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2009—2018年《吉林农业大学学报》作者载文情况统计分析

2020-05-22 来源:《传播与版权》
  【作 者】王希:《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摘 要】对2009—2018年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刊登的1396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校内论文篇数、作者的性别、作者职称、作者分布地区、校内学院分布、合著和独著、单产和多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普莱斯定律确定核心作者以及杰出作者。总结《吉林农业大学学报》近10年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旨在为与农业相关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并为今后《学报》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吉林农业大学学报》;载文;作者;统计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吉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9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并被国外CA、ZA、CABI、CSA等收录。《学报》认真履行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地方与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刊宗旨,坚持开放、创新的办刊理念,在促进学校学科建设、传播科研成果、推动科技进步、繁荣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近些年办刊水平和质量逐步提升,在国内外农业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和认可度。

  一、统计对象、数据来源与方法

  本文统计对象为2009—2018年《学报》共10卷60期,采用手工与Excel软件相结合的文献计量学方法[1]进行统计,并借助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总库(CNKI)平台,最终确定研究对象为1396篇论文。校内外载文量、作者性别、作者职称、作者分布地区、校内学院分布均以第一作者为统计对象。

  二、结果与分析

  (一)载文量

  期刊的载文量常被用作衡量学术期刊占有、传递和输出信息的能力,它是鉴定和遴选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2]。2009—2018年校内载文总计674篇(48.28%),校外载文总计722篇(51.72%)。


表1  2009—2018《学报》载文分布
年份 校内论文(篇) 比例/% 校外论文(篇) 比例/% 年载文(篇) 比例/%
2009 74 41.81 103 58.19 177 12.70
2010 61 39.61 93 60.39 154 11.03
2011 65 44.83 80 55.17 145 10.39
2012 66 48.18 71 51.82 137 9.81
2013 72 49.66 73 50.34 145 10.39
2014 71 53.38 62 46.62 133 9.53
2015 68 52.71 61 47.29 129 9.24
2016 60 45.11 73 54.89 133 9.52
2017 66 54.1 56 45.9 122 8.74
2018 71 58.68 50 41.32 121 8.67
总计 674(48.28%)   722(51.72%)   1396  

  (二)作者的职称结构和性别比

  由表2可知,在这1396篇论文中,正高级职称作者发表论文154篇,占论文总数的11.03%;副高级职称作者发表论文273篇,占论文总数的19.56%;中级职称作者发表论文244篇,占论文总数的17.50%;初级职称作者发表论文154篇,占论文总数的2.22%;研究生作者发表论文694篇(49.71%)。这一情况可能是由于高校和研究机构评价体系及奖励的导向,使科研工作者倾向于向影响力更强的学术期刊投稿,而很多高校要求研究生毕业必须至少1篇核心期刊,导致研究生发表论文占比高。具有初级职称的科研人员处于摸索和成长阶段,发文量少,急需高校和科研院所给予进一步培养和扶持。作者性别比在10年间有变化,女性人数高于男性,女教师、女研究生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为科研工作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表2  2009—2018《学报》作者职称和性别比
年份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初级 研究生 性别比(男∶女)
2009 22 39 35 5 76 0.96:1
2010 14 48 36 5 51 1.08:1
2011 9 30 28 6 72 1.07:1
2012 21 25 26 2 64 1.05:1
2013 14 26 33 3 69 0.93:1
2014 9 27 19 3 75 0.99:1
2015 10 22 21 2 74 0.70:1
2016 14 18 19 0 82 0.73:1
2017 10 25 18 3 66 0.79:1
2018 31 13 9 2 65 0.75:1
总计 154 273 244 31 694  

  (三)作者地区分布

  通过作者的地域分析可以看出,排名前10的地区分别是吉林省(75.36%),辽宁省(6.45%),黑龙江省(4.58%),江苏省(2.44%),北京(1.86%),山东省(1%),广东省(0.93%),上海(0.72%),福建省(0.57%),海南省(0.57%),占发文总量的94.48%。国外(加拿大、美国等)6人选择在《学报》发文。《学报》省内作者多,省外作者有巨大发展空间,尤其是除辽宁、黑龙江外的其他地区作者群空间很大,《学报》需要扩大影响力,加强知名度。


表3  作者地区分布
地区 人数 地区 人数 地区 人数 地区 人数
吉林 378 福建 8 云南 5 宁夏 2
辽宁 90 海南 8 浙江 5 江西 2
黑龙江 64 新疆 8 河北 4 西藏 2
江苏 34 河南 7 贵州 4 天津 2
北京 26 国外 6 陕西 4 重庆 2
山东 14 湖南 5 甘肃 3 广西 2
广东 13 湖北 5 安徽 3 四川 1
上海 10 内蒙古 5        

  (四)校内作者单位分布

  由表4可知,农学院发文155篇(23.03%);生命科学学院93篇(13.82%);动物科学技术学院89篇(13.22%);资源与环境学院85篇(12.63%);中药材学院66篇(9.8%),园艺学院54篇(8.02%),以上学院总计占校内发文总数的80%以上,这也是学校科研能力较强的并且向《学报》投稿较多的单位。


