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阅读兴趣培养:让孩子爱上阅读是一项事业

2020-05-2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张君成
  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当一个孩子爱上阅读时,图书的那种渗透力,那种潜移默化间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会影响他一辈子。

  就像种树一样,先要埋下种子,还要细心栽培,这是一个漫长过程,对于孩子的阅读培养也是一样。

  培养阅读好奇心

  如何让孩子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呢?儿童文学作家刷刷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要趁早。“儿童在识字启蒙阶段应注重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促进儿童未来阅读能力的发展,进而持久地提高人文素养,使儿童终身受益。”

  要想为孩子埋下阅读的种子,好奇心是关键。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周晴认为,一个孩子是否有好的阅读习惯的衡量标准,关键要看他是否对阅读充满好奇:“他会自己选择适合的书去阅读,这种阅读是纯粹的而不附带着太多功利目的,所以他在阅读时会入脑入心,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妙处。”

  儿童文学作家肖云峰对此表示赞同。在他看来,阅读兴趣是孩子对阅读有强烈的主观愿望,这种愿望并非先天就有的,是后天与书籍的反复接触、了解后产生的。阅读习惯则是基于这种主观愿望而积久养成的以书为友的生活方式。

  肖云峰强调,在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揠苗助长。“孩子3到5岁甚至7岁之前这段时间,更适合进行绘本的亲子阅读,孩子看图,妈妈读字,让孩子开始接触、感受、熟悉书面语,进行阅读兴趣的启蒙。我不建议在孩子幼年时期,父母以野蛮的方式逼迫孩子认字和阅读,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对于阅读起步比较晚的孩子,是不是就意味着错过阅读黄金期呢?周晴表示任何时候拿起书本都不会太晚。孩子阅读过程,是很巧妙地搭建内心知识平台和想象空间的过程:“人的大脑非常神奇,会把阅读过的东西储存起来;甚至能进行整理和归纳,理出条条缕缕的头绪来。所以,阅读给予孩子的,不仅是文学的滋养,还会给他们学习未知领域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参照系和联想能力,为他们之后的学习提供养分。”

  各方协作形成推广合力

  埋下种子后,成长的土壤也相当重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只是开始,如何让孩子继续阅读则是关键。在刷刷看来,这是一项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努力的事业。“社会应提供适合当代儿童成长需求的,更快捷、更丰富的阅读平台及公众服务。学校是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重要渠道,应创造条件开设阅读课程,指导儿童进行深阅读、精阅读。家长则需要尽可能协助孩子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同时自己多看书,多读书为孩子树立榜样。”

  儿童文学评论家徐晓华认为,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中,社会、学校、家庭应各负其责,更应紧密联系:“我认为,首先是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从孩子刚刚开始学会说话起,父母就是孩子阅读的引路人,在各种尝试中发现孩子的阅读兴趣方向;其次是学校的介入,将孩子的阅读规范化;最后是社会,将社会阅读大背景作为孩子阅读助力的一个重要资源,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

  除此以外,周晴认为作为从业者,应对优秀童书有一个判定:“在社会层面,我觉得要依靠图书馆、社区和一些社会团体,建立起公正独立的评判推荐机制,遴选和推荐出真正优秀的童书;同时政府层面的评奖非常重要,可以给出好书的标准,引导孩子阅读更多优秀的作品。”

  对于少儿阅读推广,周晴期望整个行业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写作、出版到推广,每个环节的负责人都拿出对孩子负责的专业精神和态度。“大家共同努力做好自己的这一环,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浓厚的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常态,而不是到了某个时段,才来说阅读这件事。”

  肖云峰认为,阅读有了“少儿”这个限定词,就具有了更大意义的前瞻性,也意味着从业者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本着这个理念,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我希望能在保有趣味性的前提下,创作出更具启发性的作品。”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已经开始改变人的阅读习惯与方式。对儿童来说,未来5G技术、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都会推动创新式阅读。刷刷认为,“结合文学作品多样化,未来的小读者一定会有更加精彩、愉快、丰富的阅读体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