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出版专业责任编辑继续教育培训乱象分析

2020-05-28 来源:《常州工学院学报》
  【作 者】庄亚华:常州工学院学报编辑部

  【摘 要】阐述了责任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如培训机构杂乱、培训费用过高并且存在浪费现象、课程设置不科学、培训效果欠佳等,提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规范培训市场、合理设置课程、分类分层培训,同时应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大力推行在线教育培训,使责任编辑继续教育培训能取得真正实效,切实提升编辑职业素养.

  【关键词】责任编辑;继续教育;培训

  引言

  责任编辑,《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出版部门负责对某一稿件进行审阅、整理、加工等工作的编辑人员.”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1](以下简称《规定》)中第四条指出:“本规定所称责任编辑是指在出版单位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符合出版要求,专门负责对拟出版的作品内容进行全面审核和加工整理并在出版物上署名的编辑人员.”并且规定:“在出版单位担任责任编辑的人员必须在到岗前取得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资格,并办理注册手续,领取责任编辑证书.”该规定说明责任编辑既是一种专业任职资格,也意味着必须对经过自己审核加工后出版的“作品内容”如图书、期刊、报纸等承担一定的责任.《规定》第七条还特别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开始了责任编辑注册登记工作,规定职业资格登记有效期为3年,每3年要续展登记一次.在办理相关手续时要提供近3年的继续教育证明材料.2010年11月25日,为了促进出版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2](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其中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继续教育是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以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坚持正确出版方向,不断增加、补充、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高创新水平和技术水平.”[2]第七条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新闻出版总署当年规定内容的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其余48小时可自愿选择参加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继续教育形式.”[2]《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责任编辑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和形式,为继续教育取得实效提供了政策保障.自此,出版专业责任编辑的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出版单位和每位编辑的重视,各种培训机构、培训班也相继出现,这些培训机构和培训班为编辑人员完成继续教育要求、提升职业素养提供了条件,但纵观各级各类培训,可谓乱象纷呈,亟须规范.

  一、责任编辑继续教育培训乱象

  (一)培训机构、培训市场不规范

  目前责任编辑继续教育培训除了各省级新闻出版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外,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国科技期刊学会、中国期刊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中国编辑学会等也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培训,但这些正规的国家级机构举办的培训课程无法满足全国那么多出版单位的责任编辑的继续教育培训要求.而据《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下)》,全国新闻出版业直接就业人数为405.9万人(不包括数字出版、打字复印、邮政发行、版权贸易与代理、行业服务与其他新闻出版服务就业人数),全国共出版新版图书25.5万种,重印图书25.7万种,共出版期刊10130种,出版报纸1884种[3].在这么多从业人员中,绝大部分都要按照《暂行规定》要求完成72学时的继续教育,这让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看到了商机,他们也纷纷组织各类培训.但从笔者2017年收到的部分培训通知可以看出(表1),目前培训机构不一,培训内容不一,收费标准不一,培训市场鱼龙混杂,很不规范.


表1  2017年收到的部分培训通知
培训机构 培训内容 学时 培训时间 培训费/元
北京印刷学院 全国出版物编校质量操作实务培训 北京印刷学院结业证书 3月27日—3月31日 2400
中国期刊协会 期刊编校质量管理与语言文字规范培训 48 4月22日—4月27日 2400
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编辑业务标准培训 32 5月9日—5月13日 2100
中国期刊协会 期刊创新与经营管理专题培训 48 6月24日—6月29日 2400
中国印刷博物馆 印刷质量标准化与编校质量管理 40 7月24日—7月28日 2200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017年全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业务培训班 72 7月26日—8月3日 2400
中华出版促进会 期刊国际化与期刊走出去 40 8月19日—8月23日 2000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编辑业务技能培训 48 9月16日—9月21日 2230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科技名词规范与出版物质量提高 72 9月21日—9月29日 2800
北京印刷学院 出版物审读与媒介融合创新发展 48 12月24日—12月29日 2100

