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意识到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带来《关于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的提案》,针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整体不足
问:您的提案基于哪些调研与思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出反映了公民科学素质存在的哪些问题?
答: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科学素质反映公民的文明素养,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也充分反映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导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与公民科学素质相关的问题也很突出:一是疫情防控中反映的科学素质问题。在疫情防控方面,许多人不了解防治知识,对疾病认识不足。不掌握如何洗手消毒、如何戴好口罩、如何做好家庭和社会的防护等极为普通的科学常识,对病毒知识了解得则更少。二是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反映的科学素质问题。这不仅反映了法律意识和传统陋习问题,也反映出公民对野生动物的科学知识缺乏了解。
抽样调查发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整体仍然偏低。
2018年,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47%,比2015年的6.20%提高2.27个百分点。即使如此,这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加强规划引导提高普及水平
问:对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
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对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我建议:
一是加强公民科学素质相关工作的规划引导。我国已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0%的目标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即使达到这一目标,也是相对较低的水平。建议将此目标继续写入“十四五”规划,并且加强普及力度,提高普及标准。
二是补齐公民科学素质短板。以往比较重视一般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普及工作,建议从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入手,加强卫生防疫知识、健康知识、生物知识、救灾防灾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普及工作。
三是提高公民科普知识的质量。当前,科普知识资源整合不够、质量不高。我国近年来每年出版的科普图书1.5万种,出版的科普期刊535种,推出了一批权威、准确、有阅读价值的科普文章或著作。同时,要加强科普原创工作,创造更多优惠条件,加强评价引导,鼓励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多写科普文章和著作,鼓励新闻出版单位推出更多科普文章和科普著作,提高科普质量,加强权威发布。
四是抓好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要突出抓好青少年这个重点。要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普及科学知识更好纳入教育体系,增加教科书科学素质方面的内容。
五是用好新媒体传播平台。一方面要加强传统媒体科学知识资源和产品的在线发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新媒体科学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使科学知识的传播更及时、更生动、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