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为应对学术出版数字化变革引发的学术资源垄断和用户需求变化,国外的高校图书馆已经投入到学术出版数字化活动中去,并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成为了关键参与者。本文以《图书馆出版名录》为参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别从内容收集、内容存储、开放存取和出版平台等方面展示国外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数字化转型路径,并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从利用高校资源、谋求合作伙伴、支持开放存取、合理选择保存系统和出版平台等方面进行学术出版数字化实践。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数据出版;开放存取;出版平台
0 引言
高校师生和其他研究人员作为学术研究的主要力量之一,在进行科研活动前一般都需要大量文献资源作为研究基础。因此,为师生提供内容服务成为了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责任之一。高校图书馆是学术资料的重要购买者和传播者,也是学术传播链上的重要环节,但随着学术资源垄断程度日益严重,高校图书馆在资源购置上面临困境[1]。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也开始为校内师生等研究者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從主办电子期刊论文和电子学位论文到与研究人员合作开展多媒体实验,高校图书馆一直积极且有效地参与到学术研究的开展和传播过程中来,并且使这一系列活动日渐正规化[2]。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出版数字化实践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美国教育科学研究所和60余所高校图书馆共同成立图书馆出版联盟(LibraryPublishingCoalition,LPC)以研究和推进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出版活动,LPC每年发布更新的《图书馆出版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收录了大量国外高校图书馆在学术出版方面的实践进展,是研究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新范式的有效参考资料。本文主要以《名录》为参考,探究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出版数字化转型实践。
1 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数字化的起因
1.1 满足新的用户需求
用户及其需求在整个学术出版链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以信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高校图书馆来说,用户需求的变化对其发展学术出版数字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数字出版技术自诞生以来便蓬勃发展,拥有广阔的前景,一些国外高校图书馆也注意到校内师生习惯利用网络搜集和获取信息、线上创作和投稿、在线咨询等,便积极展开学术出版数字化方面的尝试。根据信息市场的“两阶段”发展模式,第一阶段是创新阶段,技术发展催生了新的硬件、软件,进而产生与之相配的新内容,最后吸引新用户。第二阶段是临界市场阶段,用户向信息服务业提出新需求,进而促使市场生产新的硬件、软件以满足要求[3]。可以说高校图书馆此时面临的是信息市场的第二阶段,必须尽快推动信息服务升级以满足用户需求。
1.2 具备数字出版技术
数字技术的发展早已深深影响了图书馆工作的实践,图书馆员有了各种新任务,比如管理基于文本和图像的数字文件、开发移动应用程序、将社交媒体集成到图书馆服务中以及开发基于云的应用程序等[4]。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使得以科技文化的创造、传播和传承为使命的学术出版业打破了信息交流的空间限制、缩短了科研成果发表和传播的时间、丰富了知识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一些高校图书馆早已认识到发展学术出版数字化的重要性,并在相关方面做出探索,比如图书馆员建立网站,测试在线编辑出版的新方法,探究使用数字媒体支持学术出版的有效途径,尝试满足用户在数字出版方面的新要求[4]。这些经历使高校图书馆具备了开展学术出版数字化的必要技能。
1.3 反击学术资源垄断
自人类产生学术研究成果以来,学术资源垄断越来越重要,学术出版商的商业化运作手法和出版物品种、数量的不断增多导致图书馆购置费用不断攀升,不得不减少数量订购,使得学术研究的开展和传播越来越不能广泛地进行[5]。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使学术出版物有了链接访问、搜索导航、在线下载等新功能,但学术期刊的形式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电子期刊论文依旧模仿印刷版的表现形式[6],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学术出版的经济方面考量。
受此影响,在数字出版盛行之下,相反学术资源却大量流向少数几个有能力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出版商手中,2013年国际学术出版五巨头(爱思唯尔、施普林格、威利·布莱克维尔、泰勒-弗朗西斯、塞奇)就垄断了全球50%以上的研究成果[7]。出版商将学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为了增值而分为不同的数据库单独售卖,此外还推出审查系统等进行捆绑销售。面对愈演愈烈的学术传播危机,一些国外高校图书馆选择建立自己的学术资源数据库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并建设数字出版平台以吸引研究者发表学术成果。
2 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出版数字化是在网络电子环境中创造和传播学术资源的综合性内容管理服务。其具体内容包括元数据处理、跨平台文档设计、严格的编辑过程和质量控制、遵守相关版权和商业法律,以及长期保护策略等[4]。在这个定义下,数字出版包括所有与内容收集、长期保存数字内容、用户获取方式和建立出版平台等相关工作,下文将针对以上几点对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出版数字化业务进行介绍。
