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时代学术期刊融媒体建设的思考

2020-05-30 来源:《新媒体研究》
  【作 者】李君安:南宁市社会科学院

  【摘 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提升期刊融媒体传播能力对新时代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我国学术期刊还远未能适应融媒体时代信息变化新形势的需要。应准确把握融媒体发展趋势,将学术期刊融媒体建设的重点放在建立多平台传播格局、创新内容生产模式、实施期刊品牌战略之上。

  【关键词】新时代;学术期刊;融媒体;全媒体传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期刊业取得了丰硕成果,期刊数量快速增长,出版质量不断提升。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期刊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1]这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宣传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根本遵循。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作为传播学术信息和提供学术成果的载体应积极作为,抓住融媒体发展新机遇,努力建设并提高融媒体传播能力,推动新中国学术期刊再创辉煌。

  1 我国学术期刊融媒体传播现状

  1.1 学术期刊融媒体发展较缓慢

  我国大多数学术期刊仍是基于纸质刊物进行传播,并在纸刊的基础上加入了媒体融合的公益性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及一些市场化平台,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龙源期刊网等。除了部分大刊、名刊,一般尚未加入以微博与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化聚合平台。开设了微博与微信的期刊也有不少处于“潜水”状态和“僵尸账号”状态,没有及时发布信息。

  我国的学术期刊大多没有独立网站,多是在主办单位的官方网站上设有子网站,设有期刊目录、简介、征稿启事、版权信息、最新公告、荣誉证书、联系方式等子页,对期刊工作、刊发文章等进行展示和推介,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互动性。总体而言,我国学术期刊融媒体发展较缓慢。

  1.2 学术期刊融媒体发展的困境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学术期刊的形式、主体、内容和手段等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面对融媒体时代信息海量和受众多元需求的现实,各学术期刊开始尝试运用新媒体和新途径来传播学术信息,但总体而言,大多数学术期刊还远远不能适应融媒体时代信息变化新形势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2.1 理念滞后

  融媒体是一种全新的现代传播方式,可以说是一场传播革命。融媒体发展离不开全新的观念理念的支撑[2]。学术期刊的办刊人,在思想观念上多数还是认为融媒体发展是新闻类报刊的事情,而学术期刊理论性强、科学严谨、受众面较狭小,不太适合于通过融媒体来扩大传播。这种滞后的观念,导致了学术期刊还是基本停留上传统的办刊方式上,主要还是办纸质刊物,在纸质刊物的基础上进行各数据库的网络传播。

  1.2.2 缺乏平台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在知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互动性、渗透性等方面的短板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转向网络新媒体。而当前,仍有不少学术期刊未开通独立的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手机客户端等“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自有新媒体平台开发、建设严重缺乏。如何积极主动地应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如何主动开辟、占领新阵地,是学术期刊融媒体建设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2.3 缺乏人才

  媒体融合发展得好不好,关键在人才。当前,许多学术期刊的编辑部门大多是各主办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比较少,专职编辑人员多为2——4名。这些人员基本上都是传统编辑人员,需要应对策划、组稿、编辑、校对、发行、通联等繁重、琐碎的日常事务,缺乏足够的精力、时间和专业知识来思考、推进期刊的融媒体发展。各家编辑部对新媒体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比较滞后,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掌握做得不够,缺乏传播学、新闻学、公共关系学等专业人才,许多编辑人员还没有适应“融媒体”产品的生产流程,对内容深度加工水平较低,不具备策、采、编、发全流程内容制作技能。

  1.2.4 缺乏激励

  大多数学术期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如责任编辑制、责任校对制、编委会编委工作责任制等制度,但这些制度和机制只是涵盖传统的纸质杂志编辑出版工作,偏重于管理、激励传统的策划、编辑、发行工作先进典型。对运用新媒体、推动融媒体发展的好做法、好典型,缺乏相应的制度进行激励,导致办刊人员缺乏足够动力去探索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

  1.2.5 缺乏整合

  融媒体涉及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既包括传统媒体之间、新媒体之间的整合,更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整合[3]。目前,学术期刊总体上还处于“各自为战”状态,大部分期刊没有与报纸、电视、广播、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建立稳定的协同发布机制,各种媒介之间的整合乏力,传播合力极弱。

  1.2.6 缺乏产品

  各学术期刊所刊发的学术文章形式单一,严肃古板,尚未能结合融媒体传播特点采写适合不同受众阅读、不同媒体传播的融媒体学术产品。

  2 多措并举发展学术期刊融媒体建设

  加强学术期刊融媒体建设势在必行,应准确把握融媒体发展趋势,把学术期刊融媒体建设的重点放在建立多平台传播格局、创新内容生产模式、实施期刊品牌战略之上。

  2.1 媒体融合,建立多平台传播格局

  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多平台联动传播,是融媒体的鲜明特征。加强学术期刊融媒体建设应探索建立健全纸质刊物、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手机客户端、个人社交媒体等多位一体的多平台传播格局,搭建新的传播平台,延续内容生产输送,留存原有受众,吸引新的受众,形成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辐射力。

