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董立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摘 要】策划编辑是出版社中的核心,对于选题策划、整体图书进度把握以及图书出版以后的推广、宣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策划编辑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或者说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策划编辑?将从策划编辑的工作流程入手进行讨论。
【关键词】策划编辑;选题策划;读者定位
策划编辑是编辑职业的一种,是一个出版社的核心,也是促进出版产业发展的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一名策划编辑,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或者说,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策划编辑?本文就从策划编辑的工作入手来进行分析。
一、分析图书市场,提炼选题
这个步骤至关重要,一个选题不是随便提出的,要经过周密的分析和市场调查等。这其中包括以下必须要考虑的方面:
(一)确定选题方向
首先,需要策划编辑坚持正确的导向,选择对人们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的方向。一个好的选题,无论是基本立意,还是主要内容,都应该是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引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或是政治上的导向,或是思想上的启发,或是道德上的熏陶,或是科学知识上的传授,或是这几方面兼而有之。
其次,要有“眼光”,也就是说策划编辑必须具有独创性。当然,独创性有大有小,并不是必须“第一次发现”“首次做出什么”,但是对比市面上已经出版的同类型图书,选题必须要有一个亮点,值得读者去购买,这才是一本书的价值所在。一个策划编辑的“眼光”是否“毒辣”,是决定他是否优秀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就要求策划编辑:第一,见闻广博,这并不是要求策划编辑事事精通,但起码是该行业内纸上谈兵式的精通。第二,坚持学习,及时了解先进技术,这样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使自己的策划水平得到提高。第三,对于相关领域已经出版的图书有大概的了解,知己知彼,才能找准选题的切入点。
最后,根据广泛的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可行性判断,这就是要考虑图书的效益。出版工作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二)准确定位读者群体
读者群体不同,图书的出版形式必然有天壤之别。例如,同样的编程类店销书,面对小学生、初中生或者是工程师,那么效果就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是面向同一类人,比如工程师,那么也要准确细分,比如说是新手还是高手。
二、寻找优秀的作者资源
物色合适的作者是选题成功的关键。编辑经常面临的问题是:有了好的选题,却找不到合适的作者,或者勉强找到的作者并不是理想人选,结果往往导致选题流产,或一流选题却做成三流产品。合适的作者,不但在学术、思想和创作能力上都可以胜任,而且还能充分理解选题的具体要求,同时又熟悉消费者的特点,使得图书的风格适合他们的需求和口味。
要找到合适的作者,编辑必须平时就注意收集作者的资源,建立作者信息库。要做有心人,不仅耐心细致,还要敏锐热情。无论是开会访友、读书、休闲,只要发现有价值的线索,都要随时记录。
如今圈子文化流行,想找哪个方向的作者,那就渗透这个圈子里面,知道什么人在玩、什么人是菜鸟、什么人是高手。随时关注名家动态,因为他们是作者队伍中的主力和骨干,更要发现一些“潜力股”,也许他们是未来选题最合适的作者。有了丰富的作者资源,就能在选择作者时游刃有余,顺利完成组稿任务。
三、优化图书大纲
图书大纲事关重大,必须精心设计,反复论证,科学决策。选题策划之初,可以通过策划编辑和作者的情况,再结合对于市场需求的把握提出选题计划的总体构思。在这个过程中,策划编辑应该站在作者和读者的中间,对于图书的目录和作者进行讨论。因为对于没有出版经验的作者,虽然他们可能满腹经纶,但是却不能很好地理解读者的需求,所以很有可能写出来的大纲缺乏引人入胜的趣味性,这时候就需要策划编辑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引导、调整、完善。不过,这些调整和修订都只涉及选题计划的局部,不宜对已经制订的选题计划做根本性的更改。
四、签订出版合同
这个时候,策划编辑就可以和作者签订出版合同了,作者正式开始创作。
出版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出版单位信息,包括联系人、联系方式、地址等信息;图书的书名、署名、交稿时间、出版时间、稿费等;其他补充信息,比如其他出版形式下稿费的分配、样书情况等;违约责任。
其他特殊的情况可以在补充条款中规定。
五、作者写作
