容进行归类,多层次、多角度地为读者呈现内容。

  再次,正文结构有序统一,言简意赅,留给读者思考空间。本书的七册实际是七个篇章,每个篇章体例基本相同。正文按篇分,每个篇章一律对开两页,结构基本统一,左页上部分是一句处方文字,左页底部即为书信原文,右页下半部分是中川越选编导读的文字,右页上部分即为留白,占整个页面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页码标注于右上角。从结构上看,全书文字精练、内容丰富、各自归类、方便读者阅读。以《处世》一册的《抓住对方的心》为例,左页上下两个部分的文字分为是“抓住对方的心:”“实在欣喜,所以重复看了两次”,在右页文字部分,便是中川越作的导读:“假设书信中有这么一句感谢的话:‘收到来信,致上由衷感谢’,这是相当郑重的言辞。不过‘实在欣喜,所以重复看了两次’比较新颖又能传达出感谢之意,当收信人见到这一句话,一定会很高兴”。接着,作者告诉读者,这个“处方”源自夏目漱石写给读者的回信,信中原文就有“实在欣喜,所以反复看了两次”。结尾是中川越的点评:“如此画龙点睛的一句话,才会抓住对方的心”。其余各篇同样按照这个体例规划布局,每一个小节即为一剂处方,“处方”文字、书信原文和导读结构清晰、有序统一,分布在对开两页之中,如此安排使读者阅读起来轻松自在,没有压力,秩序感极强。

  二、《人间处方》的装帧设计创新

  一般来说,书籍装帧设计较为注重删繁就简、计白当黑、向外之意等。《人间处方》的设计十分讨巧,其封面采用牛皮纸,做成处方袋的样式,设计极为独特。封面上为黑色文字,字体、字号大小十分相称,并以红色的竖线、圆点做特别提示。封面的说明文字也都按照处方的特点安排:“7类疑难杂症,103个特效处方。对症下药,一袋起效,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性状作用:本品为7小册合剂,共含103个对应世界的处方;适应症状:适用于缓解焦虑不安、挫败、痛苦、纠结等症状;用法用量:忌口服,一日多次或遵循医嘱……”。书的封底即牛皮纸袋的背面,有作者、译者介绍,本书推荐等内容。书的内文依据7个章节独立装订,32开轻巧开本,方便读者阅读、携带。《人间处方》的设计样式直接给读者呈现其主题内容,可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

  《人间处方》的设计师吉冈雄太郎十分严谨且有创意,从他在豆瓣读书网上所陈述的设计过程中的细节可以看出。在最早书名拟用原名《夏目漱石的来信》时,吉冈雄太郎专门买了无印良品的毛笔,浪费数张A4纸,书写了无数遍书名,并从中选出了写得最好的样式。但时隔6个月却得到编辑的通知,要改书名为《人间处方》,如此一来,之前所有的构想都要重新设计。吉冈雄太郎认为,《人间处方》这个书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如采用现实生活中处方的药袋样式,用牛皮纸作为书籍外包装;内文装订采用小尺寸、独立分装的形式,分装篇章如同分装药剂,很小、很薄,单章成册;在内文版式的设计中加大留白区域,减轻读者读不完、不想读的心理负担。吉冈雄太郎整体的设计思想从读者角度出发,避免厚摞繁重,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此外,吉冈雄太郎扩展产品设计方面也进行了尝试,如设计处方笺,并依据本书的7个主题增加7款“人间处方”的主题便签。于是出版方结合这7款主题便签策划营销:随书赠送读者一枚便签,若集齐7款即可免单并有机会获得时下畅销文学书一本。更为特别的是,在装书袋子的封口处贴有吉冈雄太郎写给读者的话,表达了其作为一名设计师的态度——书要有读过的痕迹,拆好或者拆坏,因为打开它的人不同,意义也变得不一样,拆开它的那一刻,它就属于读者了。“拆开即所得”,时间让书变得有岁月,读者让书变得有痕迹。由此看来,这本书的创意细节活灵活现,创意内涵丰富,值得收藏与品读。

  三、结语

  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出版产品要想打开销路,就要依靠创意。这里所指的创意包括策划、内容、设计、营销等多个方面。缺乏创意的出版产品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抓不住读者的眼球,更难以让读者消费买单。创意者要有一定的头脑,深知读者所需,才有机会促使出版产品一举成功,实现热销。《人间处方》一书无论从内容策划还是装帧设计来看,都体现了创意者的用心良苦,匠心独运,对于出版策划人来说,是一个可研究的优秀范本。

  参考文献

  [1]何乃英.夏目漱石——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J].国外文学,1987(4):80-88.

  [2][日]中川越.人间处方[M].黄毓婷,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3]吉冈雄太郎.Re:《人间处方》设计师来信[EB/OL].(2019-11-07)[2020-02-13].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636509/.

  [4]楼文高,宋红艳,匡罗平.创意产业及出版业创意发展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07(2):26-3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