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互联网+”背景下科技期刊论文报道时差分析

2020-05-30 来源:《新媒体研究》
  【作 者】董志刚、付会芳、王红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学报》编辑部

  【摘 要】科学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老化,文献的有效性和有益性逐渐降低,甚至失去作为科学情报源存在的价值。科学研究首创性成果要想摆脱发布周期长的弱点,必须要缩短论文报道时差,争取以最短的时间报道出最新的科研成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科技期刊论文报道时差也逐渐的减小,但是,不同科技期刊对稿件处理模式从传统邮寄纸质稿件到“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化转变快慢不同,造成同类科技期刊的报道时差相差很大,对期刊吸引优质稿源造成很大影响。因此,缩短科技期刊报道时差能够吸引优质稿源,提高期刊的学术权威性和期刊影响力。通过阐述科技类期刊出版发行过程中作者、编辑、审稿专家、印刷厂和发行单位对缩短报道时差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为科技类期刊缩短报道时差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提高科技期刊的时效性和竞争力。

  【关键词】互联网+;科技期刊;报道时差;网络优先出版;应对策略

  “互联网+”时代,我国科技期刊的投稿与审稿方式实现了网络化和碎片化,使投稿、审稿、退修、校对、出版发行等环节更加便捷,大大缩短了科技期刊论文报道时差,提高了期刊的时效性和竞争力。报道时差指稿件收稿到出版的时间间隔,报道时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文献利用率和知识产权归属,因此,报道时差的大小也成为衡量刊物及时性的重要指标。1994年国家科委颁布的《五大类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要求和评估标》中要求报道时差小于280天为优,280-380天为良,超过380天为差。

  科技期刊论文报道时差主要由编辑部稿件登记、初审、专家外审、作者退修、录用、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印刷等程序组成。包括作者、编校人员、审稿专家、印刷厂、出版发行单位五个方面。因此,编辑部要从提高投稿作者、编校人员、审稿专家、印刷排版单位、出版发行五个环节的工作效率来缩减报道时差,从而在相关学术领域树立良好的口碑,为吸引优质稿源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通过分析阐述“互联网+”背景下科技类期刊报道时差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为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为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质稿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明晰办刊特色,提高投稿效率

  目前,在读研究生是中文科技期刊主要投稿力量,他们大部分都是初次撰写科技论文,对科技论文撰写、投稿等环节都不是很熟悉,同时对相关领域的科技期刊不是很熟悉。编辑处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间角色,是连接作者和读者之间的重要桥梁[1],对论文的及时发表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编辑部工作人员应多去相关单位宣传讲解本期刊的基本情况、办刊宗旨、征稿范围、投稿须知等,从而提高期刊知名度,吸引优质稿源,也能够让更多作者有的放矢,提高文章的录用机会。同时,鼓励作者在撰写、投稿过程中要多去咨询有经验的老师和同事,查阅相应期刊投稿须知和期刊近期发表的相似论文,熟悉论文的格式和规范,缩短编辑完成稿件登记和初审环节的时间,尽快送给审稿专家。编辑部应该通过网站、期刊刊登、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让投稿作者熟悉期刊的投稿规范和要求,避免作者反复修改,提高稿件的初审效率。作者在论文修改过程中要按期刊的退修要求修改论文,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论文修改好返回编辑部,力争一次修改达到期刊要求。

  2 利用网络优势,提高编校效率

  在科技论文编辑出版环节中作者、审稿专家、编辑部、印刷单位、发行单位等均与缩短报道时差有关,而编辑人员在所有环节中起到纽带作用,对缩短报道时差起着重要的作用。编辑人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学术前沿敏锐性,在科技论文处理过程中,要有时效观念,要有缩短送审、编辑加工时间的意识,使稿件得以及时出版,但是,必须要严格要求稿件的处理流程,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主要完成初审登记、送审和编辑加工工作,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编辑部要建立期刊的网络投稿处理系统,采用网络投稿处理系统作者仅需要注册自己的账户后就可以按照投稿系统提示在线投稿。经过初审的文章编辑人员可以在网络投稿系统中审稿专家库里面直接找到相应研究领域的审稿专家,直接将待审稿件发至审稿专家的账户里面,审稿专家可以登陆自己的审稿账号后在线审稿,随时随地就可以完成审稿工作,编辑人员收到审稿专家提交的审稿意见后,可以在投稿系统中直接反馈给作者,网络投稿处理系统可以把投稿作者、审稿专家、编辑紧密的联系到一起,方便且快捷,既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又可节约资源,贯穿整个论文发表的整个过程,对提高审稿阶段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编辑人员在稿件审稿、编辑加工过程中会给审稿专家和作者发多封邮件,所以,可以根据不同问题建立通用的邮件模板,在具体处理过程中,仅需稍作修改甚至不需修改直接将模板发给审稿专家和作者,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发给每位作者和审稿专家邮件内容的一致性。

  3 选准审稿专家,提高审稿效率

  科技期刊始终要以“内容为王”为核心,审稿过程对保证期刊内容和学术质量十分重要,同时把握不好审稿时间,也会给期刊带来报道时差的延误。编辑部基本都成立了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编委会,负责学术审稿工作,为了准确把握学术质量和发展方向,编辑部会根据期刊学术发展定位定期调整编委会成员。

  对于审稿工作,准确选择审稿专家会获得事半功倍之效,否则既浪费时间,还未必取得好效果。审稿专家的研究方向必须与送审稿件一致,不能过分追求高层次,太强调权威性。应规定审稿专家审稿的具体时间,对因故不能按时审回的暂缓送审后面稿件,并催促已送审的稿件尽快审回。同时,编辑部也应避免将稿件集中送审,尽量让编委都参与期刊的审稿工作。

  4 健全印刷体系,提高印刷质量

  印刷和装订工作是科技期刊出版发行前的最后两道工序,编辑部一般委托印刷厂完成。但目前大多数印刷厂并不因为承印的是有较强时间概念的科技学术期刊而压缩印、装时间,加之还有检查蓝样、签字付印等工作程序需占用一定时间[2]。印刷、造纸属于高污染、高消耗的行业,环保指标要求非常严格,产量受限比较严重,导致印制过程的时滞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编辑部要提前与印刷厂签订好印刷数量、质量要求、印刷时间等,以便印刷厂提前备好印刷材料,合理安排印刷任务。同时,编辑部要告知印刷厂期刊的时效性观念,必须做到按时印刷,不能脱期。印刷长要认真把好印刷质量,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道工序,减少差错,缩短印刷周期。

  5 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发行效率

  期刊的出版发行工作包括纸质版和网络版发行。纸质版的发行方式主要通过邮局发行和编辑部发行两种途径,网络版发行主要通过数据库和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完成。无论通过什么途径发行,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负责发行的单位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期刊印出来后及时包装、邮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活动节奏的加快及科技文献传递方式的改变,人们对文献检索的及时性和检索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文献检索数字化、网络化,从而“网络出版”和“数字出版”这两个顺应媒体发展的字眼逐步进入学术期刊领域[3]。新的检索方式的出现也给期刊的出版发行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网络优先出版、微信公众号等发行途径的都缩短了。

  总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期刊必须尽可能地缩短报道时差,提高科研成果的时效性。要缩短报道时差,必须抓好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科技期刊每个环节的参与者必须高度重视刊物的时效性,努力缩短报道时差,才能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读者,从而使期刊的发展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静.新媒体时代的编辑职责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9,5(15):96-97.

  [2]李家林.缩短科技期刊报道时差的几点浅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7,8(S1):51-52.

  [3]王海波.省级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策略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9,5(6):47-48.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