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学术期刊稿件外审机制探析

2020-06-01 来源:《出版与印刷》
  【作 者】曹一红:《上海教育评估研究》期刊编辑部

  【摘 要】由同行专家以"第三方"身份对稿件质量进行评价,是学术期刊对稿件取舍的重要参考,也是保障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支撑。文章探讨了外审专家的遴选途径,指出专家外审应有较为明确的规范和制度加以保障,期刊编辑部对外审专家库应定期评估、及时优化,实现动态管理。对外审工作的优化管理包含审稿流程的合理性、审稿单设计的科学性和外审意见使用的选择性等要素。同时指出期刊编辑部应与外审专家有效联动,在精准送审、有效送审的同时,做好日常管理与编审往来工作,并对专家的外审活动予以科学评估,提高外审环节的审稿效率和审稿质量。

  【关键词】学术期刊;同行审稿;外审专家;审读机制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普遍采用的审稿制度是初审、复审、终审三审制,其中,同行专家外审和编辑复审同属于复审环节。外审,是指由编辑部之外的同行学者进行的专门化审稿,从学术和专业的角度为期刊编辑部研判稿件的学术水平、研究深度、创新程度、应用价值等,从而帮助编辑部做出是否录用和如何修改的判断。外审是学术期刊审读机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学术期刊稿件取舍的重要参考,也是确保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支撑。

  外审在学术期刊审稿过程中也被称为专家审稿或同行审稿。为了保证期刊出版的学术水平,学术期刊一般都采用外审机制。稿件由同行专家外审,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第三方”评审来确保公正性,有效避免人情稿。[1]同时,外审意见因其专业性,能够就文章在专业知识领域内的缺陷、不足、错误等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有助于作者对稿件的修改和提升,对于净化审稿学术氛围、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无疑可起到重要作用。

  一、外审专家的遴选和队伍建设

  对学术期刊而言,外审专家通常由两部分人组成:编委会成员和领域内学术专家。编委会成员通常都是期刊研究相关领域内的领导、专家、学者,具备较高的资历与学识,由他们担任外审专家无疑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相比较而言,对非编委会成员的同行专家的遴选则需要慎重而为,如果期刊外审“所托非人”,必然会影响学术期刊后续的审读和刊发流程,损害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1.外审专家的遴选

  目前如何选择外审专家在学术期刊界没有统一标准,各学术期刊只能根据自身需求自定标准来选择审稿专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通常,学术期刊外审专家的遴选可遵循以下标准:首先,候选专家需专业对口且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准;其次,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与公正无私的诚信记录;最后,审稿工作认真负责且审稿效率较高。

  遴选外审专家时,可参考以下途径:第一,利用参考文献等论文要素遴选对口专家。如根据论文的题名、关键词或参考文献,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查找相关作者,审查其审稿资质,联络其成为审稿专家。第二,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结识合乎标准的审稿专家。参加行业内的学术会议,是了解领域内学术动态和与专家学者直面交流的好机会。期刊编辑利用会议间隙,向中意的与会专家介绍刊物情况、发出审稿邀请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2]第三,从投稿作者中发现潜在的审稿专家。很多高质量论文的作者本身就是行业内的学术先锋,具备过硬的学术知识与素养。这些作者投稿给期刊,表明他们对期刊质量的认可,同时也说明其研究方向、研究水平与期刊相符,是纳入审稿专家库的合适人选。第四,从编委推荐或作者推荐的审稿专家中甄选。其中作者推荐的审稿人选因可能存在利益关联,往往不被编辑部所重视,但不能因此完全弃置不用,在对这些候选专家个人信息和学术背景进行认真考查的情况下,对符合要求的人选依然可以与其联络,将其纳入审稿专家库,有选择地请其评审其他稿件。

  对于新入选的外审专家,期刊编辑部可通过“试审”的形式对其进行审核,通过了解其学术成果、研究动向,观察其审稿效率、审稿态度,评价其审稿意见的质量与科学性,最终确定是否留用。在审稿人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建议优先考虑领域内的中青年专家。相对于年龄偏大或退休的专家,中青年外审专家视野更新,研究方向更为前沿,同时精力充沛,能熟练运用网络,具有较强的优势。[3]