  (二)培训费用过高并且存在浪费现象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培训机构,相同的学时,收费标准不统一,但总体上培训费都在2000元以上,如果再加上往返交通费、食宿费,要完成72学时培训,对出版单位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以本刊编辑部为例,编辑部共有专职编辑5人,另外还有编辑部主任和副主任各1人,我们每年都按照《暂行规定》要求完成72学时培训,人均花费需6000元以上.而全国新闻出版业直接就业人数为405.9万人,这么多从业人员,如果都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每年完成72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花费的培训费用相当可观.有的编辑没有机会一次就完成72学时的培训,只好一年参加2次甚至多次培训,而接受培训的内容却大同小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为的浪费.更何况有的培训班由于不严格考勤、考核,培训往往变成了变相的旅游,有的学员除了报到时出现外,全程就没有参加培训,却照样能拿到继续教育学时,这样的培训实则是一种更大的浪费.

  (三)培训课程设置不科学,效果欠佳

  笔者分析了2017年收到的部分培训通知的内容,发现培训内容大都涉及出版物政治导向问题、出版物编校质量差错判定、出版物中量和单位及数字用法、出版物中标点符号用法及错误辨析、《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编辑出版工作中的版权保护问题、插图与表格深度加工、语言文字规范和汉语拼音规范、数字出版、媒体融合问题等,而且一些培训班每年的课程都大同小异,如某2个同为48学时的培训班的培训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某2个培训班的培训内容
培训班1的内容 培训班2的内容
1)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把握出版工作政治导向,做好出版物质量审读工作
3)出版物编校质量差错判定和差错案例
4)出版物政治性问题防范
5)书刊审稿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6)编辑文稿加工常见字词差错实例分析
7)编辑文稿加工中病句判断和修改
8)书稿编辑加工过程中应把握的要点
9)编辑应用文写作要点
10)量和单位及数字用法错误实例分析
11)标点符号用法及常见差错辨析
12)内容解析及注意事项
13)网络环境下出版物选题创新与策划
14)出版编辑中的版权保护问题辨析
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出版物知识性差错类型及防范
3)出版物政治性用语规范解析
4)出版物禁止内容及重大选题管理的规定
5)出版物涉及的民族宗教问题及案例解析
6)通用规范汉字应用
7)常见语法错误、逻辑错误分析
8)出版物中标点、数字、汉语拼音的正确使用
9)插图、表格规范及量和单位的标准使用
10)出版物选题策划与编校工作
11)如何提升出版物版面设计水平
12)出版物编辑校对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3)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中的编校工作

  由表2可见,培训内容同质化现象很严重,一个编辑为完成继续教育学时要求而参加这两个培训班,收获将大打折扣.对于从事编辑工作多年的资深编辑来说,有些培训班的课程没有针对性,并不能满足编辑的实际需要,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四)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质量不高

  笔者对2017年收到的部分培训信息分析后发现,一般国家级学术机构如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国科技期刊学会、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编辑学会等举办的培训班安排的课程相对比较科学、合理,配备的师资水平也比较高,编辑通过培训都会有不小的收获.而一些社会培训机构配备的师资力量相对欠缺,课程设置也不太科学,还有一些培训机构没有专门的教育培训师资,只能临时请一些专家、学者授课,而有些专家往往会与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合作,所以课件内容难免雷同,如某位专家的课笔者就听过了3遍,她既在本省出版培训班上讲过课,也在全国性的编辑培训班上讲授同样的课,这种重复的学习内容影响了编辑的学习热情,培训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改进责任编辑继续教育现状的建议

  (一)国家出版管理部门应规范培训市场

  针对目前培训市场的乱象,国家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进行整顿、规范,在主管网站上公布哪些是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编辑完成的继续教育学时被认可,这样,编辑在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中能辨别哪个是“李鬼”,以免培训结束后有的学时却不被新闻出版总署认可,责任编辑续展登记也无法通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2013年和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研修学院(培训中心)在其官网上都曾公布当年已纳入继续教育培训的培训班信息,出版部门以及编辑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工作情况提前做好安排,参加相关培训,但后来就再也没有相关安排信息了,导致编辑人员只能自己去收集各类培训信息,自己去甄别、权衡是否参加相关培训.有的编辑由于种种原因到每年年底前才集中参加一些培训,目的就是完成72学时,这种为完成学时而参加的培训,培训效果将大打折扣,这已经偏离了《暂行规定》要求编辑进行继续教育的初衷.所以,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到各省新闻出版局,再到各级期刊协会、学会、研究会等,都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定位,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资源,规范培训市场.