接下来作者就可以开始写书。在这个过程中,策划编辑需要与作者保持沟通,对于格式、内容等方面要及时沟通;对于技术类图书,尤其要关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技术更新带来的调整。前期的沟通、修改非常重要,可以采用样章的形式,作者写一章或者一节,然后策划编辑仔细对于样章中的内容进行批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完善,比如常见的图表问题、常用表达的习惯等,改好一章就有了例子,作者后面就可以照着样章来理顺全书,这样比成书以后再统一修改要轻松很多。
作者写书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图书的成稿时间。现在大部分作者都是兼职写书,在工作、生活之余写书本是非常难得的,时间往往不好把握,很容易被急活打断,这就需要策划编辑时时起到督促的作用。每周或者每个月沟通一下,以免拖延时间过长而使得图书计划“流产”。
对于多个作者的图书更要引起注意,不同人的思路、语言风格完全不同,虽然已经有了详细的三级目录,但是仍然需要主编进行统一梳理,否则读者一看就会有拼凑的感觉,从而影响图书的质量。
六、编辑加工
三审三校、核红、出版,按照正常的出版步骤进行就可以。策划编辑的重点是选题的策划,但是作为编辑,还是应该适当做一些编辑加工的工作,以提高文字处理的能力。而且自己策划的图书,对于图书的把握能更全面、更细致,可以更好地提高图书的质量。一个优秀的策划编辑,必然首先是个优秀的加工编辑。
在这个环节中,图书封面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某种程度上,书籍封面设计得好,销售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吸引他人的眼球,让读者在购买的时候愿意多购买。特别是一本质量还没有得到认可的书籍,在进行书籍封面设计的时候更要重视,好的书籍封面设计是可以促进销售的。有市场人员曾经做过调查,读者在书店选择图书的时候,往往只有10秒钟的时间,其中3秒钟就是对于封面的考量(包括封一、封四),剩下的时间就是大纲或者作者。
读者购买图书首先就是看中图书的基本效用,比如内容、形式、配套增值服务等,能够从中获得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对知识需求的满足。这是图书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个过程中影响读者购买意向的还包括图书的外在形式,比如开本、纸张、封面设计、装帧情况等。这些是在茫茫书海能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眼球的最直观因素,对于图书的销售具有重要影响。这就是策划编辑要重点关注的工作。
七、营销宣传
图书产品质量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图书产品消费要通过市场来实现。所以,策划编辑的另外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图书的营销。
现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图书的营销就显得至关重要。磨铁图书在图书的营销方面就非常有一手。它从最早的策略营销开始就使用各种运营手段,将这种产品的吸引力发挥到极致。营销策略包括出版物的市场调研、目标市场定位、选题开发、出版物定价、渠道选择、促销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活动,主要分为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等。
对于教材来说,主要的营销手段就是图书馆馆配。通过各个省市定期举办的馆配会,或者市场专员走访各高校,可以有效地加大这一块的市场占有率。但是要想长期保持,就需要下功夫,经常回访,保持沟通。很多出版社在各个省会城市分别建立了发行联络点,甚至专门聘请了高校代表,定期走访高校,对于学校使用教材的情况及时跟踪,并收集用户的反馈,对于后期的策划也能提供不少的素材。保持高校教材的用量是发行中的一个很有效果的手段,因为高校学生比较稳定,每年都会有稳定用量。
对于零售书来说,营销的方式那就是百家争鸣了。现在常用的促销手段有签售,借助作者或者出版社的品牌优势,举行图书签售会、读者见面会等形式,积极扩大舆论影响。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利用和网点、论坛的合作也是非常有效的。再有就是传统营销渠道的活动,比如促销、折扣、满减等。
图书市场的品牌效应特别明显,如果出版社或者作者已经确定了一个位置,树立了一个形象,塑造了一种特色,那么后面就可以延续并对这个品牌带来的消费者进行持续性的促销。所以对于出版社来说,在图书大爆发的情况下,“专、精、特”是一个很不错的发展方向,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优势图书,扩大出版社的市场知名度。在保持一定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适当寻求多方面发展,积极提高经济效益。考虑到品牌效应,所以寻找作者资源的时候就要考虑这方面的影响,尽量结合一些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来完成;当然,“潜力股”也是很值得推崇的,只要图书质量高,借助发行的力量也是有可能成为畅销书的。
最后,就是整理图书档案。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将图书出版合同、选题申请表、图书处理卷、封面委托书、校对流程单、作者身份证信息(引进版图书还需要包括相关版权引进的手续),整理好交出版社保管,同时,给作者发放样书和稿费。这里要重点注意给作者及时发放稿费,有的出版社因为拖欠稿费、隐瞒印数等,造成了优秀作者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