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沈琼: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摘 要】基础教育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当前国家对教育教学信息化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对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诉求也越来越明确,这给出版社在基础数字出版方面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出版融合进程中,出版社既要坚守核心优势,深耕优质教育出版资源又要在内容创新、营销升级、技术融合方面谋求变革,做到在转型中求发展,在变革中有坚守。
【关键词】基础教育出版;数字出版;出版融合
当前,在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版行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教育信息化进入应用阶段,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出了更高水平、更为急迫的要求。2019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2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提出要大力加推进教育信息化,并指出应“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数字出版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来自市场的数据也说明教育数字出版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数字出版全体收入规模到达8330.78亿元,其中,在线教育作为数字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达到1330亿元,占比约为16%。但是在这个庞大的教育数字出版市场中,传统出版社收入占据多少比例呢?2017年传统书报刊数字化总收入仅为82.7亿元,这是让人无法言说的痛点。
出版社在基础教育数字出版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有优质的原始内容积累、有成熟的地面渠道、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发经验。但同时劣势也很明显,如互联网运营经验不足、互联网人才与技术匮乏、缺乏灵活的融资机制。
在基础教育出版数字化的进程中,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数字教育发展理念逐渐明朗,在基础教育数字出版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教育出版社要把握教育数字出版的新契机,坚守核心优势,同时在内容创新、营销升级、技术融合方面谋求变革,做到在转型中求发展,在变革中有坚守。
一、坚持深耕优质教育出版资源
前几年各种数字教育平台层出不穷,但是很多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缺少优质的资源,对于用户来说,归根结底需要的是优质内容,技术只是以不同的方式重组、利用这些内容。对于在线教育平台,用户也更看重平台的可持续输出能力、课程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例如,学而思网校、VIPkid真正能够持续吸引用户的是其课程。出版社不仅拥有长期积累的优质原始资源,也有丰富的资源开发团队和经验,在教育数字出版的浪潮中,出版社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核心优势,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下,研发优质教育出版资源更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围绕核心内容开发资源
与其他类型教育不同,基础教育对象的学习被动、试错成本高,对象的学习也趋于单纯化,因此学生往往不会主动学习和核心内容无关的课程,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课堂教学也将仍然是基础教育的主流形态,基础教育的系统性、基础性决定了只有为学生核心课程内容学习开发的资源才能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变。不管是传统教育出版还是数字教育出版,都应紧紧围绕课标核心内容,围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质量的开发优质资源。何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就是课标和教材。出版社尤其是教材出版社,具有丰富的核心资源积累,应该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在核心资源的基础上,围绕课标内容和已有的教材、教辅,开发形式多样的数字化资源,如网络课程、音视频资源等,为师生提供纸质出版物的增值数字化服务,着力提升学生核心课程素养。
(二)着力提升资源的精细化程度
教育是极为复杂的事情,要在所有学科领域深耕是很困难的,而近年来,在线教育市场的高度细分化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基础教育出版数字化融合中,出版社应在已有专业领域内深入分析客户需求,抓住重点角度深耕资源,做精做深,不要求广求博,将资源做成大杂烩,而应力求特色化、专业化,能够在庞大的数字教育市场上树立自己的特色与品牌。资源精细化的另一层含义是,在传统的教育出版过程中,出版社对纸质资源多以课时或以知识点等细分,在开发数字化资源时,为了满足数字化教育个性化、精准化的需求,应对资源设置更加详细、丰富,出版社要组织专业力量深入研究客户的需求,根据教育规律、学科规律,科学、系统地设计资源的标引体系,根据标引体系对资源进行碎片化处理,以利于资源的整合。
