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刘艳: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分社
【摘 要】引进改编原版教材涉及外方出版社和原书作者、国内出版社和国内作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教材质量有较大难度。以《新时代大学英语》为例,探讨如何在内容改编、编辑校对和印装设计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各环节符合质量要求。
【关键词】引进改编;英语教材;图书质量
《国际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熟练掌握英语是国际化人才的基本条件,而国际化人才的英语能力主要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来培养和提高。大学英语课程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成为有担当大国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进国外原版教材较好地顺应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需求。原版教材在引进过程中一般还要做一些本土化的工作,以适应国内的教学需要,因此,确保引进改编版教材的质量至关重要,本人就以《新时代大学英语》为例,从内容改编、编辑校对和印装设计三个方面谈谈如何确保引进改编版教材的质量。
一、内容质量是核心
《新时代大学英语》是一套从美国圣智学习公司引进改编而来的大学英语基础课教材,由“视听说”和“读写译”两个子系列构成,每个系列各四个级别,并配有教师用书、教学软件、音视频资源以及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交互式数字化学习平台。该套教材是经中外语言专家精心打磨而成的,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全书均是基于技能的多元化训练;语言地道,结构合理,素材新颖。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严格把控教材的内容质量。
(一)精选优质的原版教材
出版社选中World English和Weaving It Together这两套原版教材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一是外方出版社的知名度。美国圣智学习公司是国外教材出版的大公司,多年来,与外研社、高教社、外教社等国内领先的大学外语出版社有着密切合作,出版了很多高质量的外语教材。二是原版教材本身的质量。原版教材的语料原汁原味,内容由浅入深,题材广泛,难易度也符合国内大学生的需求,整套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启发性思考、跨文化交际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全书内容设计合理,都是以真实情境下的语言应用为导向,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另外,原版教材的版式设计也是独具一格,还配有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拍摄的精美图片,整部教材仿佛一部艺术作品,让人爱不释手。
(二)撰写详尽的改编方案
由于原版教材是美国的编写团队针对英美国家的、母语为非英语的学习者编写的,并不是按照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编写,也没有考虑到国内大学生通过四六级的需求,与我国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情况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对原版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深入的选题论证,并邀请国内的顶尖级专家对教材进行研究和评估之后,我们着手启动了原版教材的本土化工作。
在确定改编方案时,我们确立了以下原则:一是要尽量保留原版教材的独特风格;二是要注意融入丰富多彩的中国元素;三是要切实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四是要系统增加精心提炼的语言技巧。随后,我们召开了编者会议。会上,编者团队与出版社编辑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确定了教材改编的基本方案:“视听说”子系列主要是增加一些与四六级考试以及托福雅思考试相关的听力题型,将原阅读内容改成听力题型,删去写作板块,增加口语和听力技巧;“读写译”子系列主要在生词、阅读理解题、写作、翻译等板块做改编,并增加相关的阅读和翻译技巧。每一项改编的内容都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以读写译中的课文生词为例,生词的选词标准、呈现形式、英文释义、音标、是否包含词组、生词量、四册之间的生词查重等,都一一明确规定好。整套教材严格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改编,保留原版教材的优势,弥补它的不足,以确保教材改版后的质量,确保教材出版后符合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编者会议上讨论的内容确定后,后期在实际的工作中还遇到了不少新问题,经讨论后,又对改编方案进行了调整、更新和完善。改编方案一确定,国内作者就可以开始启动具体的改编工作。
(三)借力优秀的编者团队
改编方案只是一个蓝图,如何按照蓝图去具体实施,编者团队起了决定性作用。在选择编者团队时,出版社主要有如下要求:要对原版教材有深入和独到的见解,认同原版教材的编写理念;要有丰富的一线大学英语教学经验;要有一定的教材编写经验。在改编过程中,编者团队深入细致地落实改编方案中的每一处细节,同时也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灵活处理。他们在改编过程中挖掘出了原版教材的亮点和精髓,弥补了它的不足,使整套教材优势突出、特点鲜明、结构清楚、语言准确。