  首先,各学术期刊要尽快实现各自“两微一端”建设零的突破,及时谋划建设并运营期刊官方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积极抢占新媒体阵地,同时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组织采写新媒体作品,运用新媒体快捷、碎片化地传播学术研究新成果新动向。

  其次,及时丰富完善各自的二级网站,及时发布信息、更新内容,借助网站增强编辑部与读者的互动性,使网站成为各种信息发布平台、刊物的数据库、读编交流的主阵地。

  再次,多支持鼓励编辑部工作人员利用各自的QQ群、微信群、朋友圈、个人微博等自媒体,有针对性地转发已经通过其他媒介刊发的官方信息,有针对性地向各自朋友推送其比较感兴趣的文章或信息,进一步扩大传播效果。

  最后,加强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合作,通过开辟专栏等形式,利用这些媒体受众多、传播面广的优势,及时简要推介一些社会关注度高的题材的好文章、新成果、好资讯。

  2.2 守正创新,发展内容生产模式

  各学术期刊可积极学习借鉴《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等标杆性媒体的成功经验做法,以“中央厨房”为理念,整合各类媒体优质资源,实现学术成果传播“一次编校、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运作机制,建立起“策、采、编、发”一体化生产流程,打破了“一篇学术文章打天下”的状态,既充分利用不同媒体的特性,运用摘要、文字评论、数字化、图表图解、微视频、微动画等不同手段展示内容,提高宣传活力,又实现了传播内容与不同媒体平台的充分融合,更能适应融媒体时代信息海量和受众多元的现实需求。

  2.3 凝聚力量,实施期刊品牌战略

  高质量发展时代,就是品牌为王的时代,学术期刊发展之路,也是如此。各学术期刊要深入实施期刊品牌战略,以品牌抢占阵地,以品牌抢占市场,以品牌引领舆论。各期刊应进一步找准自己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定位,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在各自领域打造出响亮的融媒体品牌。同时,各学术期刊还应加强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建设区域整体品牌,以整体品牌带动各自品牌创建。

  3 多重保障加强学术期刊融媒体建设

  新时代的学术期刊融媒体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和建立融媒体传播新机制,切实推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

  3.1 加快转变观念,积极抢占阵地

  3.1.1 勇于更新观念

  各学术期刊的管理者和编辑人员要深刻地认识到,学术成果的传播也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一部分,加快融媒体建设,学术期刊也责无旁贷。从而在思想认识上把学术期刊融媒体建设,作为本职工作的重要职责来抓、来落实,从根本上扭转学术期刊在融媒体建设中被动的局面。

  3.1.2 敢于抢占阵地

  要建好管好用好自己的新媒体,积极抢占新阵地,使学术期刊在网络新媒体上有话语权;要积极协调,让学术成果和资讯在报纸广播电视传播中占有一席之地,用好用足用活主流媒体传播学术成果。

  3.2 加快队伍建设,提高素质能力

  3.2.1 适当增配专业人才

  各学术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应深入研究学术期刊融媒体建设带来的新任务新要求新工作量,适当给期刊编辑部门增配工作人员。新增的办刊人员,应主要用于引进既懂学术期刊编辑业务又懂现代传播规律,且能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期刊融媒体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4]。

  3.2.2 提高现有编辑队伍素质和能力

  各学术期刊编辑部,可通过组织自学、集中培训、外出考察、业务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对现有编辑人员进行常态化的融媒体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尽快熟练掌握学术成果传播“一次编校、多种生成、多元传播”运作机制,“策、采、编、发”一体化生产流程,“文、视、声、网”的立体宣传模式,成为高质量学术成果融媒体产品生产的行家里手,有效实现角色转型,提高综合素质。

  3.3 加快制度建设,强化正向激励

  3.3.1 将融媒体建设纳入期刊整体管理制度

  各学术期刊编辑部,应对现有的期刊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进行一次大修订,将融媒体建设的各项内容纳入管理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实现融媒体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3.3.2 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各学术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和编辑部门应尽快建立融媒体建设的奖励激励机制。将融媒体建设发展工作纳入期刊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于融媒体建设发展先进典型,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表彰奖励,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时优先考虑,形成鲜明的支持融媒体发展政策导向。

  4 结束语

  学术期刊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升我国学术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发现和培养人才、繁荣学术研究、推动教学与科研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学术期刊应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学术责任,始终秉持正确立场,为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述言立论。中国期刊业一定要抓住时代发展新机遇,坚定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奋力谱写中国期刊发展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2]杨琦,张伟伟,李燕,等.融媒体环境下的学术期刊出版[J].出版发行研究,2016(11):46-49,73.

  [3]许力琴.中文科技期刊融媒体发展的问题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8):222,224.

  [4]王欢.融媒体时代期刊编辑能力的拓展[J].出版广角,2015(12):16-17.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