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我国少儿科普图书互动性设计探析

2020-05-26 来源:《传媒论坛》
  【作 者】杨琳: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少儿科普图书中加入互动性设计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激发儿童好奇心,培养其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而原创少儿科普图书的互动性创新设计能力尚有待提升。本文分析了图书互动性设计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系统梳理了少儿科普图书中各类互动性设计形式,对原创少儿科普图书的互动性设计及宣传推广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少儿科普图书;互动性设计;儿童认知发展

  一、前言

  科普教育是提高人们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少儿科普图书是当前儿童接受科普教育的主要载体,优秀的少儿科普图书不仅能向孩子传递科学知识,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这就要求科普图书首先要有科学的理念和知识体系做支撑,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同时需要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需求,将参与性、体验性、游戏性、趣味性灌注其中。因此,少儿科普图书中的互动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巧妙的互动性设计契合了小读者的游戏心理,将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亲身体验、主动探索,让图书从单一的“看”,变为了多感观“阅读”,读书变得有趣,科普教育得以潜移默化。如何将互动性设计有效地运用于少儿科普图书中,这是我国原创图书创作的弱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大批国外优秀少儿科普图书的引入以及新技术带来的媒介融合,让我们看到了互动性设计的多元化和无限创意。对少儿科普图书中互动性设计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将有助于看清其设计背后的逻辑,为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创作打开思路。

  二、图书互动性设计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

  图书的互动性即读者在阅读时与图书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互动性设计带来的互动体验包括行为体验、感观体验和思想情感体验。比如,阅读立体书时,翻动书页,立体化的场景跃然纸上,这一动作得到了书预设的信息反馈,让翻书成为有趣的行为体验。立体场景带来的视觉冲击丰富了感观体验,读者由此产生的惊喜、好奇、思考和探究便是其引发的思想情感体验。读者在阅读图书时,文字、图片、排版、装帧设计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互动体验,但互动性设计会强化互动体验,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引导性。在少儿科普图书中,创作者往往会根据图书内容,结合儿童年龄特点设计互动模式,引导其参与和体验。

  根据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依靠感官和动作来学习和理解环境,因此,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感觉器官,通过强化触觉、视觉、听觉和嗅觉,提高其探索和感知外部环境的能力;前运算阶段儿童能使用符号来理解世界,语言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快速发展,好奇心和探索实践心理增强;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够依据事物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但仍建立在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形成抽象思维,具备逻辑推理能力和高级解决问题的能力[1]。可见,对具体事物的感性认识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础,好奇心与探索心是源动力,所以,少儿科普图书需要以参与感和体验感为互动设计的核心。

  三、少儿科普图书互动性设计形式

  少儿科普图书互动性设计的目标是要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让读者与书之间产生良性互动。为实现这一目标,不论是内容编排、装帧设计,还是新媒介新技术的运用,都大有文章可作。

  (一)内容编排的互动性设计

  图文组合是少儿科普图书的基本形态,也是目前大多数科普书所采用的形式。富有童趣的图文是吸引读者的基础,内容编排上的互动设计则会进一步引发读者心理和行为上的积极反应。

  以提问的方式讲科普知识是我国原创科普图书第一品牌《十万个为什么》的特色设计,问答的互动方式牢牢抓住了孩子爱问“为什么”的好奇心理,引导他们去书中寻找答案。这样一个巧妙编排迎得了读者喜爱,《十万个为什么》至今畅销不衰,此后出版的百科类图书也有不少借用了这种问答形式。

  而结合科普书内容设置益智游戏、解谜、贴纸、手工、实验等栏目,则是更为“显性”、更能点燃读者参与兴趣的互动设计。这类设计契合了读者的游戏和探究心理,引导他们通过动手动脑获得阅读和发现的乐趣。如适合3-6岁孩子阅读的《神奇校车手工益智版》中加入了涂色、找不同、走迷宫等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孩子还能用附赠的手工亲手拼出立体的神奇校车模型;以7-10岁男孩为目标读者的《男孩子的冒险书》则抓住了男孩的冒险天性,设计了做弹弓、打绳结、自制手电、搭建树屋等大量实用有趣的游戏、手工和实验,在激发孩子冒险精神的同时,教给他们野外生存的本领。

  (二)图书装帧的互动性设计

  将书稿变为成书的过程中,开本、封面、版式的设计,纸张材料的选用,印刷、装订、包装及工艺等环节,都能融入互动性设计,使读者从传统的图书载体中获得愉悦的互动体验。

  1.版式设计

  互动性强的版式设计既可带来美好的视觉感观,也可以引导阅读视线,给读者带来一种沉浸体验。蒲公英童书馆出品的《游世界》将28幅手绘图连接成3.78米长双面8开大幅画卷,当画卷铺陈开,孩子拿起书中的放大镜,沿着设计好的旅行路线“周游”各国时,全身心都将沉浸在这个浓缩的世界中。