  2.外审保障规范与制度的确立

  对外审专家可从以下几方面确立相应的规范和制度加以保障。

  首先是资格审查机制。根据学术期刊的专业需求,编辑部需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审稿专家的入选资质,从年龄、地域、工作单位、学术水平、教育背景等多方面加强审稿专家的资格审查,强调审稿专家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其次是明确外审专家的权利和义务。期刊编辑部应制定相应的审稿工作制度条例,明确审稿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独立审查稿件的权利、自由安排审稿时间的权利、获取审稿酬劳的权利、因故对稿件做出合理退审的权利等,同时还要承担对稿件内容进行保密的义务、对利益相关人回避的义务、按时发回审稿意见的义务、客观公正审稿的义务,等等。

  最后是外审专家的退出机制。对那些审稿质量不高、审稿拖延的同行专家,要进行及时反馈和提醒,如反复提醒仍未有改变,则应当请其退出审稿专家队伍。

  建议行业专家在接受编辑部邀约成为期刊稿件外审专家时,签订“审稿专家承诺书”,承诺在学术稿件审稿过程中严格遵守道德准则,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地评审稿件。

  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的外审都通过远程在线的审稿系统完成,这一方面拓宽了外审专家的地域范围,另一方面也给专家外审提供了相应的规范格式,按照审稿单格式规范地填写审稿意见也是外审专家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

  3.外审专家库的维护与更新

  对于外审专家队伍的维护,应当不断积累、定期评估、及时优化,实现动态管理。

  一般而言,期刊编辑部都会拥有一个信息齐备的独立的审稿专家库,对每一名审稿专家的个人信息和审稿记录进行登记和建档,便于期刊编辑部科学管理及方便地查询专家的情况。备案信息应包括年龄、职称、工作单位、学术背景、研究方向、学术成果等,依据这些记录和分类,编辑可以安排稿件定向送审。

  在专家队伍组建上需充分考虑期刊刊登稿件所属专业范围的覆盖面、学科结构、学术观点的代表性,并兼顾审稿专家的地域性、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以及审稿人的道德修养等等。就地域性而言,在选择审稿专家时应尽量避免和作者是同一单位、同一地区的专家审稿,以杜绝出现利益勾连的现象。

  由于审稿专家队伍是相对松散的组织,经常出现人员变动等情况,作为专家库的维护者,期刊编辑部需要密切关注这些信息,及时对人员变动情况进行登记、修正,对拖延审稿、应付审稿或不再适合担任审稿专家的人员及时进行更替,同时适时对审稿队伍进行补充,保持审稿专家队伍的动态平衡与流动更新,不断对审稿专家队伍进行优化管理,确保符合要求的外审专家队伍相对稳定且充满活力,有效满足期刊的审稿需要。

  二、外审工作的管理与优化

  1.提高审稿流程的合理性

  学术期刊编辑部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审稿机制和流程。为了缩短审稿时间,提高审稿效率,对每个审读环节都要进行合理优化,[4]这其中,外审环节需要重点关注。

  首先,编辑部在初审环节对稿件进行初筛和查重,将不符合期刊研究领域与方向或者明显缺少学术性的稿件予以淘汰。一方面避免稿件积压,减轻后续工作量;另一方面为下一环节的外审、复审做好准备工作,避免不负责任地将所有稿件一股脑地推给外审专家,为专家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其次,外审意见返回后,要及时登记、整理和处理,同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责编复审,有异议的可以另选1-2位专家再行外审。再次,整理和归纳所有审读意见后,提交主编进行终审,在终审环节,主编对稿件的最终取舍一锤定音。最后,根据各方意见由编辑部与作者商榷修改事宜,作者的修改稿发回后,如有必要,可进行第二次外审。

  2.注重审稿单设计的科学性

  当前大多数学术期刊都建有智能审稿系统,有的是自行开发,有的则是委托开发。外审环节中,从选择外审专家到接收审稿意见,这些智能系统大同小异,都有一条较为完善的路径,其中,专家填写审稿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专家在填写审稿单时,应按照审稿单的指标要求,针对文章的学术意义,文章的内容科学性、表述逻辑性等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稿件是否可以录用、是否需要修改、修改后是否再审等明确意见。[5]