2.1 内容收集
2.1.1 高校师生研究成果
高校师生、研究机构和校内院系的科研成果是高校图书馆出版内容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期刊论文、教材、专著、会议论文、学位论文、课程论文、研究报告、数据集等。根据2015—2019版《名录》中的数据进行统计,高校图书馆出版物的内容来源情况如下:
表1 2014-2018年国外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物来源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期刊论文 | 646 | 628 | 656 | 666 | 1204 |
学术专著 | 1097 | 773 | 905 | 488 | 818 |
教材 | 50 | 58 | 65 | 34 | 75 |
课程论文 | 13397 | 4640 | 7070 | 6069 | 4500 |
学位论文 | 118099 | 99312 | 71756 | 101725 | 49722 |
研究报告 | 141949 | 119605 | 6019 | 1204450 | 2821 |
会议论文 | 9093 | 8144 | 10993 | 6526 | 11953 |
校外委托出版物 | 195 | 189 | 249 | 193 | 248 |
数据集 | 87 | 80 | 522 | 740 | 55 |
总计 | 284613 | 233429 | 98235 | 1320891 | 71396 |
通过数据可知,数量多且易于收集整理的研究报告、学位论文、课程论文和会议论文是国外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物的主要来源。期刊论文、学术专著和教材由于创作难度大或出版周期长,由于校外委托出版物数量较少,不是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的重点,数量较少,但可以反映出高校图书馆参与学术出版数字化过程中的非校园伙伴关系,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判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出版商的影响力。数据集出版数量变化较大,可能与每年参评的高校图书馆的数量不一和某些高校占比过大有关,如2016年出版的522套数据集中,剑桥大学图书馆就占了460套[8]。一旦占比高的高校图书馆当年未参评或未统计数据集的出版状况,数据波动状况就会比较大。但数据集出版仍值得一提,由于近年来国外学术界开始重视学术研究中的具体数据,科研数据被界定为重要的一级科研产出[9],并且随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发展,数据资产的价值与日俱增。在传统出版时代,数据由于缺乏合适的存储和传播载体而难以出版,但数字出版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数据集的出版将有望成为学术出版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新门类。
2.1.2 馆藏纸货资源
除了为高校师生、研究机构的学术成果提供出版服务,高校图书馆还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体馆藏由于不易检索查找,已经不符合学术研究高速化发展的状况,因此有必要将这些学术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以适应用户的需求。加州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图书馆馆藏项目由该校图书馆和出版社合作展开,致力于将加州大学的学术图书数字化。加州大学图书馆利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XML作为数据描述的统一架构,将学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出版成电子书,并为高校研究者提供全文检索、引文链接等服务[10]。
2.2 内容存储
数字出版物与传统出版物不同的一点在于保存方式,虽然数字资源不会造成库存方面的问题,但也对存储的软、硬件设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高校图书馆这样的拥有数量大、价值高的学术资源的主体,对存储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出版物的长期保存至关重要。
2016版《名录》首次提到内容存储,虽然当时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表明自己为学术资源提供了某种形式的数字保存,但除了常规的内部备份内容外没有其他的保存形式。而最近的2019版《名录》表面,已有89%的高校图书馆已经采取或准备采取数字保存策略。据数据显示,国外高校图书馆项目使用多种系统来提供数字保护服务,其中LOCKSS(32%)、Portico(14%)、HathiTrust(11%)、CLOCKSS(9%)、MetaArchive(4%)、COPPUL(3%)、内部保存(38%)是较为常用的几个系统。另外22%的图书馆正在讨论数字保存方案[11]。此外,许多高校图书馆采取多种保存方式并用的方法,如匹兹堡大学图书馆、达特茅斯学院图书馆、印第安纳大学伯明翰分校图书馆等都采取了五种以上数字保存策略,保证了学术资源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3 开放存取
高校图书馆进行学术出版尝试的初衷是为学术传播提供支持与服务,它与其他出版商的本质区别是学术内容的开放存取(OpenAccess,OA)。目前高校图书馆主要以创建OA机构知识库、出版OA学术图书和期刊的方式进行开放存取[12]。
有数据表明,近五年来国外高校图书馆采取OA模式的比例达到80%以上[13]。自2018版《名录》开始,LPC每年对开展学术出版活动的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存取状况进行调查,按1-5的评分区间进行打分,其中4和5分别表示主要开放存取和完全开放存取,即评分为4或5的高校图书馆是已高度采取OA模式。对最近两版《名录》数据进行统计,评分为4或5的图书馆数量迅速上升,评委为2或3的数量很少,没有图书馆评分为1。具体情况如下:

图1 2017-2018年采取开放存取的国外高校图书馆占比
