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胡小梅:中国和平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书籍作为人类思想成熟的工具,是文明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已然开始追求视觉的冲击和潮流。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变化,满足人类对书籍设计的需要,书籍设计就必须重新展开生命价值,寻求新的元素,创新设计源泉。把书籍内容传达给读者的过程中也向读者传达了视觉上的形式美和设计的整体美,更加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设计与内容的相互结合,使书籍的整体更加契合人类的思想。通过对书籍设计概念和内容进行深入阐述,并结合书籍整体设计的要求,从而为书籍的整体设计创新更多的形式美和内涵美。
【关键词】书籍设计;整体性;形式美
书籍是一个活体的构成,它不单单是纸张的组合和装订,它承载了许许多多文人雅士的情感和内涵,体现了设计者的点点艰辛,所以他也是一个富有感情的活体。书籍中的文人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和感情全部传达给读者,这是一个情感互通的过程,而书籍设计者则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媒介,在这个特有空间内,设计者通过对文字图片的再次加工,然后传达给读者,以便于读者理解。要想使这个交流的平台一直维系下去,就必须加强对书籍的整体设计,合理地规划其结构,通过独特的设计编排,加深读者印象,吸引读者阅读。在设计当中,经过一些行为和动作将书籍当中的图片和文字转化为一种互动形式,不只是以阅读的形式展现,而是让读者主动地接受阅读。在书籍的整体构成当中,不管是文字、图片,抑或者是色彩,他们在其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担任着自己的角色,通过不断组合搭配,映射出各种各样的设计效果,这种搭配和组合要满足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的过程中也要符合读者的视觉习惯,要是书记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不管是小说还是杂志,都应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使其视觉流程多条传播,通过不断协调,达到松弛有度的阅读效果。
一、书籍整体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书籍的整体设计关乎整本书的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它不仅包括书籍外部的封面设计,也包含了书籍内部的版式和内容的设计。因此,想要提高书籍的整体质量,就必须从书籍的整体设计入手。书籍的整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读者体会书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它要求必须依据造型艺术的原理,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各个元素都能与书稿中的内容、性质完全融合,而且也能够与印刷工艺的要求更加贴近。这种整体设计方案不但能够使书籍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效果,而且也能够引发读者产生心灵感受,增进书籍的艺术魅力,使书籍能够永久保存下去。书籍的外部设计指的是书籍形态设计、美术设计以及装帧制作设计,在这三种设计当中,书籍的形态设计又涵盖了多种设计原理和设计内容,包括书籍开本的选择、装订样式等,而美术设计也涵盖了多方面:封面、扉页、插页等,装订制作设计主要指的是在印刷工艺当中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书籍的内文版式设计主要指的是字体字号以及字级的选择与排版、图文的编排、版心的设计等。所以这就要求书籍在整体设计上要时刻树立新的设计观念,融入现代艺术,使书籍的设计更具艺术性和审美性。
二、整体设计的主要作用
书籍整体设计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将书稿中的图像、表格、文字等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组织和编排,使其能够清晰有趣地展现出来,这种设计能够将文本信息富有层次感,从而增加其价值与意义。其次,并选择合适的纸张和装帧材料,将编排好的书稿进行复制和装订,这样有助于其翻阅方便,有利于信息传播,加快人们的阅读速率,而且也易于读者收藏。书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价值,二是装帧形式上的价值。所以通过整体设计使这两部分能够整合划一,在市场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商品,以便于传播和信息共享。
三、书籍整体设计的要求
(一)整体性
书籍设计的整体性主要是为了向读者传达最好的视觉感受,从而引发读者对书本的感官效果。优秀的整体设计,不仅能够吸引读者大量阅读和购买,甚至将其保存和流传,而且也可以使书籍在整体上富有艺术美感,使人产生感官刺激。所以书籍设计的整体性要求内容与设计必须相互统一,书籍编辑者必须对书本有着具体的认知和了解,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一本书的特色,并且在书籍设计中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应用语言文字传达书籍身上的内容,以书籍内容的本质为起点,丰富表现形式,从形势变化中升华书籍主题,统一书籍主旨,体现书籍内涵。因此这也间接地说明了书籍的内外设计的重要性。
书籍的整体设计过程中,必须与书籍出版的其他环节相一致,不论是在工艺选择还是技术要求上都要与之紧密配合。例如,在书籍设计时,所选择的材料、工艺以及技术都必须符合配套互补协调的原则。在对书籍的整体艺术构思过程中,书籍形式与内容必须高度统一,从而体现其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书籍主题与创意艺术也要高度契合。
(二)艺术性
