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探析编辑易误用的惯常义时间副词——以“从来”和“一直”为例

2020-05-26 来源:《传媒论坛》
  【作 者】王敏: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摘 要】作为文字工作者,编辑在处理稿件时,经常要对一些近义词进行辨析,从中选取最合适的。语言的使用讲究经济原则,几个词意义相当却又能长时间共存,肯定在语法、语义或语用上有差异,否则在使用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某词被替代,甚至消失的现象。本文试以惯常义时间副词"从来"和"一直"为对象,探析二者用法上的细微差异。

  【关键词】“从来”;“一直”;差异

  一、引言

  在编辑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惯常义时间副词“从来”和“一直”混用的情况,这两个词均表示“过去到现在持续不变”,在某些语境中确实可以互换使用,但是二者并不能完全等同,差别还是存在的,在处理稿件时要仔细斟酌,准确选用。本文借助平时编辑工作中积累的语料和处理经验,试对“从来”和“一直”的差异进行分析。

  二、“从来”和“一直”在语法及语用方面的差异

  根据所表时间,我们可以将汉语时制副词分为四类(张谊生,2004):表过去、表将来、表现在、表恒常。“从来”是“表过去”的时制副词,而“一直”则是“表恒常”的时制副词。也就是说,“从来”只能用于过去时和现在时,“一直”由于其恒常性,在时间上的跨度比较大,在表示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的句子中都适用。由于“表过去”和“表恒常”的差异,“从来”和“一直”在语法及语用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来”和“一直”都可用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但是只有“一直”能用于祈使句。例如:

  (1)王老师生气地说:“一直44读!一直44练!我就不信扳不过来你的方言音。”

  “从来”不能出现在这样的句子中,是因为它表示的“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是在“从过去到现在”的时间段内,描述的是已发生或已完成的动作、已具备或特有的状态。祈使句表示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不论是命令禁止,还是请求劝阻,都只能对正在发生或是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肯定或否定。因此,“从来”的语义特征和祈使句的表达需求在时态上是有冲突的。“一直”能用于祈使句,是因为它既可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也可以表示将来的一段时间。例如:

  (2)这将是一场持久战,从三月初一直44干,年底或许勉强能够完工。

  第二,“一直”可以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持续的时体副词“在”连用,“从来”不能这样用。例如:

  (3)他们一直在讨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问题。

  “从来”表示的是过去时段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因而没有这种用法。

  第三,“一直”可以与表示“动作仍然继续进行”的趋向补语(如“下去”等)共现,“从来”不能这样用。例如:

  (4)我将无所畏惧地走自己的路,一直走下去……

  “从来”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只能在固定的时间段内持续,与表示无限持续的趋向补语“下去”语义矛盾,所以,二者不能共现。而“一直”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并不局限于过去,还可以一直延续到将来,甚至可以没有终点,所以,可以与“下去”共现。

  第四,“一直”可以与表示持续的状语(如“不停”“不住”“不断”等)共现,而“从来”则不可以。例如:

  (5)她看着我,一直不停地笑,我纳闷儿极了。

  由于“一直”强调持续性,所以,可以与这些状语共现。而“从来”强调的是动作或状态前后不变,所以,不能与这些状语共现。也就是说,“从来”更强调动作、状态前后情况的对比,而“一直”强调的是时间轴上不间断的每一个点,例如:

  (6)a.我从来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商品价格和商品质量是分不开的。

  b.我一直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商品价格和商品质量是分不开的。

  这两个例句都可以成立,但是语义有细微的差异,a是在对比过去和现时的情况后得出结论,过去这样认为,现在还这样认为,而b强调的是这种看法从未间断过。

  第五,“一直”可以与数量宾语共现,“从来”不能这样用。例如:

  (7)郭襄一怒,索性不吃饭,一直饿了两天。

  (8)从这向东,一直走上二十里,就是宋家庄。

  例(7)中的“两天”是时量宾语,例(8)中的“二十里”是物量宾语。因为“从来”强调的是若干个时间点对比,结果为持续不变,而不是动作或状态的持续,更不是持续的时间或数量,所以,不能与数量宾语共现。而“一直”强调的是动作状态的持续,关注的重点是持续的时间或数量,而不是动作本身,因而可以与数量宾语共现。

