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刘春雨:研究出版社
【摘 要】《共产党宣言》是公认的最富有精神魅力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传播融入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融入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财富。新时代,要继续深入学习《共产党宣言》,领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丰富内涵,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魅力,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精神魅力
对于普通社会大众来说,《共产党宣言》这本书可能显得有点陌生,甚至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听过无数次,但可能没有完整地读过一遍,可能对其中的很多论断比较熟悉,但对其整体思想、时代背景、逻辑结构、历史影响了解还不多、理解还不够透彻。可能很多人对这一经典作品的思想内容、章节结构、逻辑组成以及核心概念都有着持续的研究和熟稔的掌握,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的认识需要跃升到新的阶段和境界。纵观人类历史,从来没有一本书像《共产党宣言》这样,在思想史上产生了如此广大而深远的影响力,被誉为“红色中华第一书”。《共产党宣言》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书,甚至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回眸20世纪,《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传播,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传播融入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融入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财富。
一、《共产党宣言》出版的历史意蕴
伟大著作在历史的风潮中经受实践的检验、学术的检验和文化的检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特殊机缘下以年轻人的冲劲、喷薄的表达欲望、深厚的学术修养、敏锐的现实关切、磅礴的语言气势和饱满的政治激情写出了《共产党宣言》,彪炳千秋,光芒万丈。
170年来,这一伟大著作一直放射着真理的光芒、学术的光芒、思想的光芒,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指南,为世界的改变、为世界社会主义命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问世以来,至今已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再版1000多次,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发挥了其他经典难以并驾齐驱的巨大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家高放多年来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出版传播相关问题的考证和研究,长期搜集、收藏《共产党宣言》的各种汉译本。根据他的研究,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有9种中译本;新中国成立后,有8种中译本,以及搜集到香港、台湾出版的6种译本。“新中国成立前的中译本大都是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分别从日文、英文、德文、俄文翻译过来先后出版的,可以看出译者的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精心翻译,这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乃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都意义重大。”[1]《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和出版发行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和发展历程,从翻译片段到翻译全文,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秘密出版到公开发行,从译为汉语到译成多种民族文字,从伪装本、手抄本到纪念版、珍藏版,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在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写下了壮丽的思想诗篇。《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为中国革命培育了前赴后继的伟大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过极其巨大的历史作用,为中华民族振兴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共产党宣言》为中国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救民的方法和道路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出版进入新的阶段。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信仰、实践都是和《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传播分不开的。毛泽东曾经说过,他在1920年第一次看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等三本书后,“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说:“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毛泽东同志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3]在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见到了《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首译者陈望道。他殷切地对陈望道说:“当年长征的时候我就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如果能找到第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我真想再看一遍。”陈望道看着周恩来期待的目光,遗憾地摇了摇头。周恩来接着说:“这是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找不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病啊!”[4]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中,《共产党宣言》是一颗思想明珠、一座灯塔。
2018年4月23日,《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成为第五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标识着中国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新时代条件下,面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深度学习《共产党宣言》,有利于感知、领悟、升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历史厚度,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人民幸福的能力和水平。“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5],常读《共产党宣言》、重读《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思想对话,重温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历史的力量。
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魅力
首先,从思想上看,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初心的思想发源地。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实现的不是少数人的幸福,而是要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人民谋“现实的幸福”,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马克思、恩格斯坚信,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指向的是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激励、鼓舞、引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攻坚克难、义无反顾,把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
其次,从信仰上看,《共产党宣言》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信仰魅力。《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宣言书。牢牢固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必须不断返回信仰的源头,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共产党人如果淡化信仰、动摇信仰、放弃理想,就会淡化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恪守,弱化坚持四个自信的信心和本领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永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魅力。
最后,从宗旨上看,《共产党宣言》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使命。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私人利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梦想。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7]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人民有更多、更深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不断促进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新时代学习《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与改造自我的强大思想武器。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的《共产党宣言》的出版、传播和研究,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创造条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一,学习《共产党宣言》,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魅力。“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之幸,是中华民族之幸。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历经万千挫折而始终不忘使命,历经磨难而矢志不渝,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闪耀着理想的光芒、信仰的光芒。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故事。他说:“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8]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要接受实践、历史和未来检验,要始终做到知、信、行的辩证统一。
第二,学习《共产党宣言》,不断提高执政本领。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全球一体化深度推进,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新技术、新知识、新文化不断涌现。中国共产党人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推动执政本领的提高不断满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需要,不断满足各项工作对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9]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10]。
第三,学习《共产党宣言》,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2019年6月24日,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11]中国共产党把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统一起来。永葆执政地位,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创新精神,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实现人民的幸福,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价值力量。
参考文献
[1]高放.认清《共产党宣言》真相、真理和真义[J].理论与改革,2018(03):1-4.
[2]毛泽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1-22.
[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4]费虹寰.周恩来与初心使命[N].学习时报,2018-7-6.
[5]习近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J].求是,2019(2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8]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0]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
[11]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