  2.立体化设计

  图书的立体化设计从形态上打破了平面书籍的限制,不仅能使平面场景以3D形式立于纸面,还能通过翻翻、转盘、抽拉、弹跳等机关设计让书“动”起来,为抽象思维比较缺乏的儿童提供更加直观、具体、可触摸的鲜活内容。立体书可谓书与玩具的结合,孩子每一次操作都能收获创作者给他们预设好的惊喜,就像在与书做游戏,这使得立体书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文明的进程:船的故事立体书》以立体化的形式直观展现各类船舶的面貌,当翻开其中的大折页时,近一米长的立体战舰船模霍然出现,带来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未来出版社《我们的身体》使用了大量立体化设计来讲述人的身体结构和变化,翻开“牙齿”能看到内部的结构,转动脸部会显示各种表情,推动纸钮就能看到食物在肠道中的消化过程……这些立体互动设计生动展示了人类的身体,促使孩子主动参与到探索身体的过程中来。

  3.特殊材质的运用

  少儿科普图书所用材质除了常用的纸张外,还会涉及布、毛、皮、木、塑料等各种材质。这些材质可以用于模拟真实的自然,丰富读者的感观体验和认知,带来意想不到的阅读互动体验。如中信出版社《我的第一套拉鲁斯百变互动小百科》中就运用了多种材质模仿动物皮毛、沙滩、木头,甚至是黏黏的蜂蜜,让孩子通过多样的触觉体验去感知事物;未来出版社的《来,闻闻大自然的味道》在配合各种植物的介绍时加入了能带来独特嗅觉体验的香味页,摩擦书页会产生香蕉、洋葱等植物特有的气味,让孩子产生“通感联想”,进而将气味与书中的植物形象紧密联系起来;接力出版社《第一次发现丛书透视眼系列》则将双面彩印的透明胶片穿插于书中,读者通过翻动胶片与前后彩页组合,能使场景发生变戏剧性改变,由此展现自然界中的丰富变化;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生命:万物不可思议的连接方式》首次使用了一种能在热水中融解的包装膜,既贴合主题,还把以往被丢弃的包装膜变成了一个能让孩子动手实践的环保小实验。

  4.特殊油墨的运用

  特殊印刷油墨的运用能让图书能产生魔术般的神奇效果。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创意科普绘本《企鹅冰书:哪里才是我的家》巧妙运用了温变油墨,阅读前,需要把书放在冰箱里冷冻,拿出来阅读时,书中图画随着温度升高慢慢消失,模拟了冰川融化的过程,将阅读互动、故事内容和环保理念完美地融为一体。

  5.发声装置的运用

  在图书中加入发声装置,读者翻页或点按发声部位时即会发出声音。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动物王国的声音》一书便加入了发声玩具,配合图片中的自然场景设置了48个发声按键,按下按键就能听到逼真的动物叫声,营造出身临其境的听觉感观体验。孩子每一次按键发出的不同声音会持续带来新鲜感,从而增强了参与互动。

  6.辅助道具的运用

  少儿科普图书除了书本载体,有时还会增加辅助道具,促使读者亲身参与到与书的互动中来,在互动过程中探寻知识、发现惊喜。一类辅助道具必须与图书配合使用读者才能正常阅读书中展示的内容,如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点亮自然》中配有红、蓝、绿三色滤镜,读者只有戴上不同颜色的滤镜才能从炫目的彩图中发现各种动植物;另一类辅助道具是为读者操作实践提供的用具和材料,如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玩科学!我的科学实验宝盒精致版》就为读者配备了8个实验材料包,书中实验所需的器具材料一应俱全,孩子可以当场体验做实验的乐趣。

  (三)新媒体、新技术运用的互动性设计

  近年来,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拓展了传统少儿科普图书的内容载体,可以整合文字、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信息表达方式,通过图书、电脑、手机、平板等媒介传递给读者。人与书的互动进一步扩展到人与屏的互动。

  1.通过二维码链接音、视频

  在少儿科普图书中植入二维码,扫码即可观看链接的视频、收听有声书,或是玩小游戏。图文内容得到延展,读者可以通过更多元的方式,全面了解书中的知识。如接力出版社的《小牛顿科学馆:全新升级版》在每册书中以二维码的形式加入了科学微视频,提供延伸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DK幼儿百科全书——那些重要的事》则通过二维码为孩子提供了免费听书服务。

