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21世纪以来民族出版政策与内蒙古民族出版发展

2020-05-27 来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作 者】梁旭:内蒙古自治区国家蒙古文出版管理中心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为了鼓励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民族出版的优惠扶持政策。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出版严格落实国家各项改革举措,进行了一系列革新和优化。同时,依托国家对民族出版的鼓励扶持政策,实现了民族出版的较好发展。

  【关键词】民族出版政策;文化体制改革;民文出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统一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文化权益的保障高度重视。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为促进民族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针对民族出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从体制改革、优惠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为民族出版发展提供了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民族团结模范自治区,长期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民族出版各项政策,结合本地区民族出版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民族出版工作,为民族团结和北疆稳定保驾护航。

  1 新中国成立后至21世纪以前民族出版政策综述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文出版工作,1953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了民族出版社,拉开了新中国民族出版工作的序幕,民族出版工作稳步推进。虽然在“文革”时期伴随着民族政策的严重破坏民族出版工作也遭受了严重挫折,但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随着民族政策的恢复落实和拨乱反正,为了让民族出版工作快速复苏和繁荣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相应措施。这使得完善的出版体系和流程逐步形成,也使得民族出版获得了繁荣和发展的绝佳时机。

  20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出台,条例明确了出版社的方针任务、图书质量与数量、出书规划及作者编辑工作等。全国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讨论了民族出版工作的方针任务,明确了扶持、发展民族出版工作的主基调,并决定在内蒙古、新疆和西藏建立专门的藏、蒙古、维吾尔文出版社。会后,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工作的报告》,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首个针对民族出版的指导文件,文件强调要根据自治区、省人民政府的决定,积极创造条件对民族出版给予大力支持;要提倡和鼓励用本民族文字创作各类图书;要努力发掘、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充实和加强编译人才队伍建设;从经费方面也提出了保障,为民族出版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民族出版政策也有了一些调整变化。1991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民族出版工作委员会成立后,在组织民族出版业务交流合作、人才培养、评奖展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家还设立了中国民族图书奖,对少数民族文字图书不限使用书号数量、免收图书条码费用,对民族文字图书报刊的出版实行“先征后返”的优惠税收政策,并组织发达地区出版社与民族出版社结对共建,将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与民族地区的内容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同时,通过立法的形式对民族出版的鼓励扶持政策予以保障。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明确将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为“合理使用”范畴,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1997年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指出:国家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和盲文出版物的出版发行。

  2 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出版政策与内蒙古落实民族出版政策实践

  进入21世纪以来,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市场改革,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出版也随之进入改革时期。

  2.1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成立内蒙古出版集团

  2.1.1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综述

  2000年1月1日,进入新世纪的首天,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化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文件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事分开,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社会化”“根据单位的性质和服务功能,文化事业单位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单位。国家对不同性质的文化事业单位实行分类指导。”明确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改革思路。

  2002年5月,为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及8个配套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扶持西部地区的新闻出版事业,西部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系统也要深化改革”。

  2003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意见》,启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文件指出:经批准转制为企业的报刊社、出版社,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为出版单位指明了改革方向。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要根据现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明确不同的改革要求。要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调整资源配置,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鼓励捐赠和赞助等各项政策,拓宽渠道,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业。提出要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但是未明确民族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具体方向。

  2007年11月,中宣部、国家民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扶持力度的通知》,首次明确指出少数民族出版事业属公益性文化事业,承担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任务的单位是公益性出版单位。

  2009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推动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战略重组,开拓融资渠道,培育一批大型骨干出版传媒企业,打造新型市场主体和战略投资者;通过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单位为主体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进一步为出版单位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2.1.2 内蒙古自治区落实文化体制改革各项政策,成立内蒙古出版集团

  内蒙古自治区按照国家不同阶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逐步推进自治区出版单位的改革。按照内蒙古党委宣传部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工作部署要求,内蒙古地区部分出版单位率先进行了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2009年12月,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部署,内蒙古出版集团挂牌成立,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率先实行企业化改制的出版传媒企业。时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乌兰强调,内蒙古出版集团,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深化改革的任务还很重,要加快建立内部管理体制、健全内部机制,不断提高集团的经营水平;要强基固本,团结奉献。要求集团要结合行业特点,大胆探索,有序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集团的成员单位要讲大局、讲团结、将奉献,以新的姿态和新的风貌支持和推动集团建设的蓬勃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取得改革发展的新突破和新业绩。

  经过近十年的改革发展,内蒙古出版集团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目前成为一家下辖12家直属企事业单位,15家三四级经营性企业,31个独立核算实体,主管主办8种报纸、14种期刊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年出版3 400余种图书,其中古文图书2 400余种(包含蒙古文一般图书600余种,教材教辅1 800余种),业务模块拓展为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网络、数字出版,软件开发、出版物印前制作、印刷、发行、综合内容数据库开发、版权贸易、酒店、文化地产、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多个领域。截至2018年年底,资产总额达到27.48亿元,所有者权益达18.72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87.95%。特别是2016年实行事企分离,股改上市,成立内蒙古地区出版、发行报业的大型综合性的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以来,内蒙古出版集团和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出版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2 民族出版纳入发展规划,内蒙古实施重点项目