图1显示,2017年9%的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出版物是完全开放获取的(5分),另外33%的则主要是开放获取出版物(4分)。2018年4分的高校图书馆占42%,5分的占46%。可见开放存取的发展非常迅速。高校图书馆在OA出版方面所承担的重任对学术传播有巨大的意义,比如由匹兹堡大学图书馆与该校出版社合作建立的匹兹堡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项目,将原有的纸质图书数字化,并在线免费开放,首批开放的七百多本图书中大多数已绝版,OA出版让这些宝贵的学术资源实现了最大化利用[14]。此外匹兹堡大学还以补贴出版费的方式鼓勵OA出版,校内教师、研究单位等进行OA出版,可减少至少50%的出版费,学生如果采取OA出版则可以免除全部费用[15]。
2.4 出版平台
2.4.1 主流平台形成
高校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术出版,多通过出版平台为用户提供在线查询服务、获取学术出版等信息。为调查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出版平台使用状况,对2014—2019版《名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在2013—2018年中,使用率最高的出版平台有7种(其他平台使用率均低于10%),由于具有高使用率和稳定性,已经成为国外高校图书馆的主流出版平台。这些主流出版平台具有不同的属性,OJS、DSpace、WordPress、Fedora为开源平台,所占比重较大,能够体现图书馆学术出版的开放获取性,是众多高校图书馆所青睐的平台;Bepress、CONTENTdm为商业平台,由于功能完备也具有较高的使用率;本地开发软件是各个高校或高校图书馆自主开发的平台,但最近两年使用率急剧下滑,这可能与近年来可选择的出版平台不断增加以及高校图书馆基础设施管理的扩大化有关[12]。
表2 2013-2018年国外高校图书馆主要学术出版平台使用率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OJS | 45% | 43% | 43% | 42% | 44% | 41% |
Bepress | 34% | 41% | 42% | 46% | 41% | 43% |
DSpace | 34% | 29% | 31% | 28% | — | 30% |
本地开发软件 | 20% | 23% | 23% | 25% | — | 12% |
Wordpress | 18% | 23% | 25% | 22% | — | 18% |
CONTENTdm | 22% | 21% | 19% | 17% | — | 14% |
Fedora | 13% | 15% | 16% | 14% | — | — |
2.4.2 多种平台并用
在实际的出版过程中很少有图书馆仅使用一种平台,许多图书馆使用多种平台和技术来支持出版过程中不同方面的内容或适应不同类型的出版物。在2016年的调查中有六成多的高校图书馆选择了多种平台共用的模式[16],随着图书馆学术出版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图书馆选择这种模式。
受平台选择多样化冲击,单独使用本地开发软件的图书馆很少,例如柏林洪堡大学图书馆只在2013年仅使用了本地开发的机构知识库,发布了本校学生的电子论文或其他开放存取文件;北德克萨斯大学图书馆、拉瓦尔大学图书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也都是在前两年使用本地开发软件,而后陆续增加了其他平台[17]。至2016年,《名录》中所有图书馆均不再单独使用本地开发软件。
3 经验启示
3.1 利用高校资源
高校图书馆在发展学术出版过程中有资源方面的优势,自身的馆藏资源,高校师生和研究院所的学术成果,高校出版社和期刊社的著作、论文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优质学术资源。将积累的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并存储,并鼓励高校研究人员在线投稿,对于师生的期刊论文、课程论文、学术专著等都可以作为学术出版的内容来源。除以上常规学术资源外,高校图书馆还应重视数据出版,数据出版不仅可以提高研究者学术产出的利用程度,还利于加强学术交流、规避学术不端。高效图书馆可建立能够与期刊论文对应链接的科研数据存储库,或者直接支持科研数据的出版。
3.2 谋求合作伙伴
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与《名录》中大部分高校相比,无论是从学术水平还是图书馆的学术出版数字化发展程度都有一定差距,各自为营大建知识孤岛很难推进学术出版数字化的进程,也难以推出高质量的学术出版物。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校内各个学术单位以及校内师生的合作以获取内容来源;加强与专家学者的合作以便于邀请专家审稿,加强对学术出版物的质量控制;加强与校内出版机构如高校出版社、校刊等的合作,共同探索学术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加强与技术提供商、平台服务商的合作以获得发展数字化的软硬件支持。除此以外,各所高校的图书馆之间也应该加强校际间的合作。
3.3 支持开放存取
高校图书馆进行学术出版的目的是为学术传播提供支持与服务,所出版学术内容的开放存取是它与其他出版商,包括高校出版社的本质区别。因此,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绝不是盈利性质的,也不应有太大的校际间限制,应支持开放存取以促进学术传播。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出版物可在版权保护下选择开源出版平台或建设开源网站、数据库等进行开放共享;鼓励高校研究者以图书馆为平台实现学术资源的在线OA出版,虽然OA出版要求作者付费,但实际上这些费用大多由研究机构、科研项目或基金承担,高校图书馆也可适当减免部分费用。
3.4 合理选择保存系统和出版平台
学术出版物的数字化保存是关键环节,高校图书馆应针对自身学术资源的数量、种类、用途等方面的不同进行保存。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多的有LOCKSS、Portico、HathiTrust、AmazonS3等,都是安全性、稳定性较高的保存系统,但内部保存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保证学术资源的安全性和延续性、可用性,建议采用内部保存为主,多种保存方式并存的策略。
出版平台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学术出版数字化活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学术资源选择合适的出版平台。比如OJS、Dpubs等开源平台费用较低,又比如Bepress等商业平台费用较高,图书馆可根据经费状况考虑选取;Bepress具有跟踪论文递交、同行评议等流程管理等功能,支持期刊、会议文献、丛书的生产和发行,而DSpace擅长收集、存储、索引、保存和重新发布任何数字格式、层次结构的永久标识符研究数据,更适用于研究数据的出版,图书馆即可根据自身的出版状况进行选择。