  (二)合理设置课程,分层分类培训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编辑的职业素养,但因每位编辑的学术背景、专业特长等存在差异,他们的从业情况也存在层级差异,如有的编辑已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属于资深编辑,参加过系统的出版理论学习,而有的从事编辑工作才三四年、五六年,有的则刚进入编辑出版行业,尚未经过系统的出版理论学习,因此他们的需求是不同的,继续教育的内容及形式要根据不同需求做好整体规划,合理设置课程,以加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首先,对于初入职的编辑或从事编辑工作时间不长未接受系统培训的编辑,应组织他们参加系统的培训,内容应涉及思想政治素养、出版法律法规、编辑职业道德,以及各种出版规范等,这些内容可由新闻出版总署或各省级出版部门统一组织或指定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其次,对于已经从事出版专业工作多年的责任编辑,由于他们对相关的出版规范多已稔熟于心,他们需要的是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对新的出版理念、出版模式认识的提高,如随着互联网出版、移动终端出版时代的来临,传统出版模式受到严重挑战,需要编辑积极提升相关专业技能,提高信息素养,以适应新媒体、融媒体出版的需求,相关培训部门可设置相应课程,举办相关培训.此外,对于不同出版类型的编辑,如期刊编辑、图书编辑等,他们的关注点有差异,侧重点不同,在继续教育方面学习的需求不同,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应有所区分,以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

  (三)创新继续教育的形式,切实解决编辑工作中的问题

  当前许多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大多是请相关专家做专题讲座,培训课程一般排得很满,时间也很紧,往往都是专家在台上侃侃而谈,而与台下的互动较少.从近几年笔者参加的培训来看,不管是省里期刊协会、科技期刊学会组织的培训,还是一些国家级专业机构组织的培训,真正留给编辑与专家互动交流的时间很少.事实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问题迫切需要和他人进行交流,向专家请教.但由于培训时间紧,编辑没有足够的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许多问题培训结束后仍然存在.因此,建议在培训过程中增设专家与学员互动的环节,编辑可就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培训班上直接向专家请教,专家现场答疑解惑,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大力推行在线学习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研修学院(培训中心)开发了可供学员在线学习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政策法规专题、编辑业务基础知识、编辑业务专业知识、新媒体出版与经营、期刊出版经营、版权贸易专题、经营管理专题、营销推广专题,以及知识拓展课程等十几个大类400多门网络课程,课程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编辑出版的专业知识,而且目前的在线学习平台比刚推出时做了许多方面的优化,进行了技术升级,实现了PC端与手机客户端等移动终端无缝衔接、用户数据云同步.编辑可以利用平时工作闲暇时间进行学习,也可以利用休息日或其他空闲时间集中学习ꎻ可以一次性学完一门课程,也可以分几次学完一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暂停、回看等,这给编辑学习提供了更多方便,在线学习也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自主学习[4].目前在线课程内容很丰富,授课教师既有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又有其他领域和国外专家学者,课程设计突出了针对性、实效性,对于编辑提升能力、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具有较强辅导作用.而且在线学习成本比较低,完成24学时,只需花费180元,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培训开支,每门课程学习完成并通过考核,系统会自动记录学时,登记注册及续展注册时无需再提供学时证明,手续更加简便.全面推行在线教育,还可解决目前培训市场混乱的问题,使培训工作走向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7号: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EB/OL].[2018-07-1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9/content_1417938.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新出证发[2010]10号[EB/OL].[2018-07-10].http://www.gapp.gov.cn/contents/1663/103254.html.

  [3]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下)[EB/OL].[2018-07-10].http://www.cbbr.com.cn/article/123453.html.

  [4]付一静.注册责任编辑继续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J].出版参考,2016(10):38-4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