  在设计制作审稿单时,要坚持全面、高效、科学合理的原则。全面指稿件评价指标全面细致,方便外审专家按指标要求审读稿件,避免因审稿标准存在缺失、审稿要求含糊不清而造成审稿行为失范。高效指便于外审专家操作,譬如审稿结论可以逐一列出,由外审专家钩选即可。科学合理指审稿单不能过于复杂繁琐,要合乎通常的审稿习惯,方便操作;审稿时限设定要合理,时限太短有些外审专家会无暇顾及,时限太长则可能影响审稿进程,延长审稿周期,流失优秀作者与稿件。

  3.理性对待外审意见

  外审专家并不是万能的,其审稿意见也并非完全科学和合理,编辑部在收到外审意见后,应理性对待,在充分尊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思考和理性判断,并及时将专家合理的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使其尽快予以修改。

  在编辑审稿过程中,对于需要退修的稿件以往采取邮件书面的形式与作者沟通。在社交媒体不断发展的当下,可采取电子邮件和QQ群、微信群内互动的形式,这种通过社交平台进行编辑与作者往来有效节省了时间,也有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

  三、编辑部与外审专家的有效联动

  对于外审专家及其审读工作,编辑部在积极引导的同时,还要充分联络、有效规范。

  1.精准送审、有效送审

  经过编辑初选初筛和查重后的稿件,编辑部应根据审稿专家的研究方向与学科内容,在审稿平台选择匹配度较高的外审专家予以投送,通常智能审稿系统会自动向专家预留的邮箱发送审稿通知。为精准送审和有效送审,选择审稿专家时不能仅仅依据其一级学科方向从审稿专家库中简单选择,还需要从文献数据库、基金项目数据库和专家所在单位官方网站等多个维度验证专家研究方向与待审稿的契合度。

  稿件送审前,不仅要核对稿件与专家的研究方向是否匹配,还要对送审情况做出预判断,一旦出现拒绝审稿、延迟审稿、应付审稿等情况,编辑部应及时做出反应,重新选取专家送审稿件。

  2.日常管理与编审往来

  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帮助专家注册审稿人身份、回应审稿人疑问、处理审稿人临时提出的要求、适时提醒专家加快审稿进度、及时发放审稿费用等。为便于专家熟悉和把握期刊的刊登情况和稿件质量,应尽量为审稿人提供每期样刊。如在审稿时限截止时未收到专家回复,可以用电话或短信形式联系专家直至得到回复。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外审专家的审稿积极性,给予专家及其工作应有的尊重。

  3.对专家外审工作的评估

  期刊编辑部还需要对专家审稿的状况进行定期评估,以实现对审稿专家库的优化和动态管理。有的外审专家审稿工作敷衍了事,审稿意见质量不高,还有的可能会对创新性论文进行误判和压制,甚至出于私利剽窃作者研究成果。由于同行专家审稿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隐蔽性特点,编辑部需综合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从多个角度着手进行评估。必要时,编辑部可以结合期刊特点,设定评估指标及权重,对审稿行为进行量化分析和评判。[6]这些评估指标包括专家审稿时间、审稿质量、工作态度、评审能力和水平等,通过对这些指标实时或定期评定,可为外审专家的更新、管理以及编辑部后续的出版工作提供切实的帮助。

  尽管学术期刊外审机制尚存在很多需要完善之处,譬如外审时间影响出版周期、外审意见并非完全科学合理等,但毋庸置疑,外审机制是目前学术期刊保证学术质量的最适宜选择。相信随着期刊外审机制的不断完善,学术期刊审稿效率将日益提高,审稿结果更趋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汪朝光.有关审稿制的几点思考[J].近代史研究,2018(5):14-15.

  [2]刘佳佳,张淑华.拓宽审稿专家选择途径多渠道提升审稿积极性[J].学报编辑论丛,2018:462-465.

  [3]冯广清.浅谈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与优化[J].新闻传播,2017(2):24-25.

  [4]翁志辉,林海清,柯文辉.论学术期刊审稿环节的优化[J].编辑学报,2016,28(5):532-534.

  [5]汪宏晨.对学术期刊审稿内容和审稿形式上的改进措施[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5):156-158.

  [6]罗伟清.同行专家审稿行为的后评价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578-58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