  值得注意的是,与“一直”共现的数量宾语,突显的是说话者主观认识上的大量。如(7)(8)两例强调的是“两天”很长、“几十里”很远。以时量宾语为例,再如:

  (9)a.座谈会开了三个小时,夜幕降临了,大家仍感到意犹未尽。

  b.座谈会一直开了三个小时,夜幕降临了,局长还在讲个不停。

  a句中的“三个小时”是客观陈述座谈会持续的时间,并不能暗示我们长时、短时的深层含义;b句中的“一直”强调“三个小时”这一时间量,表明说话人在主观上认为座谈会开了很长时间,因此,“三个小时”是一个主观大量。

  “一直”在句中帮助表达主观大量,即使某个量在客观上看是小量,但由于受到“一直”修饰,在主观上也会认为这个量相对他所描述的事件来说是相当大的。如:

  (10)他坐了五分钟,板凳还没暖热,就说家里有事,要提前回去。

  (11)部长们,军官们,还有地面人员都四处逃窜,两辆汽车着了火,有的人倒在血泊中。F-5飞机一直射击了五分钟才离开机场。

  就常识而言,“五分钟”是比较短的时间,是客观上的小量,例如(10)的用法。但是在某种语境下,说话人可以认为它是一个长时间量,例如(11),不论何时,恐怖袭击总不是一件希望发生的事情,就是一分钟也会觉得时间很长,这反映了人类的一种认知心理,因此,这里的“五分钟”是主观大量。

  相反,即使某个量在客观上看是大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主观上认为这个量并不大,就不能用“一直”修饰。例如:

  (12)a.你才等了两年,就分上房子了,我们一下等了八年。

  b.*你才一直等了两年,就分上房子了,我们一下等了八年。

  “两年”在客观上大于上一例中的“五分钟”,然而“才”表明说话人认为“两年”时间短,是主观小量,而且下文中又有“八年”与之对举,因此,“两年”是小量,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一直”不能出现在句中,b句不成立。

  第六,“一直”可以修饰“动词+到……”构成的述补结构,表示动作结束的时间、终点或达到的程度等,而“从来”则不可以。例如:

  (13)快考试了,他昨晚一直学到两点才去休息。

  (14)我一直走到家才发现,我忘记带钥匙了。

  (15)妈妈嘱咐我留心炉子上的油锅,说要一直炸到两面焦黄才可以。

  例(13)中补语是“到+时间”,表示动作结束的时间;例(14)中的补语是“到+处所”,表示动作结束的地点;例(15)中的补语是“到+主谓短语”,表示动作结束时达到的程度。这也是由“一直”的“持续性”语义特点决定的。

  第七,“一直”可以修饰带肯定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比如看见、听见、遇见、解开、分开、办成、记住、提出、修好、学会、吃饱、叫醒、写完、说明白、打扫干净等,“从来”则不可以。例如:

  (16)*师傅教授的新武艺,他从来44学会。

  (17)她一直说明白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妈妈才算罢休。

  例(16)不成立,是因为“从来”强调的是动作状态前后不变,而结果补语表示动作持续的终点,二者是冲突的,所以,不能共现。例(17)中“一直”强调的是“说”这一动作的持续,而结果补语“明白”表示动作持续的最终结果,意义相符,能够共现。

  但是,“从来”和“一直”都可以修饰带否定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这些句子表示的是动作状态的预期结果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没有发生。上面两例中的结果补语改成否定形式,句子就都可以成立了:

  (18)师傅教授的新武艺,他一直学不会/没学会。

  (19)她一直说不明白/没说明白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

  三、结语

  上面详细列举了“从来”和“一直”在用法上的差异,条目虽多,具体操作时却并不难掌握,编辑们在处理稿件时,如果遇到这方面的问题,不妨对照以上各条,相信不难做出正确的处理。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

  [2]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商务印书馆,1982.

  [3]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商务印书馆,1980.

  [4]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语文出版社,1999.

  [5]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商务印书馆,1985.

  [6]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1.

  [7]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0.

  [8]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2005.

  [9]任海波.“一直”与“从来”的比较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