  2.2.1 重点鼓励扶持民族出版政策梳理

  2006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对少数民族文字重大出版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并且逐步增加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财政补贴。2007年3月,《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发布,民族出版工作第一次被列入国家专项发展规划。规划指出要大力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图书报刊出版,扶持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民族出版项目。

  2007年,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扶持力度的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民文出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逐年增长。同年,国家设立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主要资助民文出版物出版项目、民文新闻出版单位技术设备更新项目、民文出版人才培养项目等。

  201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共同议定,“十二五”期间将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扩大包括内蒙古、广西等其他4个民族自治区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同时要加大实施力度,拓展建设内容,并制定《“十二五”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建设规划》,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在5个民族自治区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组织实施民族文字出版基地建设、党报党刊和民族文字出版单位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基层新华书店网点建设、流动售书车配备等70个基本建设项目。

  2.2.2 内蒙古民族出版落实各项政策情况

  国家对于民族出版的鼓励支持政策,由列入规划到提出具体实施项目,从宏观到具体,既给民族出版单位规划了长远的发展方向,又明确了当前应该做好的具体工作。

  2.2.2.1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情况

  国家设立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出版单位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自2007年—2019年,共有96个民文出版项目获得国家民文出版资金支持。特别是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做好国家民文出版项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民文出版项目资助以民文出版项目库的方式进行统筹管理,并与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工作相衔接。出版单位无需就国家民文出版项目库额外申报项目,由国家出版主管部门对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中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进行审查评选,推荐其中的优秀项目列入国家民文出版项目库,入库的项目在下一年度通过省、自治区级专家评审,入选即可获得国家民文出版专项资金支持。资金管理方面,由各省、自治区级出版主管部门按照近三年出版的民文图书、民文报刊种数为计算基数,按照因素法计算出当年民文出版资金支持资金预算,由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支持资金。

  目前,已完成项目28个,在国家民文出版专项资金支持下,内蒙古自治区推出了《成长胜典》《蒙古风俗故事》《蒙古“格斯尔”词典》等一系列优秀的民文出版精品,这一系列精品的推出,对于保存传播蒙古族优秀历史文化,传承蒙古族历史文化经典,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为了更好地激励全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民文出版中来,2017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征集丰富草原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蒙古族历史文化等8个方面的优秀民族文字出版项目和作品。通过社会征集和专家评选,共选出55个优秀项目列入内蒙古自治区民文出版项目库,其中2个项目,已经获得2017年国家民文出版专项资金支持。

  2.2.2.2 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情况。

  自2011年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2016年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二期建设开展以来,对自治区党报党刊民文采编平台设备平台采购、民文印刷设备采购、融媒体配套设备采购及旗县级新华书店改扩建、出版集团民文数字印刷设备采购等进行了大力支持。目前,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二期共支持项目72个,2019年底均已完成。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对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党报党刊出版印刷设备、融媒体配套设备更新和基层新华书店做出了很大改善。

  2.2.2.3 国家内蒙古民文出版基地建设

  继2015年10月全国首个国家民文出版基地落户新疆,2016年6月,国家内蒙古民文出版基地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复同意挂牌。基地集编辑、翻译、制作、出版发行、内容集成、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在把握正确导向,统筹出版资源,切实提高内容生产能力,组织重点出版物规划和编制基地发展规划和继续实施“东风工程”等项目,编制保障性出版物候选目录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民族出版政策的支持下,内蒙古民族出版取得了长足发展,2017年—2019年分别出版蒙古文图书726种、722种、919种,其中《中国当代动物故事·沈石溪动物绘本(1-10,蒙古文、基里尔文对照)》《永远的乌兰牧骑》等精品力作受到了广大蒙古族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民族出版的发展是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出版仍要领会好、使用好国家对民族出版的鼓励扶持政策,依托国家重点扶持项目,推出一批弘扬和传承蒙古族经典历史文化的精品,同时也要跟紧市场竞争的步伐,充分发挥国家内蒙古民文出版基地的统筹规划优势,从根本上做大做强自己。

  参考文献

  [1]曾晓武.改革开放40年民族出版政策综述[J].中国民族,2018,(6).

  [2]斯琴,宝斯琴塔娜.从民文出版业发展角度解读我国文化产业政策——以内蒙古蒙古文图书出版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黄先蓉,赵礼寿,刘玲武.出版政策体系阶段演进及其效果评估:1949—2010重庆社会科学[J].2011,(7).

  [4]缪霖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国家出版政策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