  2.借助AR/VR技术创造虚实互动

  将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与科普图书结合,通过手机、iPad等设备把虚拟世界带入现实空间,融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立体影像、动画、游戏、超链接等各种形式,能给读者带来多重感官刺激。图书不再只是简单的阅读,而是身临其境的体验和参与。中信出版社的《科学跑出来》系列是国内AR科普图书的代表,其中《恐龙跑出来》AR页面中的3D恐龙栩栩如生,读者可以通过操作让恐龙走来走去,或是发出骇人的吼叫,还可以与恐龙合影。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则能让读者穿越进入虚拟世界中,体验全身心的沉浸感。VR体验需要配合VR设备,目前在科普图书中的运用不如AR技术广泛。化学工业出版社推出的《AR/VR魔幻互动百科:恐龙世界》中在提供AR体验之外也加入了VR技术,读者可以借助VR眼镜走入逼真的恐龙世界。

  四、关于少儿科普图书互动性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以儿童为本,提升原创少儿科普图书互动体验

  近年来,有趣、好玩、互动性强的少儿科普图书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在国内图书市场上,少儿科普类畅销产品仍以引进版图书为主,就互动性设计而言,仍是国外引领国内跟风,创新乏力。从当当2018年少儿科普图书排行榜TOP100可以看出,引进版图书占85%,除AR/VR设计,这些引进版图书几乎包括了上文列举的各种互动设计形式,而上榜的本土原创图书其互动设计仅限于在内容中加入游戏、实验或是通过二维码增加动画视频。

  原创少儿科普图书需要提升互动体验,创新互动设计,是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激发好奇心、传播科学知识、培养探究精神的必然要求。因此,不仅要在互动设计形式上进一步打开思路,融入更多互动元素,更重要的是要关照不同年龄层儿童心理,结合内容提供行为、感观、思想情感的多层次互动体验,用设计上的巧思打动读者。

  (二)少儿科普书互动性设计重在体验而非形式

  童书中,科普类图书的互动性设计形式是最多元化的,一些新技术、新材质也往往会率先运用于科普图书的创作。国外各种带有新颖互动性体验的少儿科普图书不断引入国内,带动了原创科普图书在互动性设计上的探索,立体化设计、机关设计、AR设计等互动形式被广泛运用到图书创作中。但可以看到,不少原创图书中的互动性设计有形无神,只为了给图书加上一个“卖点”,让书看上去更好玩。这样的设计往往只能带来低水平的行为互动或视觉冲击,让孩子产生一过性的新奇感,容易败坏孩子和家长对这类图书产品的胃口。科普图书给予孩子的互动体验应该是发现知识、探索未知、释放好奇心的体验,这对于互动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少儿科普图书的互动性设计需要在选题策划、内容创作时进行统筹考虑,结合读者年龄、图书想要传递的知识、思想、理念,从内容编排、装帧设计、新媒介新技术的运用等方寻找互动设计的切入点,从互动性能、互动体验与设计难度、制作成木、图书定价之间寻找平衡点,选择最适合的互动性设计形式。

  (三)创意图书需要有创意的营销手段

  少儿科普图书的创新性互动性设计往往是图书的一大卖点,如何选择适当的营销平台和营销方式将图书设计的创意和匠心充分展示给读者,是营销上作中需要着重思考的。以AR图书为例,AR图书刚引入我国时,大众对AR技术尚不了解,先期出版的AR图书纷纷折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彼时宣传展示AR产品的特点较为困难,出版社没有找到适合的营销手段。而中信出版社的《科学跑出来》系列则在营销上找到了突破口,一开始便选择了春节前夕在“罗辑思维”的年货集市亮相,以“城会玩”高科技属性引爆年货集市一鸣惊人[2]。当下,图书的宣传推广有了更多选择,比如通过直播与短视频就能更直观、更全面地展示图书的内容与形式,造就了一批网红童书。耕林童书馆的立体书《好多好多的交通工具》在抖音葫芦弟弟短视频中展示,点赞数高达12.2万。随着少儿科普图书互动性设计的不断发展,互动性体验感将成为这类图书的竞争焦点,因此,出版方需要在用心打造互动性体验的同时,寻找更有效的向读者推介这一亮点的手段。

  五、结语

  目前我国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在互动性设计的运用与创新上同引进版图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与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创作整体水平不高、策划创作人才缺乏有关。但也应该看到,近年来出版社开始着力培育原创作品,《企鹅冰书》便是颇具创意的原创代表。伴随着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市场的持续升温,图书间的竞争也会不断加剧,这将进一步促进原创少儿科普图书的创作,催生更多富有童趣、互动性强的图书。不论是编辑还是作者都应把参与、互动的理念融入创作中,用心与儿童对话,综合运用内容编排、装帧设计、新媒介新技术等各种互动性设计,以匠心打造创新互动体验的少儿科普精品。

  参考文献:

  [1]【英】H.鲁道夫谢弗,B.儿童心理学[M].王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157-173.

  [2]卢俊.《科学跑出来》缘何引爆AR出版[J].出版人,2016(08).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