4 结语
本文论证了国外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数字化活动的起因,并通過对近年来《图书馆出版名录》的数据进行统计,从内容收集、内容存储、用户获取和出版平台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外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在此基础上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数字化活动提出建议。高校图书馆进行学术出版数字化的尝试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出版路径,以促进学术传播为出版使命的学术出版新形态,这也是对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内容的拓展与创新[18],以国外高校图书馆近年来的实践情况来看,学术出版数字化有潜力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新的核心竞争力,我国高校图书馆或可借鉴国外经验进行相关方面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师曾志.网络电子期刊质量控制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2]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 Library publishing directory 2014[EB/OL].[2019-07-08]. https://docs.lib.purdue.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00&context=libpubdir
[3]BRAIN,MARGOT B .Electronic publishing strategies[R].Leatherhead,Surrey: Pira International,1996:70.
[4]LEFEVRE J,HUWE T K. Digital publishing from the library: a new core competency[J].Journal of Web Librarianship,2013(6):190-214
[5]师曾志.网络电子期刊质量控制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6]ROB K, EWA C. Electronic journals, the Internet, and scholarly communication[J].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37(1).
[7]LARIVIERE V, HAUSTEIN S, MONGEON P. The oligopoly of academic publishers in the digital [J].Plos one,2015(6):1-15.
[8]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 Library publishing directory 2017[EB/OL].[2019-07-08]. https://docs.lib.purdue.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03&context=libpubdir
[9]韓筠.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出版的发展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8(10):38.
[10]杨千子,徐军华.美国一流高校图书馆与学术出版机构合作案例剖析及启示[J].图书馆,2017(8):71.
[11]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 Library publishing directory 2019[EB/OL].[2019-07-08]. https://docs.lib.purdue.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05&context=libpubdir
[12]田新华.论高校图书馆在开放获取运动中的角色转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153-155.
[13]刘兹恒,宋天宇.近五年国外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进展:基于《图书馆出版名录》(2015—2019)的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8(11):7.
[14]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Digital Editions[EB/OL].[2019-07-08].https://digital.library.pitt.edu/p/pittpress.
[15]COLLISTER L B,DELIYANNIDCS T S,DYAE-CORREIAS The Library as Publisher[J].The Serials Librarian,2014,(66):1-4.
[16]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 Library publishing directory 2016[EB/OL].[2019-07-08]. https://docs.lib.purdue.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02&context=libpubdir
[17]蒋红华,石德万.欧美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平台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8(9):136.
[18]郭晓红.我国大学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研究:以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图书馆学术出版创新实践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8(6):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