书籍的艺术性是书籍设计的灵魂,只有在设计中充分展现艺术特色,才能够使书籍的整体富有感染力和熏陶力,这也是书籍设计的核心所在。如果书籍设计中富有强烈的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因而使读者加以收藏和购买,这也从一定层面上体现了书籍的形式美。就好比黑格尔的名言: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在的,一种是外在的,内在的美体现在内容上,而外在的美和体现在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显示出来的意蕴上。只有借助外在的表现形式,人们才能够感受到内在美,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相互结合才能形成形式上的美感。所以,这也说明书籍的整体设计离不开艺术的规划和搭配,只有富有生动的艺术特色,才能够体现当今社会对美的态度和美的需求。为了充分展现书籍设计的整体美,要从书籍传播方式的特点和本质上入手,首先必须掌握书籍设计的整体规律,通过视觉感受与设计的内涵产生共鸣。不管是封面还是插画都要贯穿整体设计的原则,化整为零,化零为整,以多元化形式化的设计理念扩充设计内容。就设计者自身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到书本内容的可塑性以及前景性,要了解书籍的特征,有效地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与联系,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欣赏。总之,为了适应当今时代这个信息化的主流,设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必须高度重视其整体设计,从内向外从外向内,充分展现书籍的价值,使书籍更富有生命力,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要结合读者的需求,在书籍的整体构思中融入读者的观念和思想,使读者与书籍发生共鸣。
审美艺术是书籍设计的宗旨和目标,所以,在书籍的整体设计中,需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不仅要充分展现书籍的艺术特色,而且其内容也要富有创新性和创意性。书籍必须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样才能够体现书籍的审美价值。这种风格不仅包括了书籍的内容形式,性质以及门类,还包括了书籍的时代特色和民族文化。
(三)实用性
文化的传播是书籍诞生的前提,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人们对阅读的需要从而产生了书籍,从古至今,书籍的形态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当中,从简侧装、到卷轴装、旋风装然后到现在的纸质装订、电子书,一次次的书籍形态变革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便于人们阅读使用。所以,书籍设计的第一原则就是实用性,它不仅要求书籍设计要翻阅方便,便于读者阅读,而且书籍内容要流畅,要载录得体,易于收藏。这都是为了体现书籍的使用价值。首先,书籍设计不能给读者造成严重的视觉疲劳,所以这对书籍当中的文字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字体作为书籍当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的类别也决定着书籍设计的整体效果。例如,楷体的字体富有古朴秀美的特点;宋体字给人大气沉稳的感受;而黑体字富有强调意义,浑厚有力;圆体字精巧生动,适用于内容灵活的文本当中。选择字体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字体与书籍内容性质的一致性,尤其在正文设计当中,要给读者呈现出清晰流畅的结构关系,在文字编排和梳理当中,要严格把控节奏,遵循版式的协调性,降低阅读的难度。其次,要满足读者的阅读心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通过记得阅读感受以及不仅内容自然而然的视线移动,这样能够缓解读者的压力,使读者能够在轻松舒服的氛围下阅读。除此之外,实用性的价值也体现在要能够诱导读者进行阅读,不管是书籍的色彩设计还是点线面的应用,以及紧密和疏朗的设计,又或者是只在于空白的对比,这些都要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感官刺激,激发读者再次阅读的兴趣。
书籍的整体设计不能偏离实用性的这一原则,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不同的读者所阅读的书籍的种类,要将读者购买书籍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审美需求纳入书籍设计的考虑范围之内,不能偏离读者的兴趣而展开设计意图,要充分考虑到书籍的整体设计是否会对读者的生活起到引导作用。
(四)经济性经济效益也是书籍的整体设计当中必须考虑的一个环节,所以书籍设计必须兼顾到经济效益的比差,首先是对书籍的定价,以及读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的比差;其次,必须考虑到书籍的资金投入与实际经济效益的比差,这样才能够使书籍的整体效果发挥得更加全面。
书籍编辑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设计要求,要在其设计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要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书籍整体设计的质量。
四、结论
总而言之,书籍本就是为人们阅读而创造的。所以,其设计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根本,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体现特有的信息个性。在整体设计当中,必须将书籍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排列和组合,按照独特的构思和规划表达出来,但是不能脱离主体的内容和性质,要与其高度吻合。在整体设计中要关注书籍的内外表现力,根据其整体与局部的布局,探索整体设计的创新过程,从而使书籍的整体设计能够更加契合当今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乔珮菊,张宁宁,谷云霄.推广设计中的版式设计[J].南方农机,2017,48(7):103-104.
[2]臼田捷治.旋: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M].吕立人,吕敬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3]唐志芯.关于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色彩语言分析[J].艺术科技,2017,30(4):249.
[4]杨奥.插画在书籍版式中的原创性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5]张可.书籍封面中的中文字体应用[J].大众文艺,2017(3):143.
[6]彭丽莎.基于形态构造下的汉字典故类书籍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7]张可.传统书籍设计视野下的现代数字书籍设计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6.