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4月三联韬奋在北京正式运营第一家24小时书店,三联再度出手,将于4月23日把24小时书店开到清华大学南门的清华同方科技广场。在实体书店频频遭受电商冲击、纷纷倒闭的电子阅读时代,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有盈余、开分店,隐约让实体书店业看到一丝希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国家近些年来政策向实体书店倾斜,国家财政部决定2013年12月31日到2017年12月31日取消图书批发零售环节的增值税。像三联韬奋书店能够在北京开办第一家24小时书店,有赖于国家扶植实体书店的200万元资金。
然而现在要谈论实体书店的春天为时尚早。除了电商冲击的重要因素外,广大书店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利益出发,许多小书店以经营畅销书、教辅书为主,难以找到一本真正意义上适合阅读的书籍。这些小书店在困境中生存了下来,给了实体书店一个提示:做好市场细分工作,针对潜在消费群体进书,成为有特色的书店,也许这才是实体书店在电商时代存在的理由。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与雕刻时光咖啡馆联手,书店超越了传统书店提供的翻阅、购买功能,增加了社交、休闲的功能。经营以人文社科类书籍为主,以经济上满足了温饱、精神上有自我提高需求的城市有闲阶层为对象,恰好与雕刻时光拥有相交的消费群体,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互为对方留住顾客。遗憾的是,这似乎是三联韬奋在困境中无奈之举,不是有意识的市场细分后获得成功的案例。
上海福州路大众书局24小时书店走在三联韬奋之前,经营理念相差无几,咖啡吧、免费上网、创意产品经营。大众书局比较具有市场细分意识,细分有“女性”书店、“最美书店”等,但是在24小时书店里依然存在一些定位矛盾,以艺术馆为装修风格,艺术设计书籍为主营产品,但国画、书法类书籍稍欠,又推出“三毛区”、“韩寒区”等,市场定位模糊。
随着价格低廉印刷品普及,读书的目的从以往获取知识已扩展到消遣、打发时间、让生活更悠闲舒适多个方面。面对大众各种各样的阅读需求,实体书店不能再像从前小城里一座新华书店包罗万象,从老人到小孩人人都在一家书店里买书。实体书店生存困难之时,一些高校书店顾客络绎不绝。紧邻文科大楼的书籍以学生、教师所需社科为主,靠近理工大楼的书店同样具有针对性,他们可以定位准确到某一门课程、某一位教师使用的教材、阅读参考书籍进书,并且提供预订服务。电商冲击下,这些书店经营比以前困难,但不至于像一些没有特色的小书店那样被挤倒闭。
不论是上海大众书局24小时书店,还是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他们的经营理念里有共同点:不以赚钱而以传播文化为首要目的。也许这将是实体书店尤其是国有实体书店的方向,教辅书、畅销书店开一百个难以对建设书香社会起到多少作用,以传播文化为目的的书店一家会成为一个城市的意义符号。
很久没有去过深圳书城那样的大书店了,超市一样嘈杂、拥挤的购书环境是经营者的福音,未必是特定书籍选购者的天堂。希望有一间古籍书店存在于古树掩映的老街,老板的古籍爱好者身份大于商人身份,闲时买点古籍影印本,和老板聊几句天,渐渐日落西沉。这将是我再次走进实体书店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