表4  校内作者单位分布
单位 年份 总篇数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农学院 9 13 16 13 20 22 22 6 14 20 155
生命科学学院 7 9 11 6 14 6 7 17 9 7 93
动物科技学院 7 11 8 14 7 8 6 10 7 11 89
资源与境学院 9 5 4 9 5 11 9 12 10 11 85
中药材学院 9 6 7 3 6 9 7 3 8 8 66
园艺学院 22 6 4 4 2 3 2 3 4 4 54
经济管理学院 2 4 6 9 4 4 4 1 4 3 40
食品科学学院 3 1 4 4 5 2 3 6 3 2 33
信息技术学院 0 1 2 3 4 2 2 1 5 3 26
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 2 0 1 3 1 3 0 0 1 12
工程技术学院 2 1 1 0 2 1 0 1 0 1 9
生物防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0 0 1 0 0 1 2 0 2 0 8
其他 3 2 1 0 0 1 1 0 0 0 3
总计 74 61 65 66 72 71 68 60 66 71 673
  注:其他为机关和图书馆等单位

  (五)合著和独著

  2009—2018年合著率均在95%以上,这可能与科技期刊论文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且耗时有关,包括查找文献,数据采集整理等。因此很少研究者能够独立完成,因此合著率高。


表5  作者单著和合著情况
年份 作者人数 合著率/%
1 2 3 4 5 6 7
2009 4 14 24 39 41 52 3 97.74
2010 6 15 27 31 30 38 7 96.10
2011 0 13 23 27 27 47 8 100.00
2012 4 9 22 22 21 42 17 97.08
2013 6 11 17 27 32 36 16 95.86
2014 2 7 17 25 26 37 19 98.50
2015 2 8 13 19 24 47 16 98.45
2016 3 8 11 23 29 46 13 97.74
2017 1 2 7 30 22 39 21 99.18
2018 5 6 7 18 27 40 18 95.87
总计 33 93 168 261 279 424 138  

  (六)单产和多产

  2009—2018年单产作者(只发1篇论文)人数1012人(72.5%),《学报》单产比例高于洛特卡定律中比例(刚刚超过60%),《学报》核心作者群基本形成。多产作者(发文2篇及以上)384人,其中作者关淑艳发文最多(10篇)。《学报》新作者较多,论文作者队伍潜力巨大。

  (七)作者群

  1.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是期刊定量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期刊的核心作者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该刊物上发表论文达到一定数量的作者[3]。

  根据普赖斯研究公式:N=0.749(nmax)1/2,其中N为核心作者发文篇数;nmax为发文最大篇数。当作者发文数大于或等于N时,即为该期刊在这一时间段的核心作者。nmax=10,N≈3,即发表论文大于等于3的即为核心作者群,10年间发表论文篇数大于等于3的共计52人,人均发文3.8篇。

  2.杰出作者分析

  杰出作者为论文发表数量更多者。根据普赖斯定律推论确定:Nj=0.812Nc/(nmax)1/2。Nj为杰出作者人数,Nc为核心作者人数。Nc=197可得Nj约为50。综合指标和学报具体情况确定,发文在4篇及以上的18人为杰出作者群,部分列于表6。


表6  《学报》2009—2018部分杰出作者
序号 作者 性别 职称 单位 发文篇数
1 关淑艳 教授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0
2 傅俊范 教授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8
3 陈喜凤 助理研究员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6
4 李明堂 副教授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6
5 凌凤楼 副研究员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6
6 贾恩吉 副研究员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6
7 陈光 教授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
8 窦森 教授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
9 崔喜艳 副教授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
10 袁海滨 副教授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5
  注:此表数据中职称和学院均为该作者在2009—2018年期间在《学报》最后一次发文数据为准

  三、结论和讨论

  本文中的性别比,近几年女性作者人数高于男性作者人数,这一结论与赵立华等[6-7]研究结论不一致,1998年至2004年,男性作者偏多,作者群体中研究生稿件占比大,女研究生投稿多,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研究生作者群体给《学报》注入活力的同时也要加强论文写作能力,为以后科研工作打好基础。《学报》应加大向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作者的约稿力度,增加高级和副高级职称来稿数量,尽量防止校内优质稿源流失。校内作者分布较单一,农学院来稿最多,其他学院潜力巨大。《学报》来稿合著率均95%以上,这与科研需要团队协作有关。应进一步加强核心作者群建设,这不仅有利于《学报》来稿数量和质量,而且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具有辅助作用。挖掘省外作者群体,加大宣传,让省外科研工作者了解《学报》,选择《学报》。

  参考文献

  [1]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黄家瑜.《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16年各学科载文、作者和被引统计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6):102-107.

  [3]陈晓玲.《农业经济问题》1998——2004年载文、作者及引文统计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0):126-132.

  [4]罗式胜.文献计量学引论[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80-100.

  [5]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170-190.

  [6]赵立华,赵爱群.《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01年载文作者统计与分析[J].现代情报,2002(12):155-156+158.

  [7]赵立华,赵爱群,焦培娟.《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2005年载文作者统计与分析[J].现代情报,2007(2):170-17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