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谢文灏: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出版编辑部
【摘 要】每当迎来纪念国家重要节日、历经重大历史节点、宣传重大活动、记录重要事件的关键时期,"主题出版"凭借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强劲的特点,发挥其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国家之需、民族之需、时代之需的精神食粮。通过分析"主题出版"内容建设的"多元化"态势,浅析当下"主题出版"在扩大影响规模、提升传播价值中的突出表现。
【关键词】主题出版;多元化;传播力
如果我们询问出版工作者一个问题:从2017年到2021年这五年,出版业最主要的发力点是什么?那么,“做好主题出版”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答案之一。包括“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周年”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历史节点均发生在这五年内。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下,“主题出版”作为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等集中开展的重大出版活动,必然要发挥其“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动员全社会团结一心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篇章”的重要作用。做好主题出版,是出版人的责任和使命所在,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是积极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彰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精品文化的传播落到实处,而“主题出版”作为精品文化的前沿阵地、核心队伍,势必要通过不断发展和强化,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根据细分市场,近年来主题出版精品力作在内容分类和形式上以“多元化”面貌示人,进一步扩展了主题出版的概念内涵,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一、主题出版彰显时代特征
在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监控的图书零售市场中,2018年销量前10种图书,有9种是主题出版,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以政治、政策性读物、马列类为主的主题出版图书的市场表现突出,销量大涨。这说明主题出版物的策划性愈发突显,与时代的联系更为紧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新时代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8》等一批重点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论述的理论读物充分立足当下,注重理论阐释,思想内涵丰富厚重,着重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针对重大历史节点,以恢宏视角全面展现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年经验的《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改革开放改变中国》等图书;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突出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新中国70年大事记》《新中国发展面对面》等图书,更是在充分立足当代、讲好中国故事的研判下,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中国发展的脉搏,听见时代前进的足音。”
二、主题出版和专业出版紧密结合
为了更加深入大众市场,扩大传播效应,主题出版已经远远超出政治读物的范畴,而是逐步走向辐射专业出版、大众出版的综合性出版,更加“接地气”。主题出版物涉及的“主题”开始涵盖科学、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科技文化类、国家意志类、当代中国现实类的题材充分融入,使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相应的主题读物。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充分结合专业优势,坚持出版与科技相结合,主动对接国家大战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该社推出的《大飞机出版工程》丛书总结整理了50多年来航空科技领域的重要成果和宝贵经验,搜索、引进大飞机研制中紧缺的文献资料,为大飞机研制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这套出版物完全体现了主题出版所要求的“精品化、高水准、高质量”,在专业上过硬,同时与政治主题呼应,用专业性强化、丰富政治性。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画说初心”丛书》入选了“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它以中国美术学院各时期的主题创作及所承担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主要载体,各分册分别以一幅美术作品为线索,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前行的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同样,该书策划的成功之处正是将绘画艺术的专业性和表现性与中国伟大历史进程紧密结合,并用通俗易懂的图文解读拉近了专业绘画和读者审美二者间的距离。这两个案例说明,“主题出版”为了改变“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可以通过“专业化”和“大众化”的不同角度,提升精品内容的转播价值。我们知道,传播力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传播内容。所谓“有效传播”是针对目标受众精确、快速地实现主题的意图。缺乏读者实际感兴趣的内容支撑,或者脱离了理解力的空洞描述,都是限制“主题出版”传播“主题”的藩篱。结合专业知识谈主题,在知识传播中实现科学、人文的教育建设,反而能够成就主题出版扩展和延伸。
三、主题出版走向微观,以小见大
过去提到主题出版,总有“红光亮、高大全”之感。切口很大,落地却无声。主题出版内容的多元化在近年来另一个重要的体现正如出版专家韩建民所云,“选题角度由以党、政、军为代表的宏观层面,向以地域和行业为代表的中观层面以及以普通人的生活为代表的微观层面拓展”。荣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的《经山海》正是代表者之一。《经山海》是一部书写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伟业的现实主义小说,主人公吴小蒿的形象来自新时代中国千万普通的基层干部,代表了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流价值观和精神情怀。作者采用了一种深怀体恤的写作姿态,在时代背景下通过对乡村精神回归与重建问题的深度思考和形象展示,试图寻找一条全面振兴乡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路途。所谓“掷地有声”,这样一幅“特别接地气、有文化韵味的新世纪乡镇中国图景”怎能不在读者群体中产生共鸣?见微知著,并不是只有宏观的大道理、大思想才能体现主题出版的价值,彰显地域特色、讴歌普通角色,往往使正能量的传递更加深入人心。
四、主题出版在青少年读物中大有可为
青少年出版物,尤其是少儿类出版物一直以来都是出版市场中最火热的焦点。把主题出版和少儿出版有机结合,达到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从小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近些年来成为出版界努力的方向。习近平在谈到我国教育现状时曾说:“我们教育引导学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要向学生讲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当今时代,信息化、网络化既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也充斥着混淆人心的糟粕。青少年在成长期如果没有接受好的教育,没有针对他们的年龄和特点的优秀读物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那“理想的灯”将不会光亮,“前行的路”将充满坎坷。什么是优秀的主题少儿读物?作为编辑,笔者反对用概念化的说教、教条化的引导去向青少年灌输成人化的思维,而是应该坚持在童心童趣中书写家国情怀。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今年出版的《绿色山峦》就是其中的典范。该书先后入围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上半年好书、《中华读书报》2019年月度好书等,广受青少年读者欢迎,取得了双效丰收。作为国内首部以部队大院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儿童小说,作者史雷“透过准确的儿童视角传达历史的温度”,以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抒写部队大院里的别样童年。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非常准确地把握了男孩群体在成长期所钟爱的要素。“军营”“大自然”“冒险”“动物”,这些要素在绝大多数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当作者想表达的主题透过这些“角色”呈现于少年眼前,那份感同身受和心驰神往的情愫怎能不扎根于他们心头。史雷谈起《绿色山峦》时说:“绿色,代表着成长,也代表着希望。在我眼里,在这部作品中,绿色更代表了责任与担当。”成长、希望、责任、担当,这四个词汇可以说是青少年主题出版物坚持推行、深耕细作的核心追求。别开生面的儿童题材、特点鲜明的地域文化、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这些都为我们持续推出青少年精品读物提供了优质的素材。所以说,青少年主题出版物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民日报》评价2019年的主题出版又是一个“丰收年”。这些精品力作紧扣时代主题,讲述中国故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出鲜明的特点。通过对主题出版内容的“多元化”建设,坚持主题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传播方式创新,将主题出版工作与“走出去”战略相统一、与数字化转型相统一,将更能吸引外国读者、年轻读者,使主题出版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作为出版人,我们期待这样的“丰收”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聂震宁.出版力精品出版50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9:46-48;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