二、升级营销渠道与方式
(一)充分利用B端渠道优势
虽然数字化出版改变了传统的出版流程和营销方式,出版社看似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中处于劣势,但是在基础教育领域,不论是教师、教材、教辅都有准入审核机制,未来加强对数字化资源的准入与审核也必将是趋势,所以未来基础教育数字出版可能依然具有一定的行政壁垒。同时,基础教育数字化产品的最终对象虽然是C端的学生,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至少两点:(1)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是由上至下的,在国家大力倡导信息化教学的今天,地方教育部门、学校等B端对基础教育数字化出版资源的需求更为强烈,他们是重要的消费群体;(2)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和家长的消费明显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推动,所以基础教育数字出版市场中B端渠道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长期以来,出版社通过教材、教辅等,从上到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基础教育产品地面渠道,在基础教育数字出版的过程中,出版社要着力将纸质图书的地面渠道转变为数字产品渠道,在新的产品形态下进一步升级和深化升级营销流程和营销渠道。
(二)线上线下联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由于基础教育的专业性、基础性,行业影响力无论对于家长还是教师,都是其选择基础教育产品时的重要驱动因素。传统出版社,尤其是有教材的出版社,长期处于学科教育领域,同时有很多行业权威专家作者资源。在数字出版的新环境下,传统出版社应将这个优势进一步发扬,充分利用新媒体途径和渠道,线下线下联动营销,将其自身的内容影响力转化为品牌影响力。一方面,出版社要改变传统运营思维,充分借助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提升基础教育数字产品影响力,如利用已有内容资源、作者资源和用户资源,运营学科教育的新媒体号、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等;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出版社教育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开展高端研讨、培训、比赛、名师沙龙等活动,通过线下活动吸引用户,进而拉动数字教育产品或平台的活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出版社要积极参与并支持教育部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一直以推动江苏教育改革为己任,为江苏省教育厅“名师空中课堂”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数字化资源。
三、在关键技术节点提升竞争力
教育数字出版技术壁垒高,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技术不断地试错与改进,这是传统出版社的劣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出版社根据自身的定位,探索和实施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数字化转型模式。但是无论采取自主研发技术,还是与技术公司合作分担风险等,传统出版社都必须在以下关键节点上提升竞争力,把握话语权,以能够在教育出版与技术的融合中占据主动地位。
(一)提升音视频内容开发能力
长期以来,出版社积累了大量教育内容研发经验,这是出版社的核心优势。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知识获取习惯的变化,音视频资源、在线课程极有可能成为主流。我们必须注意到,出版社的内容开发多为文字图片类,音视频内容开发是大多数出版社的短板。随着5G技术的商用,这个问题将越来越急迫,如果不补齐这个短板,出版社将在未来数字化教育的竞争中失去最大的竞争力。所以加大音视频内容的自主开发能力,培养与储备相关人才是传统出版社的当务之急。事实上,在教学改革中,一线学校、教育部门也开发了很多微课、翻转课堂的音视频资源,但是由于力量单一或缺少制作经验,存在很多问题,如同质化现象严重、制作粗糙、没有系统的规划,这说明学校和师生对音视频内容的需求和市场提供优质内容能力上有矛盾,出版社应充分发挥具备核心资源的优势,大力提升音视频资源的策划、开发、制作、编辑能力,牢牢把握内容提供商的核心竞争力,为规划、开发能够适应数字化教育的优质资源奠定基础。
(二)注重数据建设
在强调个性化、精准化的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只有在分析海量用户数据的基础上,才可能把握用户需求,准确地决策,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产品提供,为用户提供最大价值;而在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中课标中,也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学、学习、评价一体化路径,可见未来数据积累将是重要资源。事实上,出版社尤其是教材出版社,在用户数量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教育出版数据更将成爆炸增长的态势,因此传统出版社具备大数据建设的可能性。但是长期以来,出版社对纸质图书用户数据的收集、挖掘、分析却一直是孤岛。无论采取自主研发技术还是寻求合作,出版社必须在用户基础数据、行为数据、运营数据的采集、加工、标引、分析、服务方面布局,以更好地引导内容的精准化生产和用户的精准化服务,为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教育时代的到来储备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