此外,总主编和各分册主编有很强的统筹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不仅给团队起了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也规范和引导每个队员保质保量完成编写任务。他们还负责检查和通读了整个团队的全部编写内容,对编写不合格的内容坚决不予采纳。交稿以后,他们在通读清样过程中同样也多次认真通读书稿,消除一切发现的问题。若没有这样认真负责的编者团队,书稿质量将大打折扣。
二、编校质量是关键
“内容第一,质量第一”是出版社必须坚守的灵魂。编辑负责整个图书的出版工作,是图书的第一责任人,对书稿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人认为编辑需要在如下方面严格把关。
在项目启动前,编辑需要做一个项目进度表,将图书出版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明确规定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相应的工作,不耽误图书上市的最佳时间。
版权谈妥后,编辑应提前与总主编就教材改编的大致想法进行沟通,并将这些想法形成改编方案草案,以便编者启动会上提高效率,直接就草案逐条讨论,直至确定最后的改编方案。
在样张确定阶段,编辑要仔细通读全部内容,从政治角度、学术角度、技术角度、文字写作角度等严格把关,并与其他责任编辑对样张进行交叉复审。
初稿交来后,编辑要通读全稿,对改编的内容重点进行审读,检查改编是否合理。
编加过程中,编辑要对照改编方案检查改编内容是否与单元主题相匹配,是否与原书的风格和难易度相匹配,改编内容是否有错,与原书的体例格式是否一致,原版教材本身是否有错,册内、各册之间难易度是否协调,是否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另外,还要重点关注原版教材中的政治错误,对国外的地图和一切有争议的人名、地名等保持高度警惕。
排版之后,编辑也要重点审查图书的版面结构是否合理,图文是否对应,排版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全书篇幅是否恰当,等等。整个编加环节要像雕琢璞玉一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为保证整体的书稿质量,编辑还要重视复终审环节。除了正常的三审三校,编加过程中还可增加交叉互审,统一各分册的体例格式、指令、技巧、篇幅等。同时,也可请作者多次通读清样,确保教材质量,还可请外方出版社的编辑和原版教材的作者对改编后的教材进行全书审读,对全书的语言进行润色,并在题目设置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图书付印前,编辑要再三检查扉页、版权页、前言、目录等辅文的内容及排版格式;另外还要重视蓝图。书稿在编校过程中一般都是黑白打印,对于彩色印刷的图书来说,纸稿上只能看出一些内容和体例格式方面的问题。蓝图出来以后,编辑对整个书稿有更加直观和全面的感受,在颜色和体例方面能够发现纸稿上发现不了的问题,如有些板块的颜色不一致,有些图片印刷出来效果不佳,有些图片上的文字不清晰,等等。审读蓝图后,整套教材的质量又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除了编辑以外,校对在出版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他们能从另一个角度发现编辑发现不了的问题,并扫除一些最基本的语言错误。在此就不赘述。
三、印装设计质量是保障
图书质量不仅是指书稿的质量和编辑的质量,还包括印制质量和装帧设计质量。好的图书除了要注重内容品质,还要注重外在形象。因此,图书的版式和封面设计以及印刷工艺等都需要费一番心思。
好的设计能够让人对一本书爱不释手。《新时代大学英语》有幸请到国内极具大学英语教材设计经验的美编,经过几轮设计和修改,最终打造出一个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式样活泼的版式,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在设计版式的同时,我们也安排美编着手启动封面的设计工作,根据书的版式、读者对象、当下大学英语教材的设计潮流等,对封面进行构思,精心构思,直至满意。
在图书出版的最后阶段,为了追求套书的整体四色印刷效果,编辑还要提前物色好的印刷厂,与印刷厂和出版部沟通,使用合适的纸张,确保书印刷出来以后字迹分明、色彩饱和、图片层次分明,以将成书的内容和效果充分展示出来。如有必要,编辑应亲自去印刷厂对印制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这是确保图书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高等教育中引进改编原版教材是教育部推进的一项政策,使高校能够有良好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直接接触原汁原味的语言和文化。但引进改编原版教材是一个复杂的大工程,只有在内容、编校和印装设计等环节严格把控,才能确保整套教材的出版质量。
参考文献
[1]蔡心奕.原版引进教材的本土化实践——以《博采英语》(第二版)的出版为例[J].出版参考,2015(11):35-36.
[2]刘丽燕.原版教材引进的策划、编辑与出版——以《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的引进为例[J].出版科学,2012,20(02):40-43.
[3]康健,孙济庆.高校原版教材与版本引进教材应用的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13,33(01):132-134.
[4]张清江,杨军.对引进出版国外原版教材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3(03):54-58.
[5]张杏玲.原版英语教材和本土教材的比较研究——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3(06):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