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 锋(微风读书会)
摘要: 日前,作家贾平凹第十七部长篇小说《暂坐》首发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双月刊杂志2020年第3期。单行本预计今年8月前后,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日前,作家贾平凹第十七部长篇小说《暂坐》首发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双月刊杂志2020年第3期。单行本预计今年8月前后,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暂坐》以西安为背景,讲述一个充满欲望的城市,和在这个城市里的一群中年女子在追求经济独立、精神自由、潇洒的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困境中展现出的复杂人性。她们艰辛、慌张、挣扎、焦虑和恐惧,又以爱和希望支撑着前行。
贾平凹一直以来被看做中国乡村的书写者,为何此次书写城市?对此,他回应说,“我写的多是现实生活,也就是百年来中国发生的事情;最早书写的是家乡,后来扩大到整个秦岭地区,不过都是农村题材、乡土题材。我在城市已经生活四十多年了,除了《废都》,几乎没有城市题材。《暂坐》写城里事,其中的城名和街巷名都是在西安。我在西安已经生活了四十多年,对它的熟悉,如在我家里,从客厅到厨房,由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无论多少拐角和门窗,黑夜中也出入自由。但似乎写它的小说不多。许多人认为,我是乡村题材的作家,其实现在的小说哪能非城即乡,新世纪以来,城乡都交织在一起,人不是两地人了,城乡也成了我们身份的一个分布的两面。”
在许多人眼里,贾平凹拥有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书法家、画家等多个头衔,可谓功成名就,是命运的宠儿。然而贾平凹不止一次在不同场合吐露肺腑之言:“60多年里见过彩旗和鲜花,也见过黑暗和荒凉,为自己写出某个作品而兴奋过、得意过,也为写不出自己向往的作品而焦躁、烦恼和无奈过。”“我虽然在城市里生活了几十年,平日自诩有现代思维,却仍有严重的农民意识,即内心深处厌恶城市,仇恨城市,我在作品里替我写的这些人厌恶城市、仇恨城市。我越写越写不下去……”
贾平凹的这部小说早在2018年8月21日就已完成初稿,第四稿在2019年9月10日完成。对于这部作品,贾平凹说可能是他七十岁前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21万字的作品他整整写了两年,“比以往的任何一部书都写得慢,以往的书稿多是写两遍,它写了四遍。年纪大了,爱弹嫌,弹嫌别人,更强嫌自己,总觉得这样写着不行,那样写着欠妥,越是时间不够用,越是浪费时间。”虽如是说,但在写作过程中,贾平凹付出所有的心血,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写这个时代,写自己的想法,对这个社会发出声音,用生命去写作,为时代和社会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