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0年,儿童文学一直在快速增长的少儿图书市场销售中占据第一的位置,这足以说明儿童文学这20年的井喷式发展.
近些年,随着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的逐渐成熟,儿童文学正朝着更加注重文学品质的方向迈进.《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上半年优秀少儿图书中的文学类图书,也正印证了这一观点.
把英雄故事讲给孩子听
先锋人物、时代楷模,这是少儿主题出版中常常会写到的对象,同时也是比较难写的主题.需要作家进行深入采访,从孩子视角出发,对人物成长体验进行细致描写,让孩子们产生阅读代入感.“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第二辑的第一本《钟南山:生命的卫士》诞生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广西柳州竹鹅小学的孩子们给出版社编辑回信说,自己长大也要做像钟南山爷爷一样的人.就像资深少儿出版人海飞所说的,要把这些人物打造成新时代的明星,让广大青少年知道追星就要追这样的星.
儿童文学作家董宏猷的《牧歌》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成人阅读,这是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对这本书的评价.书中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武汉一家儿童合唱团的故事,作家巧妙地以歌曲作为重返那个时代的介质,使故事与歌声相互交织.这样韵味十足地展现时代变迁的主题图书,自然是老少咸宜.
探寻青春期少年精神世界
青春期正处于人生的敏感地带和关键时段,他们的人生底色和人格塑造,往往就是在这个年龄段初步形成的.近两年,关注青春期少男少女成长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多.
李东华“致成长·焰火”系列的《焰火》《小满》和《星芒》,作家不仅仅在讲述故事,也在思考家庭、教育、成长等重要问题,它是对成长的叩问,也是对美善的颂扬.
作家秦文君也在关注当下少年进入新时代后发生的变化.提起她的代表作《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很多“80后”“90后”读者都非常熟悉.随着时间推移,贾梅从小女孩变成了少女,秦文君在《少女贾梅》中,通过探寻当代少年敏感又丰富的精神世界,传递成长的正能量.如同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胡坚所说,秦文君始终以一种素朴而至真的现实情怀关注儿童的生活和成长问题.
乡村图景下的现实与回忆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出现了一些描写乡村图景的儿童文学.它们有的关注乡村变迁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如留守儿童;有的则通过诗意书写,回忆农耕式乡村生活的美好.
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新长篇《樱桃小庄》属于前者,它讲述了两个留守乡村孩子不畏艰辛寻找走失奶奶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原型七八年前就已经形成,之所以现在才写作完成,曹文轩说,因为他把艺术性看得高于一切,所以他必须写出一部艺术性很强的作品.
古典美学风格是曹文轩作品一贯的特色,在《樱桃小庄》中也一以贯之.儿童文学评论家徐妍认为,在这部长篇小说的美感世界里,曹文轩依旧以纯粹的文学性扣人心弦,以浓郁的诗意及出人意料的悬疑情节构成他小说独特的美感标识.在书中,“樱桃小庄”是留守儿童的栖居地,也是一处爱的发源地,它为孩子们提供着一生行走的力量.
年轻作家吴新星常以江南水乡作为写作背景.在新作《门板上的夏天》中,她绘制出了一幅颇具古典形态的乡村画卷.在作者的笔下,孩子们好吃的天性、乡野之间孩子们的游戏和嬉闹、农事劳动的意义,都得到了精准的呈现.评论家周聪认为,《门板上的夏天》的意义就在于,它复原了乡村经验的诗性空间——回到原始形态的乡村中去,让孩子在游戏与劳作中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书写心底最童真的良善
童话看似简单,写好却很难.在作家周晓枫的想法里,童话其实并不是一定放低目光、俯下身子佯装儿童去说话.一个好的童话,其实是来自于现实,并最终能落到现实上的.
《你的好心看起来像个坏主意》是周晓枫的第三部童话,仍然是以动物为主人公,采取了童话+喜剧的写作方式.这是一个关于误解、理解与和解的故事,也是关于体谅、尊重与宽容的故事.周晓枫说,选择喜剧的方式,是希望小读者能开心而愉快地去思考问题.思考什么呢?那便如这本书的标题——亲子关系中的“理解错位”.父母总说“为你好”,而孩子们却觉得自由受到了束缚,自己得不到理解.亲子之间需要彼此沟通和理解,也需要给彼此成长的空间.
年届八旬,从严肃文学投身童话写作,这背后体现的是梁晓声对儿童成长的深切关怀和对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生态健康发展的愿景.他认为,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应特别强调对儿童善的教育,强调对于家庭的热爱,强调友谊、勇气、善良、谦让、担当、团结、责任等人类应有的品质.这些品质应像本能一般存在于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而这需要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经过长时间的熏陶教育才可以实现.在《梁晓声童话》中,他尝试将这些思考放入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梁晓声一样的成人文学作家开始创作儿童文学,对于正在大踏步发展的中国儿童文学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对于成人文学作家来说,写作儿童文学并不是从高往低走,相反的,就像作家张炜所说:“儿童文学是文学的入口,是整个文学这架机器的开关,按下这个开关,文学世界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